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辨证与护理第一节八纲辨证与护理八纲•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八纲辨证与护理一、表里辨证与护理二、寒热辨证与护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三、虚实辨证及护理一、表里辨证与护理••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什么是表里•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一)表证•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临床表现】•【护治原则】•【护理措施】表证的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表证的护治原则•辛散解表表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寒热、汗、舌苔、脉象的变化,以区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表寒证,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或有汗,苔薄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有汗或微汗,苔薄白质淡,脉浮细无力。•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环境安静,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忌寒凉闭汗或汗出当风,以免邪遏于里不得外达。患者一般应注意休息,症状较重者应卧床。愈后应注意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3、饮食护理•宜食清谈、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腻、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可用姜、葱、蒜、胡椒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过饱。•4、用药护理•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不宜久煎,药宜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沸后5—10分钟即可。•药宜温服,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汤)以取汗。•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不可过汗以免伤及正气。如汗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进解表药;汗出不彻,寒热不退,为表证未解,应继服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应停服解表药。•年老体弱者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疮家”、“淋家”、“衄家”、“出血家”禁或慎发汗,阳虚或阴虚者禁单纯发汗。•5、对症处理(一)里证•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即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围,即所谓“非表即里”。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液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证候。里证的临床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里证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里证的护治原则•以“和里”概括。•可根据寒、热、虚、实等具体病症的不同,分别选方用药。里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2、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减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3、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4、饮食调护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者,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等食品。•5、对症处理二、寒热辨证与护理•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病邪有阳邪和阴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阳气偏盛而阴液受伤,或是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均可表现为热证;•阴邪致病容易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均可表现为寒证。•即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一)寒证•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寒证临床表现•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口淡不渴,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寒证护治原则•温以祛寒寒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与否等情况。•2.生活起居护理•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净、室温应适度偏高。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盖衣被。••3.情志护理•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注意安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4.饮食护理•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卒中寒邪所患的表寒证或里寒证,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或在食用的蔬菜中多加些姜、葱、胡椒粉等辛散之品,以助驱邪外出;虚寒证患者,可食用温补类药膳,以助阳散寒。••5.用药护理•寒证多用辛温燥热药,应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过用伤阴。药宜温服。••6.对症处理•可配合针灸、热敷、推拿等方法以助驱除寒邪,如风寒痹证患者,除应注意局部保暖外,还可以用针灸、拔火罐等方法解除关节疼痛。(二)热证•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热证临床表现•发热,喜凉,恶寒喜冷,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热证护治原则•清热泻火热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发热,汗出、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舌苔、脉象等。•2.生活起居护理•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凉爽通风,温度适宜,清洁卫生。患者衣被应勤更换。里证热重者,可予冷敷。对感受时邪疫疠的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相互染易。高热神志不清者,要注意预防褥疮及意外事故的发生。•3、情志护理•热证病人情绪易于激动,应注意安定其情绪,以利康复。•4、饮食护理•饮食宜新鲜清凉,忌食辛辣、滋腻动风之品。烦热口渴者,可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西瓜、梨及蔬菜等。应鼓励病人多饮水。•5、用药护理•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6、对症处理•高热患者,除用冷敷外,还可用冷盐水灌肠或针刺大椎、合谷、曲池以清热;热扰心神者,可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等以清热开窍;热毒内盛,腑气不通者,可服用生大黄浸液以通便泻火;咽喉肿痛、口舌糜烂者可用锡类散、冰硼散等吹喉及口;若温热之邪内迫营血,出现耗血动血之鼻衄、齿衄、呕血、便血等,可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白及粉等随症处理。三、虚实辨证及护理•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一)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虚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或滑脱,小便频数或失禁,舌质淡嫩,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虚证护治原则•补虚扶正(温阳益气,养血滋阴)•虚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汗出、疼痛性质、二便、舌象及脉象的变化,以区分表虚、里虚、虚寒、虚热等。如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为虚寒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脉细数为虚热证。•2、生活起居护理虚证患者居处宜安静,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温湿度适宜。防止感冒;生活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情志护理虚证患者体弱,病程长,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工作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亲切。应鼓励他们乐观、开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抑郁思虑等精神刺激。•4、饮食调护阳虚、气虚、血虚病人,宜食温补之类的膳食,如肉、蛋等,忌寒性食物及瓜果生冷;阴虚或血燥的病人,宜用清补之类的饮食,如百合,银耳等,忌辛辣、油炸、煎炒等温燥动火伤阴之品。•5、用药护理虚证患者,服药时间长,有厌药心理,故中药当浓煎,可少量多次服。服药应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温服,以免影响食纳。••6、对症处理(二)实证•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邪气充盛,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强烈、停聚等特点。•实证范畴非常广泛,寒邪、风邪、暑邪、湿邪、热邪、燥邪、疫毒为病,痰、饮、水气、食积、虫积、气滞、血瘀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于实证的范畴。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实证,病情激烈者和体质壮实者多实证。••【临床表现】由于病因和病邪停积部位的差异,实证各自有着不同的证候表现。其代表症状主要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神昏谵语,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护治原则】泻实祛邪••【护理措施】•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寒热、疼痛的性质,二便、汗出、脉象等情况。•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清洁安静。病人宜卧床休息,烦躁者要慎防坠床。•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的进行解释,解除思想顾虑,增强信心,使其情绪安定,以配合治疗,促进早日恢复健康。••4、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腹痛患者,饮食宜有节制。•5、用药护理实证多采用泻实祛邪之法,服药后应加强观察。攻下药沉降下行,宜空腹服用,以利药达病所,但应中病即止,以免伤及正气。•6、对症处理四、阴阳辨证与护理•阴阳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领。•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为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为阴证。由于中医学中的阴阳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且有具体的实际内容,所以阴阳辨证除概括其他六纲外,又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等具体的证型,但这些证型实际上仍可以六纲加以概括。阴虚证•阴虚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的性质。•阴虚证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且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护治原则】•养阴清热阴虚证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发热、汗出、饮食、口渴、二便、舌苔和脉象的变化。•2、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凉爽,安静整洁。平时要注意生活调摄,忌劳累,息妄想,戒房室。注意口腔清洁,早晚用温盐水或漱洗剂漱口。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和个人爱好,做适当的活动。•3、情志护理•心烦焦躁者须耐心开导,让病人安定情绪,消除其顾虑,教育病人树立乐观情绪。•4、饮食调护•饮食宜富有营养,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动火伤阴之品,禁烟酒。可食用滋阴清热药膳,如银耳、冰糖煎汤服食,海参、甲鱼适量清炖或配菜作佐餐食用等。根据胃纳情况,可酌情食用梨、枇杷、梅子等养阴生津的水果。•5、对症处理(二)阳虚证•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蒸腾
本文标题:八纲辨证与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1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