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教材地位与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的重要一课。教材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才使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勃兴局面,才能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春秋]俞伯牙《高山流水》教材内容社会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1封建剥削方式与新兴地主阶级出现2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历史作用3封建制度的确立4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到理解历史;分组合作及探究式学习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认识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受后世景仰。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知识与能力学会→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学习→会做人教学目标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有巨大潜能和发展空间1认知活动自觉性较差2认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3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4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演示讲授法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分组讨论法课堂辩论法角色扮演法学生学习方法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相对较少,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巩固旧有知识导出学习重点温故知新导入进入新课学习教学过程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国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提问:秦为何能统一六国?——导出本课重点导入建立知识大框架注重知识的内部联系让学生有的放矢学习线索为知识的外延做铺垫学习线索都江堰商鞅变法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封建制度的建立突出重点补充教材遗缺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表现:生产工具改进: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水利技术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讲授新课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的进步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铁器《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通过分析、比较、数据说明,使学生理解:铁器原料多,生产工艺简单,铸造容易,使用寿命长。骨耜《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比较法牛耕人力畜力(材料1)《吕氏春秋》中有一则故事:大力士乌获把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前者牛鼻环,牛倒乖乖跟他走了。(材料2)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牛尊”图思维延展能力提升这说明什么?只让我听,我会忘记多让我看,我能记住让我思考,我就理解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都江堰修建的时间:都江堰修建的地点: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修建的人物:战国消除水患岷江中游秦蜀郡太守李冰灌溉农田成都平原变为一片沃野,“天府之国”,为秦国强大打下经济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历史作用二、著名的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岷江岷江都江堰示意图分水堤内江江外江直观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都江堰工程原理和今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都江堰的双重作用:防洪灌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用后人的评价“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指导学生分析认识都江堰的双重作用,及李冰父子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分析各国变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一条发展脉络: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地租)——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展开变法运动的原因。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立木为信令出必行,取信于民图片故事讲解法,浅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学.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祖制不能擅改!!角色扮演:商鞅舌战便国变法原因三、商鞅变法历史作用变法内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重点理成框架帮助学生迅速形成知识体系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建立县制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图片展示、分析讲解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历史作用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废除了旧制度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增强了国力历史作用主要内容奖励耕织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主要内容奖励军功废除了旧制度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力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主要内容建立县制废除了旧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归纳法得出:商鞅变法的作用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军队战斗力体现教材承上启下地位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都江堰的兴修土地私有封建经济产生地主阶级变法、封建制度确立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变革(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四、封建制度的确立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奴隶制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突破难点,完成本课全部知识目标《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车裂”处死。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及辩论:商鞅变法的成败与原因。思维拓展:辩论完成本课全部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给出正确评价并分析:1、教师从“对国家”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牺牲或者挫折有时候很难避免。教育学生评价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2、向学生指出商鞅(个人)虽死,变法成功。因为经过变法达到使秦(集体)国富兵强的目的。3、说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是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所致。教育学生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需要一点的勇气与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指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启示:1、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变革;2、当代学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以顺应时代潮流。完成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后目标课堂小结深化课堂内容强调重难点巩固知识授课利用板书进行复习归纳,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最终掌握本课内容。板书设计——学生按纲复习的依据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的进步二、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三、商鞅变法1、原因:2、内容:3、作用:四、封建制度的确立生产力进步系统性、条理性课后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及填充图册相应课时。拓展: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改革事例,利用本课所学判断其成败及原因。预习:《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搜集:查找相应资料,“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写法,班级四大组,每组负责三个。谢谢
本文标题:大变革的时代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