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0页自然辩证法期末大题题型:判断10*3+填空选择5*4+简答10*3+论述20*11.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一般过程2.科学理论评价的多维视角及标准3.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5.科研选题的地位、作用、步骤、原则、注意事项6.科学创造的特征、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7.科学假说与建立科学假说的基本原则8.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其关系?9.怎么理解新时代的自然辩证法10.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1.狭义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12.观察渗透着理论、机遇问题补充:自然辩证法-方法论1.科学方法论的体系***2.科学抽象的过程***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4.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两重性问题5.科学创造、科学抽象一般过程6.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思路、策略与途径1.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科学理论评价的多维视角及标准科学理论的评价视角**(1)理论的真理性评价。(2)理论的价值评价。第2页共10页(3)美学评价?真、善、美的三重量度与评价好理论=内部完备+外部证实。1、真=是,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2、善=要求,合目的性、有效性。解释科学疑难的有效+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3、美=真与善的统一。数学形式美及逻辑简单性。总结:要以真为第一性,考虑善,兼顾美。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1)理论同科学事实的一致性。(2)理论逻辑的完备性。(3)理论的逻辑简单性。(4)理论的科学预见性。3.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科学发展动力=内部推力+外部压力+目标引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推拉定律”:动力根源在于人性: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求的膨胀;同猪、草不同,求变、求新。1、内部动力: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矛盾;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疑难;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2、外部动力:(追求更好、更多)社会的经济需求;社会的政治需求;竞争;社会的文化需求;国防、军事、战争的需求。概括两句话:在科学的内在逻辑推动和社会需求的拉动的合力方向上的学科发展最快。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社会需求的交汇点,是科学技术的新的生长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bd)1、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学术争鸣与学派统一(不同理论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学科分化与渗透与综合;学科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2、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技术转移与技术综合3.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第3页共10页社会经济系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作用;社会政治对科学的保障作用;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两重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两个基本观点:***1、科学技术作为工具理性,其主要作用在于满足人类需要,造福于社会;2、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社会限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所概括、总结的两点结论:***1、科学技术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但它不是万能的。2、要克服和限制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既要依靠科学技术,更要依靠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展开表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人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可以产生消极的负效应,而这种消极的负效应,即可能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也可能是社会因素造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实践社社会改革,来调节社会关系,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凡属于科学技术本身尚不成熟不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要靠深入进行科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还认为,考察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社会后果,不能只局限于科学技术本身孤立地进行考察,而应将其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从其与社会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找到关键,并付诸实践,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真正全面的进步。5.科研选题的地位、作用、步骤、原则、注意事项(1)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战略起点和决定意义的一步1980年获诺贝尔奖的吉尔伯特,正是因为寻觅到了最佳课题才成功的。习近平:“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P342。(2)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选题为科学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和具体目标,对科学研究起着定向作用;选题为科学研究规定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对科学研究起着制约作用;选题正确恰当与否决定着科研的成败,成果的大小和进展的快慢,对科研起着关键作用;选题本身就是学问,能训练和培养研究人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选题不仅是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决定性环节,也是科学管理工作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决策过程。(3)科研选题的步骤问题调研;课题选择;课题论证;课题决策(4)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①需要性原则:指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来选择课题,进行研究。A.考虑课题的价值。一看是否解决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看对未来本学科或整个科技发展是否产生重大影响。B.注意将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结合。从现实看,是科技发展中的焦点,生产实践中的难点;从全局看又是科技发展的起点,生产实践中的新的增长点。C.要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关系。