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一章----康复心理学概述
康复心理学第一章康复心理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康复心理学定义•掌握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熟悉康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康复心理学发展简史•了解康复心理学的挑战和机遇第一节康复心理学定义及基本内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心理学最关注的问题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2、德国威廉•冯特是心理学创始人•3、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基本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质。•1、威廉•冯特主张构造主义,研究意识的成分(直接经验)。•2、詹姆斯主张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功能。•3、约翰•华生主张行为主义,研究人的行为。•4、德国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以整体的视角来认识人的心理。•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代表,研究人的潜意识。•6、罗杰斯人本主义,相信每个人心底都是积极向上的。•7、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心理测量法•3、实验法•4、个案法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定义:康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针对残疾和慢性健康问题人群,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其最大限度获得健康、福利、机遇、功能和能力、社会角色参与的心理学分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康复医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谓之康复心理学•内涵:主要研究残疾人心理变化的规律性,心理因素在残疾的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残疾者重新保持其心理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平衡等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对康复心理学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康复,慢性健康问题,如儿童时期的发育障碍到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障碍、因病因伤致残如各种灾难的幸存者等均需要心理康复。残疾人群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其本人康复,也影响着照料者,更影响其自身权力和责任,发挥具有认知损害的病残者,如脑卒中,脑外伤,更加需要对其神经心理进行评估和干预,这是帮助其走向康复的关键点,所以康复心理学时系统研究和提供情感认知家庭社会职业恢复治疗的学科。•在遭受残疾的全过程中,残疾人如何理解残疾、对待残疾、在心理上积极地克服残疾,是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承受残疾不是灰心丧气,而是改变价值观(即认识到有残疾并不等于人身价值低下),克服羞耻感和自卑感,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残疾承受的五个阶段:•休克期:发生伤病后集中治疗的时期•否认期:显在性否认:潜在性否认:•混乱期:外向型:(他罚的)内向型:(自罚的)•努力期:•承受期: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的变化属于正常人处于危险境地时的基本心理状态•看问题易于走极端,往往把残疾的范围和影响扩大化,而忽视自己尚存的功能,误以为丧失了一切•习惯于伤前看问题的视角,以自己的残疾与健康人比较,越比越丧失信心,有的残疾人陷入苦恼中难以自拨,以至于出现强烈的身心症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易于由于外表上的变化陷入自卑,忽略了自己理想、意志、学识、人格等方面宝贵的内在价值的存在。他们多数人与社会隔离,信息封闭而感到孤独心理测验•目的:•分类:•方法:了解患者心理方面有无异常,制定其范围、性质和程度,为制订心理康复计划打下基础。预测其康复潜力及预后,制订康复计划;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后期选择恰当的职业以肢体伤残为主、无脑损伤的患者:以心理会谈为主以各类脑损伤为主的患者:智力测验(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学习能力、言语表达及社会环境适应力等神经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应着重调整残疾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帮助他们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残疾的局限性和自己尚存的功能、能力和内在价值,认识到尽管外表遗留下不正常,但功能通过训练是可以改善的,从而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尽快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去。•应帮助他们认识到通过康复训练以后,可学到科学的克服残疾的方法,达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的目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心理治疗方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支持性):•特殊治疗:理智-情绪疗法、询者中心疗法、集体疗法、行为疗法等•支持性心理治疗:基础性治疗:疏导、劝说、解释、训练、调整环境、培养兴趣等•理智-情绪疗法:•询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集体疗法:•行为疗法:强化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疗法等理智-情绪疗法:•为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核心:人类心理问题取决于他对周围事物的判断、推理、评价、假设、和预期。情绪是认知的产物,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是非理智、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理智-情绪疗法:治疗要点:•说明心理障碍的原因是非理性思维,使其学会区分理性与非理性观点,向非理性观点挑战•说明痛苦的原因是其看问题极端,绝对化造成的反复“自我挫败”帮助其改变认知,打破恶性循环。•促使其发展理性人生哲学,学会用理性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理智-情绪疗法:治疗途径:•通过辩论使患者的非理性思维站不住脚,最后达到理性思维。行为疗法•理论基础:主要是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方法:各种强化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疗法等。放松疗法•原理:利用渐进的身心放松、气功、音乐治疗、生物反馈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心理状态。•作用:消除精神压力、缓和精神紧张和焦虑。•特点:操作简单、疗程相对较短,效果明确。康复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国外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康复心理学起起源于美国,几乎与康复医学同时出现,并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使成千上万的士兵不仅经受身体的摧残,也遭受了心理上的打击。一系列心理社会问题由此产生,为使他们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在躯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职业等方面得到全面康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康复机构,使得康复医学得到迅猛发展。经过美国和英国等学者积极实践和大力倡导,康复医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与此同时由战争而引起的情感创伤和行为问题。需要心理学家医治,出现了康复心理学的工作机构。