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2〕远:使……流得远。〔3〕浚:疏通,深挖。〔4〕当:主持,掌握。〔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6〕以:用,行。〔7〕凡百:所有的。〔8〕景:大。〔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12〕吴越:吴国和越国。〔13〕行路:路人。〔14〕董:督责,监督。〔15〕振:同“震”,威吓。〔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18〕下:居于……之下。〔19〕盘游:打猎游乐。〔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21〕敬:慎。〔22〕黜:排斥。〔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21〕简:选拔。〔25〕信者:诚信的人。〔26〕百司:百官。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代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分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可畏惟人”,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通假字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承天景命景:古义:大。今义:景色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心:在内心。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大:重位。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善:好的、可行的意见。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居安思危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塞源而欲流长者长:远长。能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⑤形容词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宏兹九德宏:使……光大何必劳神苦思劳:使……劳累⑥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⑦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重要虚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重点实词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⑤府史闻此变
本文标题: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8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