第4页共10页②创新性原则:指课题要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选择超前性课题。抢占学科的空白地带。选择对现有学说、理论有所发展、超越性的课题。习近平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P59。③科学性原则:指选题要有科学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根据。选题要尊重已有的正确理论的指导,尊重客观事实。选题既要尊重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又要敢于突破创新。④可行性原则:指选题必须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来决定,才有预期完成课题的可能性,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合理运用、研究方案等考虑在内。评价研究者的主观条件。评价研究者所能提供的客观研究条件。评价研究者有可能创造出的有利条件。⑤效益性原则:指课题要着眼于科学的内外效益,权衡科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注意各种效益的价值排序,讲求效果,做到合理选题。科学在于求真,内在效益是第一位的。技术要满足需求,经济、社会效益很重要。经济效益突出,而社会不好、生态环境效益为负时要慎重。(5)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确保是科学问题已知、未知辩证统一灵活地遵循选题原则要小题大做(可做大的小题)总之:窄、小、精、新、深标书提交前,自我校准,请查阅:申报“国自然”未通过的8项21条。6.科学创造的特征、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科学创造的基本特征**符合人的逻辑\理性\正价值取向(守正创新)(无毒无害、合情合理合法)(电动代步车:合法?)(1)独创性(质的差异)(2)新颖性(量的差异)(3)显而易见的效果性(普朗克公式对黑体辐射能量分布的解释、LED照明的节能效果学生逃课:考勤、刷脸,教室门口的设备有效果)科学创造的基本过程***英国的社会学家G·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提出的科学创造一般经过的四阶段:第5页共10页现代科学创造的基本特点*(1)现代科学创造紧密关联着时代与社会。(2)现代科学创造对科学理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3)现代科学创造对硬件的依赖性越来越高。(4)现代科学创造由以分析为主转向以综合为主。(5)现代科学创造的难度越来越大。7.科学假说与建立科学假说的基本原则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科学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试探性的解释或猜测性的推断。这种假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它的科学性,减少它的推测性,以达到理论的认识。*假说与假设不同,假说是对问题的解答,而假设是为回答问题所悬设为真的前提。在一些具体学科中有些时候假说也叫做(或翻译成)猜想。建立科学假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解释性原则。2、对应性原则。3、可检验性原则。4、简单性原则。8.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其关系?第6页共10页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逻辑思维,是按照某种逻辑通道、逻辑阶梯进行的思维。单纯的逻辑思维,取得创造成果的几率较低。非逻辑思维,指的是在创造思维过程中,由于逻辑思维的失败、中断,而出现的一种突破性、飞跃性的思维过程。非逻辑思维取得创造成果的几率较高。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两个翅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协同,在创造性思维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逻辑思维为非逻辑思维铺平道路,非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成果,是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取得的,还需要逻辑思维为其加工、论证、表达和验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相互整合、统一,也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机制之一。9.怎么理解新时代的自然辩证法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研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重要平台3、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实践通向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桥梁4、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通道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哲学性质的学科(理论思维、反思、批判,关注大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联结哲学和科学技术的纽带和桥梁。4、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横向、纵向)。10.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概念:从自然观的角度看,就是一种联系方式,是由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现代性思维,把任何研究对象都可以看做系统,也就是都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在系统视角看来,任何事物都具有的系统特征*:1、都是系统和要素的统一2、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3、都是系统与环境的统一4、都具有其层次性11.狭义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1、科学事实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应该可以复核和重现;(主体间性=非私人性质的)(魔术?)2、科学事实具有自立性,是直接的单称存在陈述;3、科学事实具有精确性,它又应该比较系统;4、科学事实中渗透着理论。(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1、搞科研,事实必须搞清楚,其科学事实特征必须明了。要是讲科学技术方法论问题,教材、课程中起码要涉及到这个极其基础的问题;2、科学事实是专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家搞出来的,而经验事实一般都是业余爱好者、普通老百姓总结出来的,都还不够专业,但经验事实不是全然绝对无意义;12.观察渗透着理论、机遇问题科学研究既需要科学工作者自己脚踏实地地从事观察、实验、调查和考察,也需要在前人、第7页共10页同代人的研究基础上来展开和深入,更需要及时掌握相关研究的动态信息,所以各种途径与形式的文献检索和情报搜集办法同样是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在获取科学事实的感性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理性因素的影响,即“观察渗透着理论”问题。感性经验并非严格客观独立的,是有理论、理性制约和影响的,在观察等感性活动中要积极调用有效的理性元素,为保证感性结果的真实要剔除掉不客观的先在要素(观念、理论和情感等)的影响。其二,偶然性、意外事件中的机遇问题。偶然性不是科学的敌人,机遇可能就是科学研究的转折点或科学的新起点。其三,仪器对测量和观察的影响问题。具体解析:“观察渗透着理论”:123321一个观点:中性观察事实上不存在(白板——花纹大理石);两种方式:明(主动、有意识地)、暗(被动、潜移默化的);三个途径:①观察方向的选择。②观察的组织模式。③观察的陈述。三点总结:①观察、实验、调查不仅是收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②对观察、实验、调查事实的陈述,是用科学语言来表述的。③科学的感性实践活动也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据某种假说或理论进行的。两个概括:①理论在观察、实验、调查中起着“定向”作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期末大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7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