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孔子《论语》十二章《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史书,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故称之为语录体。有关孔子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政治主张“仁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十一章听读课文,试着把文章分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三大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复习先生,指孔子yuè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也、也是人家不了解(我)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志同道合的人表顺接表转折①学习方法②学习的乐趣③个人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自己wèi尽心竭力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zēng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谋划,商量办法•个人修养: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通“又”,表零数顺承迷惑、疑惑独立做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越过、超过规范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课文探究个人修养: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旧的知识温习可以凭借表承接孔子说:“温习学过的(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迷惑转折,却有害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忍受乐趣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而发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担忧,发愁•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名词意动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饭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顺承乐趣正当手段对于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在其中顺承跟从、学习走路一定选择好的方面,优点•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流逝这舍弃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普通人•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守恳切仁德并列•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而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其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可以为师矣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不知而不愠知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出自本文的成语: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7.“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名言警句类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文标题:《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8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