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第九章教师与学生目录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四节班主任第一节教师教师的概念受社会的委托,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就是教师。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我国原始社会已经有了教师,由部落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此职责。到了奴隶社会,产生学校,教师作为职业产生,但独立性很差。在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校为教会控制,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当时的社会形态,由于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而极为有限,教师的需求量小,因此社会上更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整体处于非专门化的阶段。2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改变,社会不仅需要教师人数急剧增加,而且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师范教育机构由此产生。教师职业成为独立性强的职业并逐渐进入专门化阶段。3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普及基本完成,教师需求总量萎缩。随着各国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特征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师资培养质量标准也相应得到提高。目前,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的教师教育均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及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第一节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复杂性第一,从劳动目的上看,教师培养人是全方位的,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时又要发展其体力、智力、能力及情感、意志等方面。第二,从劳动对象上看,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本身遗传的差异,经济基础不同、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教养方式不同、父母对孩子的定位不同,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时而异。第三,从劳动方式上看,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还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合作,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学生起作用。第一节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决断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同时,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且要成长为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形成反思意识和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并将之上升为理论。参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实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这样的科学研究过程无疑也是创造性的。(三)长期性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不能像制造行业的人那样可以很快地看到制造出来的成品,教师培养学生的素质是一种潜在的形态存在,要在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第一节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四)示范性教师的这种示范作用几乎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对待学习的态度等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教师的人格品质、道德素养对学生的道德养成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示范性这一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五)教育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品德以及世界观等方面获得发展。第一节教师三、教师职业的意义(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推动社会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世代相传。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对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良多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需要文化科学知识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也需要人们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形成高尚的社会道德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在教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道德和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等任务。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更为社会良好风气的树立、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教师开发人的智力,激发学生发挥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学生群体就会呈现出整体水平提升的趋势。因此,教师对人潜能的认识和及时开发,对整个社会的智力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节教师四、教师的角色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人生导师知识体系的组织者——教书匠共生关系的对话者——朋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专家不断发展的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其他:保姆;警察;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第一节教师五、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批评教育权获得报酬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学习权讨论:有哪些教师权利缺失现象?第一节教师六、教师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弘扬高尚师德的义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义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义务讨论:有哪些教师义务缺失现象?第一节教师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专业素养(一)专业品质1.专业理念: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等2.专业精神:敬业精神,爱生精神,求真精神(二)专业知识1通识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本体性知识———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3条件性知识———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第一节教师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专业素养(三)专业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背景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制订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2教学实施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师生多向互动能力。3组织监控管理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监控能力和对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评价能力: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的能力;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5教育科研能力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职前培养目前,关于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问题,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也部分集中在这一领域,目的都是为了使职前教育能给师范生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最多的技能实践机会、最大程度的能力开发等,使师范生在职前打下坚实的从教基础。(二)入职指导新教师的入职指导是帮助已接受职前教育课程的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位,多数是由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并与之分享经验。入职指导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敬业态度、教学研究等方面。(三)在职培训(1)学分累进制进修。(2)研究生课程进修。(3)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课程进修。(4)重点骨干培训进修。(5)校际交流网络。(6)电大课程进修。(7)校本进修。第一节教师九、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外到内(理论到实践)•内到外(实践到理论)第二节学生一、学生及学生观学生,从广义上说,所有学习的人都可以称为“学生”,狭义的学生是指学校教育系统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者,尤其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通常称做学生观。(一)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1学生是未完成的人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3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1学生是儿童2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三)学生发展既要全面,又要个性化第二节学生二、学生群体学校是学生集体生存的地方,班级更是一个小社会,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一)学生群体的类别1正式群体所谓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2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首先是一群合得来的朋友,是因兴趣和爱好相同、感情融洽等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不稳定性、不成熟性、内在约束性、情感色彩强等特点。第二节学生二、学生群体(二)学生群体的作用1学生群体有利于实现个体社会性的培养2学生群体有利于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倾向,发展良好行为3学生群体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支持第二节学生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二)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受教育权2平等权3人身安全与隐私权4申诉权受教育权: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平等权: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质量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第二节学生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三)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二节学生四、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p310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时代特征:第二节学生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讨论:如何理解日常教育中的侵害学生权利行为。第三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相互的态度、认知和情感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结构、多类型的稳定的人际关系体系。一、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一)师生关系的特点(1)互动性,师生关系是在交互的活动中形成的。(2)平等性,强调师生之间人格、话语权等的平等。(3)复杂性,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学关系等不同层级的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①。(4)多元性,允许师生关系有多种形式,不再拘泥于一种标准规范。(5)生成性,师生之间并不是朝着一个已经规范好的、固定的目标发展,而是在交往中逐渐生成彼此认可的关系类型。(二)师生关系的类型1专断型2放任型3民主型第三节师生关系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1)师生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彼此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2)师生互相关心,教师欣赏学生,学生理解教师。(3)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不是依赖关系,保持个体的独立性。(4)师生都有彼此成长的空间,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造性,而且在师生交往中还能互相学习,促进彼此的发展。(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如学生的性格特点、原有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直接决定师生关系的性质和内涵。(3)主动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交往,善于理解学生。(4)正确表达教育爱。(5)善于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第四节班主任受学校委托负责班集体建设的教师,是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与文化,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培育班级文化,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从而为学生各门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一、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者(三)学生健康成长引导者(四)学校文化建设者(五)班集体建设的直接责任人第四节班主任二、班主任的职责(一)了解学生(二)管理班级(三)开展集体活动(四)引导学生发展(五)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第四节班主任三、班级管理原则(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二)规范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统一(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四)服务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五)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统一第四节班主任四、班集体建设步骤(一)了解班集体现状和问题(二)共议并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短期、中期、长期)(三)搭建有力有效班委会(四)召开多样化主题班会,树立班主任权威,强化班集体目标(五)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形成正确班级舆论,培育良好班风学风(六)小处着手,增加成功经验,增强集体信心,养成班级荣誉感(七)抓住关键,顺势突破,打造优秀班集体作业(一)熟记课后第一大题术语(二)理解并记忆课后第二大题(三)云班课书面作业:课后第三大题
本文标题:马工程教育学项贤明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89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