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浅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摘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它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其对于人性的看法非常乐观、极富人道主义味道,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创立以后就为多门学科引入作为经典理论,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需要;自我实现。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基本假设】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1.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2.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3.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一、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理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基础。是与有机体生存、繁衍有关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2.安全需要指人们对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的要求,及希望生活稳定、免于灾难,未来有保障,如员工要求劳动防护、社会保险、建立退休金等。3.社交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人们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在组织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4.尊重的需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重、自尊,或被他人所尊重。牢固的自尊心意味着建立在实际能力之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这种需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在面临的环境中,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和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二是要求有名誉和威望,能够得到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二、各层次理论与人成长阶段的关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发展演进过程呈波浪式进行,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高层次需要的出现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的基础上的,但是,并非要等到低层次需要完全得到满足才会出现,较低一层的需要高峰过后,较高一层的需要就产生优势作用。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发育发展紧密相连。在婴儿期,生理需要占据其行为活动的主导地位,随后会产生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青少年和青年初期开始占优势,,并日益强烈与迫切。到青年中、晚期之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占主导地位,并能够把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使自己的行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具有社会意义。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有以下一些关系:1、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2、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3、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近来的研究有些新发现:(1)缺乏型需要几乎人人都有,而成长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部分的人没有。(2)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3)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许多情景中,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于促进管理中对人的重视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往往是把人看作是“工具”,认为人与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否认人的感情、价值以及尊严等特性。需要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因素,促使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重点由物到人的转变。第二,需要层次理论概括了一般人在不同层次上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因而获得了广泛认同。第三,需要层次理论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有助于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在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高层次需要的意义,认为只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能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高峰体验)。也就是说人应该去不断追求高层次的境界,才能充分体现人的特点,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去努力工作。这就说明了在管理方面不仅仅要重视物质利益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和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总是将需求欲望作为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要素。但实际上,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们行为除了受人现实需求、欲望、愿望影响外,还受人们的信心、信念的影响。所谓信心是人们对行为实现可能性或必然性的预期,其与人们的“需要”、信念一起共同从行为成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认知角度促使人们行为的产生,就如许多歌迷或体育迷虽然都会有当歌星或当体育明星的愿望,但其中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痴迷到真正地去追求这一目标的地步,所以说需求并不是决定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点是犯了基础性的错误。第二、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在马斯洛研究发表中,自己也承认:“一个人对性欲的要求不仅是性欲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与安全感”。实际上,尊重的需求是贯穿整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心理现象,大部分人实际上不仅有以穷困潦倒为耻和夸耀财富的自尊心理,而且还会愿以朋友众多而接受人尊重的心理,更会有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誉的心理,由此可知尊重不能做为一种单独的需求来看,其只是各项需求是否满足的表现而已;同时,安全需要和交往需求从人际方面来说也有相互重叠的方面,比如孩子们在学校中交往环境不好,有相互欺辱的现象,造成有些孩子不愿上学,这样的结果很难说是安全需要受挫导致的还是交往需要受挫导致的。第三、需要层次理论具有推崇自我中心的倾向。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之上,这就造成了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主义的合理化,这就等于排斥了西方的“博爱”思想,为孔夫子由已推人的“仁”做了注脚。由此这一理论也就很难解释如“中国工农红军士兵能忍受艰难困苦而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现象。实际上,马斯洛没意识到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大部分高层次需要应该是包含低层次需要的,比如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需要随之而来则更是各项低层次需求的到来,所以说人们的基本需求与其高级需要往往是统一的,由此人们不仅可能由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高层次需要,更可能由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低层次需求,而这也就是人们会去除单纯的私念而去爱人类、以至爱自然的心理基础。第四、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马斯洛在这方面曾提到:“生理需求若是到达20时,安全需求会出现5,爱的需求有可能会出现1”,而由此是很难有个标准界定什么样的需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出现另一种需求程度,甚至由此也就很难解释如司马迁在受刑后仍然能坚持写《史记》的动力所在,也很难解释世界上很多仁人志士为追求崇高的目标而不怕艰难困苦甚至舍身忘死的精神。实际上,人们各项需求满足的标准是受人们最根本的信念所控制的,人们的信念是人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底限,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需求欲望和其行为志向的统一,当人们各项需求相互矛盾时各项的需求程度必然要首先满足信念的要求而受到信念的调控。(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1、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3、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4、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5、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6、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而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三.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总体来说,马斯洛对需要层次的划分,有其科学性。其精髓在于激励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一种较为完备的需要理论,它对需要的实质、结构、归属及作用都作了系统的探讨,这对进一步研究“需要”,建立科学理论,是有积极意义的。并说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导源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但是,该理论也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1).很多层次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而是纵深发展。比如爱无止境。(2)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马斯洛错误的把人的需要的发展及实现看作是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3)需要并不一定会逐级发展,可能会产生越级现象。比如一个人为了追求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甚至割舍爱情和亲情。四、需要层次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所以,在思想工作中,最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多实用性。在营销学中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被用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多种需要,例如,对于一个乞丐或经济支付能力比较低的人来讲,衣服属于生理需要,但对于一个社会阶层比较高的人来讲,衣服更多的应该是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设计
本文标题:浅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5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