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B4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分报告27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 张贵祥 赵琳琳 葛以恒摘 要: 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治国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多因素、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完整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数,分析京津冀三地2006~2016年十年间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并对比分析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差距和协同发展状况。数据表明,京津冀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均呈好转趋势。不论是从发展态势、规制成效,还是从环境质量、生态宜居方面,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最佳,并与天津、河北有差距拉大趋势;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低;天津与河北的差距不断缩小。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提出京津冀绿色发展机制、生态环境协同共建机制,以及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文明指数 协同机制 联防联控 生态补偿680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域治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059)、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14JDZHB007)、北京市科委培育项目(项目编号:Z171100002217021)的阶段成果。作者简介:张贵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生态经济;赵琳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葛以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历来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我国重要的治国理念。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注重内涵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转变社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绿色促发展。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跨越关口、建设现代化国家这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京津冀地区涵盖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北部经济的核心区,是地缘邻近的庞大的经济综合体。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但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GDP占全国的97%。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三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打造和谐宜居的世界级城市群,引领中国城市群健康发展,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由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经济发展的延续性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地区自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承载超限,雾霾频发,一度成为全国大气污染问题最尖锐的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函待在环境整治、人口统筹、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线,强调要持续推进包括生态环保在内的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实现生态一体化。目前京津冀地区在清洁生产协同、空气清洁行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修复、能源发展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报告通过生态文明指数对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分析、总结和优化京津冀生态保护机制与模式。一 生态文明指数(一)研究综述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逐渐为国内外所认可,并为之而奋斗的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78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循环经济和生态良好为标志,集竞生、共生、再生、自生机制为一体的高级社会文明形态”①。生态文明建设既强调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更致力于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衡量指标即为生态文明指数,通过定量化衡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检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分析其发展的优劣势,进而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重点与难点,为高层决策、制度设计、政策制定提供精准的依据,是生态文明研究的重大课题。从指数构成指标的多寡来看,有单一指标的指标体系和多指标的指标体系。如杨开忠在《中国各省市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报告》中运用单一指标生态效率指数(EEI)来衡量和比较中国各省的生态文明指数,2013年报告中又加入环境质量指数(EQI)②。该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简单易行,但是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目前更多的研究则是构建多指标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在指标体系的选取上,有依据国家政策标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等搭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涵盖面广,指标选取权威;有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入手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要在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构建一种和谐宜居、集约高效、绿色持续的发展格局,涉及面广。研究者对其外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研究视角不同,所构建的生态文明指数也不同。如王会等从生态环境、生态型物质文明、生态型政治文明、生态型精神文明、与区域外部的关系五个单元构建指标体系③。该研究增加了生态足迹指标,衡量与区域外部的生态环境的交换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研究从逻辑推理角度展开,如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环境压力880①②③彭向刚、向俊杰:《中国三种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反思与超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25(03)期,第12~18页。杨开忠:《谁的生态最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2期,第8~12页。王会、王奇、詹贤达:《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03)期,第27~31页和第138~13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Pressure)、环境状态(State)、响应措施(Response)三方面架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①等等。研究的空间对象多对单个城市、省市等展开评估,或对多个城市、省市进行对比分析。目前基于区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分析总结区域阶段性生态文明成果的研究较少和区域生态文明协调指数研究较少,分析区域生态文明内在耦合机制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本报告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二)研究方法1体系构建在沿袭以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按照历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构建指标体系时所依据的科学性、完整性、目标性、导向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生态文明指数。研究依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等工作部署,以“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监管调控行之有效”为目标,将生态文明指数分解为发展指数、环境指数、生态指数和管治指数(见表1)。发展指数是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具体指标的选取,考察了人均GDP、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七项指标,涉及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潜力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环境指数是对区域环境承载压力的度量,考察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大气环境良好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六项指标,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区域环境污染与980①顾勇炜、施生旭:《基于PS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1(1)期,第21~2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资源负荷状况。生态指数是以生态环境的活力和宜居程度为度量目标,考察了人均水资源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人均林木蓄积量(生物生产量)、森林覆盖率六项指标。管治指数(绩效指数)是对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生态退化等所作努力的成效进行度量,考察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人均环保投入等五项指标。该指数客观反映了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制度的力度和强度,是当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映射。表1 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指标性质权重生态文明指数发展指数环境指数生态指数人均GDP元/人正003706城镇化率%正0034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006948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正0065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0036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003323人口密度人/km2适度0061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正002258城市大气环境良好率%正00138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001459主要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万吨负003113烟(粉)尘万吨负002025化学耗氧量万吨负002231氨氮万吨负002243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t/hm2负000600农药施用量万吨负005596人均水资源量m3/人正004054森林覆盖率%正006532人均林木蓄积量(生物生产量)m3/人正005616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正0060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0024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正00304609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续表系统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指标性质权重生态文明指数管治指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正001594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正003250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正003251人均环保投入万元/人正00529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正004054 2测度方法(1)原始数据处理为保留原始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消除数据量纲影响,研究采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正指标,Xij=Xij-min(Xij)max(Xij)-min(Xij) 对于负指标,Xij=max(Xij)-Xijmax(Xij)-min(Xij) 其中,xij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数值,Xij表示xij极值化后的数值。(2)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本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首先,计算熵值Eij。Eij=-k∑mi=1(Pij×lnPij) 其中,Pij=Xij∑mi=1Xij,k=1/lnm,m表示年份数。然后,计算熵权19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京津冀蓝皮书Wj=1-Ej∑nj=1(1-Ej) 经计算,指标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3)生态文明指数测度运用线性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每个子系统下各年份的生态文明指数。S=∑W×Xn 其中S表示生态文明指数,n表示系统中指标的个数。京津冀生态文明指数如表2所示。表2 2006~2016年京津冀生态文明指数地区年份发展指数环境指数生态指数管治指数生态文明指数北京市200600286400208200198600173800866920070029330021100017080015670083182008002983002117002002001649008751200900310900213700250000106000880720100031430021270023680011810088192011003245002088002404001084008821201200337200207200252400146800943620130034
本文标题:B4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分报告2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4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