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家长教育讲座(一)(演讲参考文稿(附PPT))分离焦虑症定义:分离焦虑(Dissociativeanxiety)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分离焦虑症的表现: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周期通常为一周到一个月分离焦虑症的原因:环境的巨大变化幼儿从家庭迈入集体课堂,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1)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2)成人与幼儿的关系。进入集体课堂,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都有大人陪伴和独宠,而在集体课堂中则需参与集体活动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课堂是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集体课堂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3)陌生的活动环境。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盟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大便时是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马桶,而幼儿园则是蹲式的,幼儿就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4)要求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裤、能控制大小便、自己游戏、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有可使幼儿感到是一种挑战和压力。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3、自身个性与经验研究证明在入课堂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分离焦虑的影响: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当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分离焦虑就越发不可忽视了。很多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缓解幼儿进入集体课堂分离焦虑的方法:1、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从2岁起就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地方,与同龄孩子接触;到3岁左右次数要增加,并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在孩子非常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如奶奶家、姥姥家、领居家),可让他尝试与亲人短暂分离。2、适时培养自理能力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应注意自理训练,如1岁左右练习用勺吃饭;2岁左右独立吃饭(用勺或筷子);2岁左右排尿、便时自己找便盆,并开始脱、穿裤子的训练和指导;2.5~3岁尽量自己完成排尿便,如脱裤子并用手纸擦屁股、提裤子。学会以上各项的孩子能较快适应集体的课堂生活。3、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正式课堂开始前半个小时左右,多带孩子进入课堂同老师和同学玩耍,提前感受课堂的乐趣,如有许多新奇的玩具,老师、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等,使孩子对课堂环境熟悉,喜欢来到课堂。4、常和孩子分享愉快度过第一天,并在最初一个月,不断强化课堂的好处,与孩子一起讨论去课堂的收获,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不满意的地方要有合理的解释。5、给孩子带玩具在老师的同意下,给孩子带一个心爱的玩具(不易损坏、无危险的,如玩具小熊等),使孩子依恋情感暂时转到心爱的玩具上。一、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一)身心状况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3~4岁4~5岁5~6岁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94.9-111.7厘米体重:12.7-21.2公斤女孩:身高:94.1-111.3厘米体重:12.3-21.5公斤2.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0.7-119.2厘米体重:14.1-24.2公斤女孩:身高:99.9-118.9厘米体重:13.7-24.9公斤2.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6.1-125.8厘米体重:15.9-27.1公斤女孩:身高:104.9-125.4厘米体重:15.3-27.8公斤2.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注:身高和体重数据来源:《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4、5、6周岁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参考数据。教育建议: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2.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3~4岁4~5岁5~6岁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2.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2.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3.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教育建议: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4岁4~5岁5~6岁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2.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3.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2.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3.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2.天气变化时较少感冒,能适应车、船等交通工具造成的轻微颠簸。3.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幼儿园或班级能较快适应。教育建议: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二)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3~4岁4~5岁5~6岁1.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2.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3.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4.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5.能双手向上抛球。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5.能连续自抛自接球。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3.能连续跳绳。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5.能连续拍球。教育建议: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4岁4~5岁5~6岁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4.能快跑15米左右。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4.能快跑20米左右。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
本文标题:分离焦虑定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9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