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康复中心的增加,康复心理学得到公认和发展,同时产生了康复心理学的组织,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失能的心理因素全国理事会”•二我国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史•1,起步阶段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国心理学家黄佳音教授在精神科尝试运用心理学原理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进行了支持疗法的实践,使我国的康复心理治疗迈出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老一代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创立的对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方法。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此阶段前苏联学术界影响。在我国,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受到冷落。•2停滞阶段1966年到1977年,整个心理学基本处于停滞阶段。•3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康复医学康复心理学提供了发展条件,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需求使得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全国各省部级医院康复中心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建立了康复病房,许多医务工作者在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和精神病等康复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和研究。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一、研究对象•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类残疾人及各种慢性疾病患者。•此外,一些特定人群如儿童残疾者、老年残疾者、女性残疾者,由于其自身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也需要重点关注。•二、研究内容1、研究心理行为与病残的关系2、开展临床咨询3、研究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4、康复心理评估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和记录康复个体和团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分析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间存在什么关系的一种方法。•此法是科学研究史上最原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从事任何研究几乎都离不开观察法,•根据是否预先设置情境观察法,还可分为以下两种•(1)自然观察法•即在自然情景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解释,从而获得行为变化的规律。•(2)控制观察法•即在预先设置的情景中进行观察,康复心理学研究较多,采用的现场观察法,即可以使二者之一,也可以是二者的融合。自然观察法优点•观察法使用方便,可随时获得被试者不愿报告的行为结果,资料的可靠性较强,结果有较大现实意义,无需人为的对被试者施加任何外部影响,就可掌握许多生动活泼的实际资料。缺点•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本身也可能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使观察结果失真。因此,使用观察法时必须考虑如何避免观察者主观因素所导致的误差。•2、调查法•指通过对康复人员晤谈,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的研究。•(1)晤谈法和访问法通过与患者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其晤谈时的行为反应以及非言语信息补充,验证所获得的语言信息,经记录分析得到研究结果。晤谈法通常采用一对一的访谈方式。座谈则是以少数研究者同时面对多个被试者的访谈形式,相对于晤谈,座谈范围较大,便于一次获得较多同类资料和信息,满足分析研究的需要。•(2)问卷法指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当场或通过函件交由康复人员填写,然后对回收的问卷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适用于短时间内书写收集大范围人群的相关资料。•问卷法简便易行,信息容量大,但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程度不同,故必须以科学态度分析报告,问卷法所和研究结果,较好地体现问卷法对其他研究方法的辅佐及参考价值。•(3)测验法也称心理测验法,指以心理测验作为康复个体心理反映、行为特征等变量的定量评估手段,据其测验结果,揭示康复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此法需采用标准化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通用量表,如人格量表智力量表行为量表症状量表等,心理测验和量表种类繁多,必须严格按照心理测试规范实施,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定量手段,在康复心理学工作中使用的很普遍。•(4)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的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的改变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所受的影响,以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掌握知果溯因、知因推果的科学规律。实验法被公认为科学方法中最严谨的方法,也唯有实验法能完整体现陈述、解释、预测、控制这四个层次的科学研究目的,但实验研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计,例如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匹配受到许多情境的实验场所,间接的探求,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模拟实验。实验法•(5)运用系统理论建立心理康复系统•系统制定医疗康复计划,对丧失能力的康复对象,除采用物理治疗、工娱治疗和体育疗法等使其尽量恢复功能外,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加速康复进程,使其心理的适应功能得到恢复,达到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的目的。第二节康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医学模式的转变•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的健康总体的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某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应。(一)医学模式转变的三个时期•1.自然哲学医学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3000年左右出现以朴素唯物主义论,整体观和心神一元论为基础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东方以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和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的观点为代表,将人与宇宙联系在一起来探索疾病和健康的问题,并强调心身统一,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其所患的疾病密切相关,在西方以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医学思想体系及体液为代表,他认为治病先救人,知道患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某人患什么病更为重要,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医学仍有许多启迪和指导,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模式由于受产生的背景及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限,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及关于疾病和健康的观点仍有许多局限。•2.生物医学模式•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西方医学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禁锢,开始对有生命的生物体进行实验研究,哈维创立了血液循环说,并建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摩尔根尼,关于疾病的器官定位研究。魏
本文标题:第一章----康复心理学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2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