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温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
温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兴趣导向,由事及理——《美术概论》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负责人:张晓剑所在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填表日期:2016.11.18温州大学教务处二○一六年十月制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申请人填写的内容,所在学院负责审核。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3.本表正反面打印。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兴趣导向,由事及理——《美术概论》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起止年月2016.12-2018.12项目主持人姓名张晓剑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02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最终学位博士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邮政编码325035电话13868856615虚拟网666615通讯地址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15-2016学年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美学、中外美术史专题研究、中国美术史专题研究13级美本1、2、师范,14级美本1、2班,15级学硕、专硕32/32/32/32/32/32美术与设计学院2014-2015学年美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鉴赏指导、中外美术史专题研究12级美本,13级美本师范,14级学位硕士32/32/32/32/32美术与设计学院2013-2014学年美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设计概论,影视鉴赏(选修)11级美本,12级美本,12级设本,全校学生32/32/32/32/48美术与设计学院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8.06-2010.12主持:大学生读书指导与现状研究——以美术师范生为例(08jg28B),已结题温州大学教改项目2013.06-2017.06主持:弗雷德与艺术本真性思想研究(13CZX08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2.02-2016.12主持:现代性视野下的弗雷德艺术思想研究(12YJC76011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11.09-2012.12主持:迈克尔·弗雷德批评思想研究(Y201121331),已结题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参与人(3-5人)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42213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胡建南男1969.03讲师美术学院史论教学谢子静女1971.02副教授美术学院慕课指导、协调赵玉泉女1979.02讲师教师教育学院教学理论研究二、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对课程存在畏难心理《美术概论》为美术学师范、国画、油画三个专业方向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美术专业学生擅长视觉与直观感受、拙于理论思考,而本课作为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这造成学生在接受与理解上的困难,普遍存在畏难心理。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特殊要求。2.课程体系决定了本课的地位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小,仅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学》和《美术概论》,而且每门课都只上一学期32个课时。这样的配置,客观上导致理论氛围极弱,学生不重视这类课程的学习,不可能在专业技法课之外投入大量时间来阅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对美术史的掌握也较为粗浅,因此《美术概论》缺少美术史课程的有力支撑,这也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3.教学资源受到局限我校地处浙南,《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受到资源上的极大限制。以前,本地区极少有高质量的传统书画、西方绘画和当代艺术的展览,本校也少有知名专家学者来访,高水平的美术史论方面的讲座极为欠缺。凡此种种,都导致美术学专业学生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理论氛围,本课的教学因此也显得如无源之水。4.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不够上述客观原因,令《美术概论》的教学往往以多媒体辅助下的讲授为主,再加上一定的课堂讨论,在模式上相对单一。教学效果受到限制。本项目意在原有条件下,尽量利用温州当下蓬勃发展的艺术展览,以及便利的网络学习机会,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导,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三、改革理念及思路1.以提升兴趣作为教改的核心目标兴趣是探究的动力。如何让擅长视觉体验、专注于绘画技法的学生对理论课程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相关理论问题深入探究,乃至享受到理论学习的乐趣,是本项目的目标。2.以事理融合作为教改的指导思想美术理论教学,要贯穿案例,并借用生动的现场。换言之,要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艺术现象贯通来教学。由具体的“事”而引出问题、归结到相对抽象的“理”,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有效降低课程的接受难度,提升接受的效果。3.以优化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主要途径向内充实课堂教学,向外拓展观展等实践环节。在传统的讲授模式、多媒体引入这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与优化教学模式。特别是以探究式教学作为主导,增加实践环节,以艺术展览现场的考察,增进对传统艺术、现当代艺术以及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拓展专业视野,这是本课改革的主要路径。四、特色与创新1.本项目的特色在于:提倡事理融合,回归理论课程教学的本位。理论课程往往陷入概念的游戏,或者变成机械的说教,令学生厌烦。本课程力图运用更恰当的课堂内案例、课外的展览现场考察,从生活日常中生成理论问题,并以多样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美术理论的认识。2.本项目的创新在于:以探究式教学为抓手,带动教学的综合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引入当代艺术理论;在教学方法上融贯当代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考评方式上更加重视学生主体的成长过程。因此,本项目实际上是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一个尝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受益,而不是为了教改而教改。检索“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前两批次的立项可以发现,美术学课程的立项数量偏少,而理论类的为零。这表明,很少有教师投入精力探索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这从反面说明了本项目的现实意义,及可能的潜力。在理论课程普遍不受美术专业学生重视的情况,若能探索成功,或可有利于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五、教学改革具体实践方案(突出方案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可附页)主要为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等。