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12种广西境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中文学名:银杏拉丁学名:GinkgobilobaLinn.分类: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Ginkgo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生长环境: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主要分布:分布于中国江苏、山东、浙江、湖北、广西桂林。主要价值: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种子供食用(多食易中毒)及药用。中文学名:元宝山冷杉拉丁学名:AbiesyuanbaoshanensisY.J.LuetL.K.Fu分类:松科PinaceaeLindl.冷杉属AbiesMill.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极危。列入《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极小种群(狭域分布)保护物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Ⅰ级。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极危。主要分布:仅产融水县元宝山。主要价值:元宝山冷杉为珍稀濒危植物。它在中国广西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国南方古代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以及古气候、古地理,特别是对第四纪冰期气候的探讨有学术价值。物种现状:濒危种。元宝山冷杉是近来首次在广西境内发现的冷杉属植物之一,仅产融水县元宝山。为古老的残遗植物,现存百余株,多为百龄以上的林木。由于结实周期较长(3-4年),松鼠为害和林下箭竹密布,天然更新不良,林中很少见到幼树。极需采取保护措施,以利物种的繁衍。中文学名:资源冷杉拉丁学名:Abiesbeshanzuensisvar.ziyuanensis(L.K.FuetS.L.Mo)L.K.FuetNanLi分类:松科PinaceaeLindl.冷杉属AbiesMill.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主要分布:分布于中国广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主要价值:资源冷杉对研究中国南部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以及古气候、古地理,特别是有关第四纪冰期气候有一定科研意义。可做南方中山上部造林树种。植物现状:濒危种。资源冷杉是近年来在广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局部山区发现的冷杉属植物,生于海拔约1700米的中山地带。由于植株较少,又多属老龄林木,结实间隔期长,林内箭竹密生,天然更新不良,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可能被阔叶树种所更替。已在广西资源银竹老山、湖南新宁舜皇山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城步县也采取了保护措施。中文学名:银杉拉丁学名: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分类:松科PinaceaeSpreng.exF.Rudolphi(1830)银杉属Cathayaargyrophylla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分布于中国广西北部及东部、湖南东南部及西南部、贵州。主要价值:银杉为古老的残遗植物,该种的花粉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其形态特殊,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银杉也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它的材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做家具的上等材料。植物现状:银杉生于交通不便的中山山脊和帽状石山的顶部,故未遭到过多的人为破坏。银杉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在荫蔽的林下,会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中文学名:水松拉丁学名:Glyptostrobuspensilis(Staunt.)Koch分类:杉科Taxodiaceae水松属GlyptostrobusEndl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主要分布:广东东部及西部、福建西部及北部、江西东部、四川东南部、广西及云南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此外南京、武汉、庐山、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主要价值:木材淡红黄色,材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比重0.39-0.42。供建筑、桥梁、家具等用材。根部木质松软,浮力大,可做救生圈、瓶塞等软木用具;球果、树皮含单宁,可提取栲胶;枝、叶及球果入药,有祛风湿、收敛止痛的效用。根系发达,可栽于河边、堤旁或田埂作固堤护岸和防风之用。树形优美,可作庭园树种。中文学名:异形玉叶金花拉丁学名:MussaendaanomalaLi分类:茜草科RubiaceaeJuss.(1789)玉叶金花属MussaendaLinn.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主要分布:中国广东陆丰县、广西大瑶山及贵州东南部的从江、黎平、榕江、乐里、荔波等地区。生长环境:异形玉叶金花是喜光植物,多生长在光照充足的次生林缘、路边及农地周围;在密林下或较大的灌木丛中少有分布,偶有植株,长势也很弱;它的小枝常攀援在其他小乔木上借以获得阳光。异形玉叶金花不耐干旱贫瘠,萌生性强,遭受砍伐后萌发的植株枝干长势反而更好。所在地年平均温17℃,1月平均温8.3℃,7月平均温24℃,年雨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为黄壤,pH值4.5-5.5。主要价值:1.科研方面,异形玉叶金花是中国玉叶金花属中极少见的种类。玉叶金花属多数种类萼檐的裂片常是1枚扩大成花瓣状,而异形玉叶金花萼檐的5枚裂片全都扩大成白色花瓣状,形态特殊,对研究其分类位置及种内种间亲缘关系等,有一定科学意义。2.药用方面,异形玉叶金花的藤、根可入药。茎性味甘、淡,凉,民间又称为“山甘草”、“凉口茶”、“凉藤子”等,用于中暑、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子宫出血、毒蛇咬伤等的治疗。3.观赏方面,异形玉叶金花四季常绿,姿态优雅,花形美观,装饰性强,非常适宜于园林造景、花坛点缀、庭院美化和家庭盆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树种。