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B3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报告25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张 杰摘 要: 自中央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经过长期的实地调研、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多重障碍和困境,如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京津冀的产业动力和创新动力发生弱化效应、协同发展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的不协调且滞后于产业一体化的内在要求等,并分析了形成此状况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基本目标,导致了京津冀地区协调创新战略的扭曲;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滞后;创新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创新激励与产业政策不相容的矛盾;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行政权力推动,市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方向,以推进下一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关键词: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机制体制障碍 多重困局 改革方向160作者简介:张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一 现阶段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暴露出的机制 体制障碍与多重发展困局 从京津冀三地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工作实效来看,协同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机制体制性障碍因素,导致京津冀三地在推进产业转移、产业一体化以及构建创新链分工体系的协同发展进程中,面临众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机制体制改革问题。(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动力和创新动力发生弱化效应,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1对北京经济和产业发展动力弱化效应的分析首先,作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核心的北京在产业发展动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弱态势,同时导致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动力同步呈现逐步弱化态势,这将对北京未来发展进而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后续动力的形成产生突出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在加快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清理“散乱污”企业和整治工业大院的综合作用下,北京产业投资动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弱化趋势,特别是全社会以及制造业、第三产业投资动力弱化效应显著,这就意味着,北京市的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面临较为突出的阻碍机制。具体来看,北京市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75%、57%、59%和57%,2015年之后一直在较低位水平徘徊(见图1)。与此同时,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5%、51%、44%和-07%,在经历了2014年的急剧下滑和2015年的小幅度反弹后,又开始处于逐步下滑通道之中(见图2)。更为关键的是,第三产业作为首都北京的主导产业,也面临产业投资动力弱化的现象。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78%、78%、61%和42%,也处于逐步下2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滑的通道之中(见图3)。而且,由图4可进一步观察得出北京制造业投资动力的下滑主要是由民间投资动力下滑引起的。图1 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图2 北京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北京的高精尖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对首都经济的核心支撑力量,仍然处于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造业的强力支撑,工业部门和创新研发部门的创新研发动力在相当程度上也呈现弱化以及反弹乏力的态势。具体来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11月,北京市工业部门R&D经费内部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174%、14%和68%,呈现急剧下3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图3 北京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图4 北京市民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滑有小幅反弹的态势。而且,同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56%、04%和07%,呈现大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来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北京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06%、-181%和12%,呈现由大幅负增长向小幅正增长反弹的态势(见图5)。综合以上分析,尤为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当前北京各区在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新旧产业衔接断4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图5 北京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裂和经济发展停滞风险。在北京市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和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过程中,新旧产业衔接的完成程度和实现时间仍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而且,北京的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也已经面临“天花板”格局乃至额外的金融风险,导致北京在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其动力的弱化效应。北京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协同体系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头羊,其自身产业和创新动力的弱化,必然会深刻影响京津冀的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协同体系的构建与推进。2对天津经济和产业发展动力弱化现象的分析天津定位为京津冀发展战略中“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其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产业部门的发展动力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这再次表明,制造业部门作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动力作用已弱化,势必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效应。第一,天津市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出现投资动力弱化现象。天津市在2013年和2014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分别为164%和151%,然而,在2015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骤降至51%,在2016年和2017年也仅有65%和55%(见图6)。5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图6 天津市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第二,天津市工业部门增加值创造能力也持续弱化。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013年的13%下降到2014年的101%,又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93%,直至下降到2016年的84%和2017年的23%。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的快速下滑的态势深刻表明,天津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动力处于逐步弱化的态势(见图7)。图7 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变化趋势6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第三,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市场竞争能力同样呈现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天津市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增速,由2013年的165%“断崖式”下降到2014年的35%,2015年更是出现负增长至-27%,2016年天津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出现小幅上升,增速由负转正为02%,2017年恢复到4%(见图8)。这些数据表明,天津市高技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出现了弱化现象。图8 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变化趋势3对河北经济和产业发展动力弱化现象的分析在北京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加速向首都圈外转移的情形下,河北工业部门的发展动力却表现出逐步弱化的态势。这说明河北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的机制体制障碍,这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必然会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河北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断崖式”下滑以及增速低位徘徊的局面,反映出工业部门增长动力弱化的严峻现实。具体表现在:第一,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13年为10%,2014年急剧下降到51%,2015年又继续下降到41%,2016年和2017年仅分别为34%和38%(见图9);第二,河北省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呈现“腰斩式”下滑,表明了工7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业发展动力和持续性的不足。河北省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3年分别为182%和194%;2014年增速基本变化不大,分别为185%和194%;2015年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为123%和101%;2016年增速分别为76%和69%和2017年增速分别为25%和31%,继2015年之后又连续两年出现大幅下降(见图10)。这些数据表明,河北省可能自身相对滞后的营商环境以及高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使其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未必具备承接北京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内在能力和高端要素优势。图9 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图10 河北省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趋势8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二)现阶段京津冀三地工业部门的发展也表现出各自的发展态势,而且在某些领域出现同质化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产业链有序分工和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1对北京创新能力及辐射能力的分析首先,北京市在实施“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进程中,面临诸多突出的阻碍因素,这使得北京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尚未对自身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形成和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新动能的形成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这方面具体表现为:第一,北京市的全球创新要素资源聚集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正处于发展提高阶段,尚不具备有效的经济支撑作用和区域辐射作用。北京市创新对经济新动力的支撑作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R&D经费来看,2016年北京市R&D经费为14846亿元,同比增长73%,R&D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为94%,R&D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为578%,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已连续五年保持在57%以上。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586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然而,从研发投入的结构角度来看,2016年,北京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的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1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分别为234%和624%。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超过1/4(257%)。但从技术合同成交额来看,2015年和2016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高达34526亿元和39408亿元,占全国的351%和346%;从流向看,流向北京本市、外省市和出口技术合同项数呈“46∶52∶2”格局,分别为34759项、38928项和127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呈“三五二”格局,占比分别为28%、51%和21%,即11313亿元、19972亿元和8123亿元,但是,其中流向省外地区中约为70%的技术辐射到京津冀区域之外,而真正辐射到京津冀区域之内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并不多。96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第二,科技创新尚未对北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以及经济新动力新动能的形成起到加速促进的作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达70%。经济增长依靠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等产业的事实表明,北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还未形成;同时,高度依赖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金融为主的经济结构存在发展停滞和增速下滑的潜在风险,缺乏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北京市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015年为344%,然而,2016年和2017年就急剧下滑到-309%和-236%,这说
本文标题:B3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报告2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4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