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评点批注读书法一、什么是评点批注?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金圣叹点评批注《水浒》,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无不独有新见,写尽文字风流,成为研究古典小说的重要资料。评点批注,用通俗的话可以作如下解释:评点:“点”就是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评”就是评论,即对作品的思想或艺术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意见观点。批注就是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二、常用的批注符号:“~~~”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0000”圈:标在文章的关键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批注式阅读的符号还有很多,如着重号、括号等。三、批注的形式和内容:1.批注形式有三种:眉批、旁批、尾批。“眉批,也就是批在课本的爷上空白处;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就是批在一段之后。2.批注的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注释:遇到难懂的字词查工具书弄明白并写在书的空白处,便于记忆。提要: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便于复习。批语:读书时产生的感想、疑问,随时记在空白处。警语:发现重要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可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四、如何给文章或书籍做批注呢?1.在何处做批注?思维困惑处。即遇到阅读障碍,由此产生疑点困惑的地方。有所感悟处。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领会的地方。环节要害处。文本的文眼处、过渡处、前后关联处等。求异创新处。对一些内容、写法以及人物行为、思想进行质疑或作出新的解读。2.如何批注?分析式。对某一句、某一段的具体内涵或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概括式。对层意、段意、内容与中心的归纳。评价式。对某一用语、手法甚至人物思想行为的理解和评价。感想式。由文章的内容引发的感悟。质疑式。对文中的观点、文中人物的思想行为甚至作者写法的批判、修正。五、评点批注示例——金圣叹评点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楷体字为原文,黑体字为评点批注内容。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细细写。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火字渐写得大了。题是火烧草料场,读者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也;及读至此处生些焰火,未有不动心,以为必是因此失火者;而孰知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却又随手即用将火盆盖了一句结之,令后火全不关此。妙绝之文也。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如画,便画也画不来。第一段先写寒意,第二段写身上寒,第三段方写到酒。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火字奕奕。觉得身上寒冷,第二段写身上寒。寻思:“却才老军所说,语意妙。正不知文生情,情生文也!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第三段方写到酒。只此一段,何等段落。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花枪挑葫芦。人看至此名,虽极英灵者,只谓手冷故用枪挑耳。岂知顷间之用之?将火炭盖了,写出精细,见非失火,前许多火字,都是假火,此句一齐抹倒,后重放出真正火字来。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逦背着北风而行。背着风去。那雪正下得紧,写雪妙绝。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妙绝奇绝,安此一笔。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一来省,二来趣。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挪延到雪重屋塌也。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花枪挑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迎着风回。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写雪妙绝。作业:课文批注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课文批注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一、课文批注的基本方法1.内容自主。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如《春蚕》结尾:“我抬起头,看见母亲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学生深有感触地作了批注:“多么辛苦啊!伟大的母亲。”有学生还引用名人名言“母亲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作批注,还有学生写上“不辞辛苦,无私奉献”这八个字,准确表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2)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学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彻的地方。如《小摄影师》中的小男孩,明明知道高尔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给他拍照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为什么文中却写了“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因此,学生就在“摆弄了很久很久”下面画上一条线,打个问号,作简单批注。(3)思维困惑处。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4)求异创新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要敢于对课题或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如阅读《春蚕》一文,有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课文主要写母亲怎样养蚕及养蚕的辛苦,为什么课题不用“养蚕”而用“春蚕”呢?为此在题下作了批注:把课题换成“养蚕”,更切合课文内容。2.形式自定。(1)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2)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如用单横线表示比较重要,用波浪线或双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加着重号表示关键词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必要时还可以变换不同的颜色。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3)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4)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二、课文批注的课堂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如《麻雀》第四自然段有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句中的“落”将老麻雀的形象写活了,凸现了对孩子的爱。为此,我要求学生对“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速度方面:“真是勇敢、坚定、果断”;感情方面:“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快”;人物评价:“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儿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3.课末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所作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内心情感的:“多么凄惨啊!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有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社会上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保护绿色家园。”读冰心的《荷叶母亲》随想与批注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第2-3段是插叙。承接第一段父亲的朋友送的两缸莲花,摆在院子里,想到了故乡的园院里的红莲以及祖父说的应了花瑞添了三个姊妹的事。意味着三蒂莲就是三姊妹,三姊妹就是三蒂莲。乃以花喻人,为下文埋下伏笔。(自然的想到,既然三蒂莲是女儿,那么荷叶就是母亲)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②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夜的雨,为什么白莲和红莲的情形不一样呢?从第4段中读出了白莲的孤独无依,读出了红莲这个刚诞生的新生命的娇艳美好,为什么她那么富有生机与活力地“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呢?是荷叶母亲的庇佑吧!下文将谈到。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③。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仍是不适宜”,说明尽管红莲生机勃勃地亭立着,但我的心情仍是不适宜,仍然烦闷,是浓阴的天使冰心烦闷吧?“徘徊了一会子”,谁徘徊?为什么徘徊呢?我想,应该是“我”徘徊,他是承前“仍是不适宜”来说的。“徘徊”可见冰心对红莲的爱怜,恐怕红莲也如同白莲一般,犹豫徘徊,放心不下,关爱幼小的新生命。这是冰心散文中常常流露出的一个主题,一个思想。“不适宜”是心情,“徘徊”是动作。“无法可想”什么意思?无法可想什么?联系第6段,“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应该是“我不敢想象红莲在大雨打击下该是个什么情形?”表现出对红莲深深的担忧、牵挂。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回头”,再次说明坐在母亲身边的“我”还是放心不下,所以回头还是要看看红莲。“忽然”,乃偶尔捕捉。一位情感细腻灵动的女诗人!“慢慢”,可想到母亲的安详、慈善、小心呵护。一个“正”字,写出荷叶倾侧正是为了保护经受雨打的红莲。读到这儿,我感悟到前文的“不适宜”“无法可想”正是“不宁的心绪”。我会想到,荷叶正对红莲说:“孩子,不怕,不怕,妈妈来了”,红莲投入了荷叶妈妈的怀抱里,正像“我”坐在母亲旁边。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这是荷叶母亲的保护!红莲儿女们的生活舒适了,幸福了,而荷叶母亲的腰累弯了,她为儿女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为儿女们操碎了多少心啊!“雨点不住地打着”,生活中的困难还不断地冲向我们,母亲总是一次次地为我们排忧解难,那么乐观地对待生活,呵护着她的孩子。“只能”,荷叶承担起了儿女应该承担的一切,她默默地忍受着痛苦和生活的压力。“聚了
本文标题:评点批注读书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8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