保护现状:濒危种。1936年在中国广西大瑶山首次采得标本,截止到1998年多次去大瑶山调查采集、均未找到。截止到2011年,科学家在中国贵州黔南经多次调查及样地资料分析后确认,异形玉叶金花在贵州分布区的植株总数不超过60株。许多原有的分布地点已找不到野生植株,也没有发现新的分布地点,这意味着在上述地区的野外,异形玉叶金花很可能已经灭绝。中文学名:单性木兰拉丁学名:KmeriaseptentrionalisDandy分类:木兰科MagnoliaceaeJuss.(1789)单性木兰属Kmeria(Pierre)Dandy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形态特征:乔木,高达18米,胸径40厘米,树皮灰色;小枝绿色,初被平伏短柔毛。叶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5厘米,宽3.5-6厘米,先端圆钝而微缺,基部阔楔形,叶两面无毛,或叶背嫩时基部有稀疏柔毛,上面亮绿色,侧脉每边12-17条,干时网脉两面凸起,叶柄长2-3.5厘米,初被灰色柔毛,后变无毛,托叶痕几达叶柄先端。花单性异株,聚合果近球形,果皮革质,种子外种皮红色,豆形或心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主要分布:中国广西北部、贵州东南部。生长环境:生长在海拔300-500米的石灰岩山地林中。主要价值:单性木兰是常绿树,生长繁茂,且开花结果,是速生用材树种和庭院绿化观赏树种。濒危原因:导致单性木兰濒危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二是动物的取食和危害。自身生物学特性方面,单性木兰存在大小年结实现象,且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红色假种皮能强烈抑制种子的自然萌发,天然散播时种子发芽率很低;在自然更新过程中,由种子转化成幼苗这个阶段还存在着严重的障碍,加之开花授粉时,同花期植物与单性木兰同时竞争访花昆虫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及不利于传粉的花期天气的影响,使访花昆虫种类减少、访花频率降低,传粉量下降、结实率低。动物取食和危害方面,单性木兰假种皮和胚乳含有鼠类喜爱的丰富油质,常吸引鼠类对种子进行长期性的取食,大大降低了种子的留存率,严重影响了单性木兰种群的天然更新。另外,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性木兰种群数量的减少。中文学名:单座苣苔拉丁学名:MetabriggsiaovalifoliaW.T.Wang分类:苦苣苔科GesneriaceaeRich.&Juss.(1816)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W.T.Wang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主要分布:广西(那坡、靖西和环江三县)、贵州(荔波)和云南。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高20-40厘米,被褐色长柔毛。叶具短或长柄;叶片草质,两侧稍不对称,卵形,长5-25.5厘米,宽2.5-1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斜圆形,边缘有浅波状小钝齿,两面被贴伏短柔毛,下面脉上及边缘有密的柔毛,侧脉每侧5-10条,与中脉成钝角或直角展出,在近边缘时向上弯曲;叶柄长0.3-7厘米,被与茎相同的毛。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100米得石灰山山坡林下。该种为喜阴植物,生长较迅速,为良好的庭园林荫观赏植物,其生态适应性较强,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在环境潮湿的石灰岩山地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生长良好。主要价值:1.单座苣苔为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对研究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具有科学价值。2.为良好的庭园林荫观赏植物,可作为室内盆景花卉栽培。3.在产区常被当地居民用作猪饲料。中文学名:瑶山苣苔拉丁学名:DayaoshaniacotinifoliaW.T.Wang分类:苦苣苔科GesneriaceaeRich.&Juss.(1816)瑶山苣苔属DayaoshaniaW.T.Wang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主要分布:瑶山苣苔为中国广西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广西金秀大瑶山。广西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是瑶山苣苔仅存的分布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植物学史:瑶山苣苔(DayaoshaniacotinifoliaW.T.Wang))是1983年由王文采命名发表的瑶山苣苔属植物种。根据采集记载,钟济新于1932年在原广西蒙山县古仆村云徙山(现金秀县共和村古仆屯)首次采到瑶山苣苔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采集号为90913);大瑶山综合考察队和覃德海于1981年在金秀老山林场的青年工区和独木桥采到标本(大瑶山综合考察队10930,覃德海64865),并发表新种。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圆柱形,顶端粗约7毫米。叶9-17枚,均基生;叶片纸质,宽椭圆形、圆卵形或近圆形,长2.5-5.5厘米,宽2.3-4.8厘米,顶端微尖、钝或圆形,基部稍斜,圆形或宽楔形,偶尔浅心形,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小浅钝齿,两面稍密被白色短柔毛,侧脉每侧4-7条,下面稍隆起;叶柄长0.8-6厘米,密被贴伏短柔毛。生长环境:生于海拔860-1200米的山地林中或路边林下。分布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带上,加之保护区地形复杂、森林广布,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即冬暖夏凉,阴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主要价值:瑶山苣苔为单种属植物,在研究植物的系统进化上有重要意义。濒危原因:1.内部原因:植物种群的规模影响着种群的生活潜力,种群规模小是种群趋向濒危的特征之一。小种群的数量少,其自身的数量变化随机性大,而且易受环境的波动、灾害和遗传漂变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灭绝率较高。2.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导致其濒危的最主要原因。长期
本文标题:12种广西境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77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