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棒棒堂·教案语文·三年级上(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服装”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体会描写上课时窗外的安静和下课时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和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歌曲引入。1.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2.引导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请同学们看屏幕,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吧。请同学们根据课题猜一猜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反馈交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大青树下的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二、初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独特的魅力。1.自读课文。(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理解。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4.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字: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会认字: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采用指名读和开火车读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教师强调:“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等为后鼻音。(2)(课件出示)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5.词语我理解。温馨提示:(课件出示)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①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②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飘扬)鲜明而美丽。(鲜艳)平坦的场地。(坪坝)靠近国界的领土。(边疆)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两人相抱运用力气和技巧,以摔倒对方为胜。(摔跤)6.生字我会写。(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识记字形。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根据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晨、装”上窄下宽。“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得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①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②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7.再次巩固字词。(课件出示)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三、再读课文。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自然段知道了些什么?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完成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四、自主品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想一想,这所小学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们成为最知心的朋友。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它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课件出示)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2.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①“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②“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课件出示)a.“鲜艳”的近义词是什么?用“鲜艳”来形容服装,说明了什么?b.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学校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③“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a.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校园里还有其他景物)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b.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指生朗读)(3)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为学生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增强美感。(4)小结,过渡。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都是如此美丽,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孩子们是怎样的呢?(快乐、幸福)3.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预设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①通过这段话,你知道来这所学校读书的都有哪些民族的孩子吗?(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②来这所学校读书的学生来自多个民族,他们的关系怎么样呢?③再读“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④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民族,所以大家的穿戴不同。“都成了好朋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团结的学校)⑤让我们一起怀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团结友爱的小朋友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预设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课件出示)①找到这段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②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③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④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教师进行点评,对读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进行指导。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除了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4.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课件出示)①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②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③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④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请写一写。学生进行小练笔,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反馈交流。⑤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猜想一下此时教室中的孩子们学习怎么样?(认真)你怎么知道孩子们是在认真学习呢?(通过小动物的表现侧面烘托孩子们认真学习)(2)教师小结。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相处融洽,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分两组同学进行比赛读书,并且进行评价指导。5.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预设:(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课件出示)①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②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吧!(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课件出示)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②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课件出示)大青树下多热闹啊!大家有()的,有()的,还有()的。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了。(括号内依次为: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小鸟、松鼠、山狸)③谁能把小朋友们的欢乐读出来?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三、总结课文。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到句子中去?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篇文章吧!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5.请自豪地读这篇文章!6.请骄傲地读这篇文章!7.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各民族之间团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79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