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桥边【德国】伯尔叙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开端整体感知1-3段,交代“我”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发展4-5段,“我”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我”乏味生活中的亮色。高潮6-7段,“我”逃过突击检查结局8-9段,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赏析情节,分析人物心理1.【开端】(1)请精读故事的第一段,圈出相关语句,说说故事交待了哪些内容?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在战后;主人公的基本现状: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战争中受伤,失去了一般劳动力;战后“他们”给他疗伤,给他安排工作;(2)请在原文中找出描写相关“我”工作的语句,试用几个词来形容概括“我”的工作性质。细节:“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形容词:无聊、空洞、单调、空虚、......(3)主人公自己满意这个看起来还算轻松的工作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准确。2【发展与高潮】(1)故事中的什么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故事中过桥的姑娘,她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我又停止了心跳”(2)相比于故事的开端部分,改变了原本生活的“我”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文章情节的第一次摇摆(3)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请同学们根据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是怎样设计的?作者的心情又有何变化?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小心。(4).在高潮部分,面对工作和爱情的矛盾,“我”做出了怎样的抉择?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姑娘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3.【结局】情节运行到这里,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情节再次出现了摇摆。请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三次摇摆。“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小结:情节的一次次摇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1.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主题探究【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战后初期,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二战”,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20世纪50、60年代伯尔的创作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揭露和批判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60年代以后伯尔的作品着重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其中“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已由“一声不吭”发展到奋力抗争。2.小说中的“他们”指的是谁?从“他们”看到“我”送上的数字时的神态时,我们发现“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在战争中饱受创伤的小人物精神状态的关注。主题:表面上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同时更是在一种不重视精神的时代氛围中保持个人精神追求的象征。真正的幸福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相反有时失意时的一句鼓励,痛苦时一个拥抱,沮丧时的一个眼神,落魄时及时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关爱,那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本文标题:《在桥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9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