1.1改革内容(1)教学内容的改革已有教材偏重传统美术理论,对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当代美术、当代美术理论吸纳不够,从而给人造成理论与艺术现实脱节的感觉,也限制了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抱着敌视现当代艺术的偏狭心态,或者面对现当代艺术完全陷入失语状态。教学内容将贯穿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美术史发展的线索,重点针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下半叶的古典美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美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当代美术这几个时段内艺术现象的变迁;一条是这几个时段呈现出的不同的美术理论,当代理论又是如何阐释那些时代的艺术、如何反思那些时代的艺术理论。从而把范式转化的理论框架带给学生。这将有助于学生既养成一种历史视野、观念史视野,又养成一种理论反思的能力,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的价值和弊端。(2)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概论》作为理论课程,课堂讲授是基本的环节。但单纯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让课堂失去了活力,也让理论为学生所厌弃。本项目将围绕学生这个主体,用较为丰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常规的多媒体手段、图像和视频的必要展示,将主要贯穿探究式教学:■以探究式教学激发自主学习:将教材内容的阅读、最新汉译文献的补充阅读等等,布置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教师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讨论、互动,最大可能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些环节的表现,将成为考核的一部分。■以更多现场体验促进探究:这几年,温州民营美术馆蓬勃发展,每年都推出较为高端的当代美术展览,这为本课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和便利。本项目将利用眼下温州博物馆、温州昊美术馆、温州年代美术馆、温州当代美术馆等机构的传统美术展览、当代美术展览,每个学期带领学生进行1-2次的现场考察和体验,直观感受传统与当代的差异。其考察报告或者批评文章,将成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的精神,是希望学生能够思考、能够质疑、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主去解决、去不断追究。这在教材的阅读、补充材料的阅读,以及美术馆展览的参观中、课堂活动中都将得到体现,养成其思维习惯、观察方法。(3)考核方式的改革美术理论课程的考核,以往都主要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本项目将改变这一状况,更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和他的整体发展。其成绩构成将有这么几个方面:一、借助课堂讨论和表现,考察其自主性学习的情况;二、借助展览评论或作品评论这样的作业,考察其对于对于理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三、期末的考核将由以往的考试改为考察,更侧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其知识面。1.2改革目标(1)将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更多了解学生所需和困惑,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为主导方向,探索出一种能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理论教学新模式。(2)形成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到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到评价方式的改进这样一种整体的课程改革。注重实效,最终落实到学生理论能力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完善上,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3)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美术概论》这类理论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提出可供其他艺术学理论教学借鉴的完整模式,并以论文的方式加以总结。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在其他专业课之外为本课学习给出足够时间?这是关键。(2)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提问、讨论、观摩、总结等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至为重要。(3)在评价方式改变的情况,如何进行及时管理,并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4)如何整合学院力量(技术的、管理的),实行分班教学?2.1实施方案项目过程中,进行两轮的教学实践。第一轮,在精研多种教材、结合个人的前沿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对现在采用的教材做侧重点上的调整,并加以适当增补;为落实设定的改革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过程性评价的管理。在实践尝试的同时,调查研究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并请专家予以反馈、指导,及时修正原有的模型。第二轮,基于第一轮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整合学院和学校的力量,立足长远,落实课程资源的各方面要求。在前两轮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磨教学模式,使其更加成型,并准备结题的各项事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相关的教研教改论文,并面向全校,开放一堂示范课进行汇报。总的来说,整个进程如下:准备-实践尝试-反馈与修正-再次实践-完善-结题。最终成果,将体现为:在期刊上发表一篇相关的教研教改论文;向全校范围开放至少一堂示范课。2.2实施方法文献研读:研究教材、西方原典,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情况。讨论反馈:请专家会诊,听取反馈。2.3实施计划2016.07-2016.08,研究多种教材,研读部分西方文献,在已采用的教材的基础上,设定教学内容。2016.09-2017.01,第一轮教学,同时调研其他院校的美术概论课程教学情况,吸收好的经验。2017.01-02,邀请专家提供咨询意见,修正模式。2017.07-2017.08,进一步反思、改善已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2017.09-2018.01,第二轮教学,进一步完善模型。2018.01-2018.03,反思与完善教学模式,撰写本项目相关教改论文,并于年内发表。2018.03-2018.09,准备结题相关事宜。2018.10,举办全校公开课,并听取专家反馈,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提交结题报告。2.3可行性分析项目负责人多年从事美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教学经验丰富,上课富于激情、具有感染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而且从事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具备阅读与翻译西方文献的能力,对理论前沿动向较为关注,所做翻译与研究受到业界的好评。目前作为硕士生导师有六位美术教学与课程论的学生在读,他们在专业上较为熟悉,可以协助本项目的相关事务。参与人胡建南老师长期担任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美术史课程,对教学有很深的体会。谢子静老师担任
本文标题:温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3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