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迁安市第七实验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
121.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把一张纸分成两张。2.能利用小刀、剪刀等简单的工具。3.认识到利用工具比单纯用手裁纸的效果更好。4.能认识身边的工具及他的用途。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三、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方法。2.能举例说出我们身边有哪些工具及它们的用途。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意识到利用工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把一张纸分成两张。教学准备:1.32开纸2.小刀3.剪刀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教师出示32开纸提出如下问题:1.老师有一张纸,你有哪些办法把它分成两张?启发学生回答。(用手撕,用小刀、剪刀、裁纸刀裁等)2.哪些办法能够把纸整齐地分开?学生回答。(用小刀、剪刀、裁纸刀裁等)3.可以展示裁纸刀图片。二、探究与发现:把一张纸分成两张。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纸分开,比较哪一次分的更整齐。1.强调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受伤。32.分发工具。3.学生分开纸张。4.总结探究成果,引导学生得出利用工具分纸效果更好。5.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部分。三、寻找教室里的工具1.引导学生寻找教室里的工具并说出它的用途。2.完成活动手册第二部分。四、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它的用途。板书设计身边的工具裁纸:小刀、剪刀42、剪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剪刀。(2)了解剪刀的特点和作用。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剪刀裁剪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剪刀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并能描绘剪刀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教具准备:课件、剪刀、卡纸等教学过程:1、情景与问题:创设使用剪刀的不同情景,想一想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工具。2、探究与发现:结合课件认识各种各样的剪刀,描述他们的特点和作用。指导学生利用剪刀裁剪图案,并描述剪刀是怎样使用的。3、应用与拓展:拿剪刀与刀、钳相比,找到相同与不同。53.拧螺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2)了解螺丝及螺丝刀的特点和作用。能力目标:能够使用螺丝刀固定螺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使用螺丝刀固定螺丝。教学方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教具准备:课件、螺丝刀、带螺丝的小玩具等教学过程:4、情景与问题:生活中哪里用到了螺丝,他们有什么作用?探究与发现:结合课件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试着选择合适的螺丝刀去固定不同特点的螺丝。指导学生使用螺丝刀固定课桌上的螺丝,并描述螺丝刀是怎样使用的。5、应用与拓展:回到家中,利用螺丝刀修理家里的带螺丝的小玩具等。64.美丽的大自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将学生带入到探究“自然形成的物体”的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寻找校园里的自然物体”,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自然风景”中的物体。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里有山、有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等,它们是自然形成的。应用与拓展部分通过“记录大自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录大自然,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学情分析:人类自诞生起就生活在这个奇妙的大自然中。花鸟虫鱼、日月星辰、河流山川、风雨雷电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虽然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自然形成的物体,但大多数学生对“自然物体”了解得还不是很全面,对自然形成的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的概念的区别比较模糊,比如人工培养的动植物是否属于自然物体,学生区分得还不是很清楚。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充芬认识自然世界,建立清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常见的自然物体。科学探究1.能对自然世界中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能对校园和大自然中的物体是否是自然形成的进行猜想。3.能针对寻找自然物体的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4.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自然物体。5.能用合适的话语简单描述见到的自然物体。6.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体。7.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l|找自然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物体。3.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自然物体。7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科学、技朮、社会和环境(STSE)1.喜欢美丽的大自然,知道用多种方法记录和认识大自然。2.在欣赏自然世界中的美景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你认识哪些物体?它们是自然形成的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自然地过渡到探究环节。(二)探究与发现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自然物体制订计划:活动开始前要制订活动计划。可以从“去哪里寻找”“需要带些什么”“怎样观察”“小组同学怎样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等方面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教师可以补充。通过交流,学生明确了活动地点是校园,活动目的是寻找自然物体。活动前需要准备活动材料,如《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感官或工具观察;提示学生“未知的物体不要随意触摸、品尝”,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观察时及时记录自己找到的自然物体等。搜集信息:1.让学生观察9页图片内容,寻找校园里的自然物体。2.根据平时的观察,回忆学校校园中的自然物体。表达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汇报时要尊重事实,交流中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交流内容可以按照“我在什么地点”“利用了哪种观察方法”“找到了什么自然物体”几方面进行。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询问学生人工培养的动植物是否属于自然物体,或者学生可能会提到人工种植的草坪、人工种植的树木是不是自然物体。教师要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人工培养的动植物也属于自然物体。活动2:美丽的自然风景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校园里的自然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看到过哪些自然风景?风景里都有什8么?”过渡到本环节。观看视频,认识美丽的大自然。教材利用小鼠标提出问题:“你看到过哪些自然风景?风景里都有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质疑中对自然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三)应用与拓展1.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记录自然美景的方法,再全班进行交流。2.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然风景。建议教师可以组织举办相应的展览,展示学生记录的作品,激发学生记录的兴趣。很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坚持记录,才发现了大自然很多的奥妙。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列举一些记录自然的方式:(1)画图画。(2)写文字。(3)拍照片。(4)录像。(5)制作标本。竺可桢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记录,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4.美丽的大自然山、水、各种植物、动物等都是自然形成的。95.周围的人工世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工世界。通过观察、寻找、分析校园里人工制造的产品使学生意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如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应用与拓展部分通过“看看校园外的人工世界”引领学生体会人工制造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人工制造的产品可以使人类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到身边有很多自然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扫清了障碍。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看看校园外的人工世界”就是在学习了自然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通过第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寻找自然物体的方法,学生可将已知方法迁移至本课,便于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科学探究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科学、技朮、社会和环境(STSE)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10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准备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或视频。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情境引出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回忆在寻找自然物体时,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在上节课活动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引入新课。(二)探究与发现活动:寻找校园里人工制造的产品制订计划:活动开始前要制订活动计划。可以从“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样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等方面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教师可以补充。通过交流,学生明确了活动地点是教室、校园,活动目的是寻找人工制造的产品。活动前需要准备活动材料,如《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寻找时要提示学生“不要去危险的场所”,注意安全;要提示学生及时记录自己找到的人工制造产品等。搜集信息:小组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教室及园中的人造物体。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看哪组找到得最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交流。处理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提醒学生把观察和交流结果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上。提示学生在“教室里”和“校园里”栏中以写字或画画等方式进行记录。表达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汇报时尊重事实,交流中听取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交流内容可以围绕问题“我在什么地点?找到的人造物体是什么?”进行。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询问学生用自然物体制成的人工产品是否属于人造产品,或者学生可能会提到草编蚂蚱、竹编凉席是不是人造物体,教师要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物体被加工后属于人造产品。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反思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也可以评价一下其他同学,培养学生及时反思、善于总结的好习惯。11(三)应用与拓展1.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及功能。2.为了让交流更有层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展开,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方面展开交流,这样的交流可能更深入,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印象会更深刻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知识。板书5.周围的人工世界房屋、教室、桌椅、板凳、电脑、电视等126.体验造纸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了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的基础上,弓丨领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教材设计了“了解造纸的过程”“废纸变新纸”两个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体会人造产品源于自然世界,体会人造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入了人类的劳动和创造。应用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学情分析纸张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对学生来说已经很熟悉。大部分学生知道一些纸张的制作原料是树木、竹子、稻草等,但平时学生很少用心去观察和研究纸张的制作过程。在科学课上亲自动手制作纸张,将废纸变成新纸会是学生很感兴趣的i果程内容,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很多纸是用自然世界的树木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2.能说出纸的制作过程。3.能举出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本文标题:迁安市第七实验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4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