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六下墨子韩非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为了教师减轻负担,我们精心的搜集整理,免费示范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同步练习下载,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我课本脉络,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时间仓促,不免有些不足,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提出意见,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师。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请在求助区填写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大家提供资源《墨子》(一)经典国学再现昔者晋文公好士①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②之裘,韦③以带剑,练帛④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⑤之,故⑥臣为之也。我是小助手①士:大臣。②牂(zāng)羊:母羊。③韦:熟牛皮。④练帛:大帛,粗疏的丝织品。⑤说:通“悦”,喜欢。⑥故:所以,因此。我是小翻译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粗疏的丝织品做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考考你的智慧1.根据文意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好士之恶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练帛之冠:()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1)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其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你能讲出一个关于晋文公的小故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弘扬传统文化晋文公重耳上面这则小故事的起因是当时晋国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来纠正它,他穿衣服决不穿价格高的丝织品,吃饭也决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之后,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农服,吃起糙米饭来。晋文公是不是很伟大呢?晋文公不仅提倡节俭,还很讲信用。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晋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它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同学们,晋文公的故事是不是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呢。《墨子》(二)经典国学再现昔①者楚灵王②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③为节④,胁息⑤然后带⑥,扶墙然后起。比⑦期年⑧,朝有黧黑⑨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我是小助手①昔:从前。②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③一饭:每天吃一顿饭。④节:限制,节制。⑤胁息:屏住呼吸。⑥带:束紧腰带。⑦比:等到,及至。⑧期(jī)年:满一年。⑨黧(lí)黑:黑中带黄的颜色。我是小翻译从前,楚灵王喜欢大臣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唯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穿衣服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过了一年之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列加点字。(1)故灵王之臣_____________(2)皆以一饭为节_____________2.下面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A.过了一年,早上人们的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B.一年之后,上早朝的时候人们的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C.等到过了一年之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D.第二年,上早朝的时候人们的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如何看待这则小故事里的楚灵王的这种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弘扬传统文化上行下效上行下效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这个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责齐景公的过失,因此他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以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靶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他的臣子弦章说了。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这成语的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现在,有些同学有着很强热的追星的现象,甚至模仿偶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是好多明星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能成为我们的典范,同学们一定要辨别清楚哦。《墨子》(三)经典国学再现昔越王句践①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②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③乱行,蹈④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⑤而退之。我是小助手①句践:亦称勾践,春秋末越国国王。②焚:烧。③碎:疑为“阵”字之误。④蹈:踩、踏。⑤金:钲,似铃,柄中上下通。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色像金。我是小翻译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勇猛的士兵,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鼓舞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有一百多人。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撤退。考考你的智慧1.给“蹈”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遵循,依照。②踏、踩。③跳动。(1)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2)手舞足蹈_____________(3)循规蹈矩_____________2.判断正误。(1)“左右百人有余”中“余”的意思是表示整数之外的所剩的零头,相当于“多”。()(2)“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意思是“可惜越王句践喜爱勇猛的士兵”。()3.古代作战,有两种很重要的乐器,一种是鼓舞士兵英勇作战的,一种是让士兵撤退的,这两种乐器分别是()和()。4.跟文中出现的两种乐器相关的成语是什么?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弘扬传统文化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传来源于越王句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句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做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乘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正是由于越王句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墨子》(四)经典国学再现子①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②,邻有敝舆③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④而欲窃之;舍其粱肉⑤,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⑥人?”非攻王⑦曰:“必为有窃疾矣。”我是小助手①子:夫子(老师、先生)的意思,是弟子对墨翟的尊称。②文轩:华美的车子。③敝舆:破车。④褐(hè):粗布衣服。⑤粱肉:借指好饭好菜。⑥何若:怎样。⑦王:这里指楚王。我是小翻译墨子说:“不要自己华美的车子,却想偷邻家的破车子;不要锦绣,却想偷邻家的粗布衣服;不要好饭好菜,却想偷邻家的糠屑饭,这是怎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人)肯定是有了偷窃癖。”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列加点字。(1)舍其文轩_____________(2)欲窃之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1)此为何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为有窃疾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想对“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这样的人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弘扬传统文化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利用上文中的几句话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这是怎么回事呢?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打算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往楚国,力图制止战争的爆发。墨子见到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托你去杀掉他。”公输般听了很不高兴,说:“我是不杀人的!”墨子拜了两拜,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照道理,连少数人也不应该去杀害,反而去杀害多数人,这又怎能说是合乎天理?”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说攻打宋国是楚王的决定,于是墨子和公输般去见楚王。见了楚王,墨子向楚王提出一个问题:“不要自己的华轩,却想偷邻家的破车子;不要锦绣,却想偷邻家的粗布衣;不要米肉,却想偷邻家的糠屑饭,这是怎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人定是有了偷窃癖。”墨子抓住时机,马上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宋国却只有五百里,这就像华轩比之破车;楚国有各种珍贵的野兽鱼虾,宋国却是连雉、兔、鲫鱼也没有,这就像米肉比之糠屑饭;楚国有珍贵的树木,宋国却没有大树
本文标题:六下墨子韩非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2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