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测量技术方案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1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2第三章测量作业依据-----------------------------------3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3第五章测量人员组织-----------------------------------11第六章测量仪器设备配置-------------------------------12第七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132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七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2.580公里。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六合同段终点相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合同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1.2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本合同段主要有望娘岗隧道(长隧道)、黄梅山隧道(中隧道)和战备路分离式立交。1、望娘岗隧道左线:起讫桩号:K29+420~K31+050,长1630m;右线:起讫桩号:YK29+450~YK31+050,长1600m。2、黄梅山隧道左线:起讫桩号:K31+245~K31+680,长425m;右线:起讫桩号:YK31+330~YK31+683,长353m。3、战备路分离式立交左线长80m,右线长100m。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在本工程项目中,测量作业主要内容如下:31、地面测量控制网的检测;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3、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4、隧道贯通测量;5、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隧道净空断面测量。第三章测量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技术测量规程》(CJJ73-97);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5、施工图设计;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041-2000)。第四章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隧道桥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公路勘4测规范》对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和等级要求如下: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等1/100000三等1/70000四等1/35000一级1/20000二级1/10000平面控制测量等级选用工程类型工程范围测量等级隧道贯通长度LG(m)LG1000一级隧道贯通长度LG(m)1000≤LG≥3000四等单跨桥梁Lk(m)Lk150一级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附和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路线、隧道桥梁二等±1±2600100三等±3±66010四等±5±10254五等±8±16101.6高程控制测量等级选用工程类型工程范围测量等级隧道贯通长度LG(m)LG3000四等单跨桥梁Lk(m)Lk150四等5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高程、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达到四等的要求、施工测量达到一级的要求即可满足施工要求,。4.1测量控制网的复测为满足隧道桥梁施工的需要,应首先对设计院提供的首级GPS控制点、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保证各级控制点相邻点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作为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4.1.1复测控制网的精度选择和采用的测量方法地面控制网是隧道贯通的依据,由于受施工和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点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在测量时和施工中应先对地面控制点进行复测,确定控制网的可靠性。工作内容包括:采用GPS复测相应精密导线点,达到四等GPS的技术要求。采用精密水准复测高程控制点,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具体见下表: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固定误差(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四等≤5≤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四等≤20√L≤6√n或≤25√L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见得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4.1.2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采用与设计图纸一致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即平面坐标系采用6宁波独立坐标系,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正形投影,中央子午待为121°5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1.3与相邻标段联测为保证相邻标段之间能够顺利衔接,必须对相邻标段进行联测,根据设计院的交桩情况,结合我标段与相邻两个标段的实际情况,做如下布置:设计院所交控制桩有:JS26、JS25、JS05、GPS209、JS04、JS03、JS23、JS02、GI29、GPS099。现场查看以上所交桩点保存完好。将JS05-GPS209作为6标段和7标段衔接处的共用平面控制的基线边,JS05作为高程基准点。JS02-GPS099作为7标段和8标段衔接处的共用平面控制的基线边,JS23作为高程基准点。4.1.4控制网的复测周期控制网的复测周期为6个月一次,直至工程结束,预计复测四次。4.2施工控制网布设在地面控制网检测无误后,依据检测的控制点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以保证日后的施工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有顺利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分两方面内容:4.2.1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通常地面精密导线的密度及数量都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隧道贯通测量的需要。为保证测量精度,在进行控制点复测时对隧道进出口同步进行加密,加密点纳入复测体系中,以提高加密点7的精度。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隧道进出口布的加密点组成三角网或四边形等闭合条件较好的形状,以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对于战备路立交,根据规范要求,附合或闭合导线即可满足施工测量进度需要。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1”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3″),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点位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边数每边测距中误差(mm)单位权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四等≤12≤12≤±10≤±2.5≤1/35000≤5√n一级≤6≤12≤±14≤±5.0≤1/17000≤10√n注:1、表中n为测站数;2、以测角中误差为单位权重误差;3、导线网节点间的长度不得大于表中长度的0.7倍。4.2.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将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线路走向加密高程控制点。水准基点(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水准测量采用四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4.3隧道施工控制导线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按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闭合差≤1/17000。在隧道未贯通前,导线为一条支导线,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件,8保证导线的精度。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的前三个导线点进行检测。洞内导线点布设成导线锁或双导线的形式,形成较多的检核条件,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导线点如有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导线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在±10mm内时,应采取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曲线段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五大桩(或三大桩)点上,一般边长不应小于60m,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4.5施工放样测量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点,用尺子量测两点的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2mm以内,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暗挖隧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利用全站仪的激光指向功能,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切线或弦线的方向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拱顶标高来控制,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94.5.1洞内平面控制点测量洞内控制导线点布设在洞内隧道中线上或两侧不宜被破坏的地方采用预埋钢板,在钢板上做点位标志。在通视条件允许和情况下,每100米布设一点。以洞外的基线边为坐标和方位角起算依据。观测采用2″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3″),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在隧道直线段每500米,曲线段每300米,洞内控制点要与洞外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采用1″级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3″),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采用双导线或闭合导线等结构严密的方法进行导线观测,以保证洞内控制点的精度达到四等控制点的要求。确保隧道施工正常进行。4.5.2洞内高程控制点测量洞内水准测量以洞外精密水准点为起算依据,采用四等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对所有洞内高程控制点,在距隧道两侧80m以外稳固、不易受到破坏、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埋设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采用Φ8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埋入基岩的深度不小于0.3m,同时上设保护盖。每组基准点由2~3个基准点组成,各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大于50m。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定期对水准点高程进行复测,保证水准点精度达到四等水准要求,确保隧道施工的正常掘进。104.5.3桥梁测量放样桥梁主要控制桩基中心和墩柱中心和平面位置,战备路立交进行控制点加密后,保证整个桥梁从桩基础开工到桥面铺装都控制在同一个控制网系统中,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对同一个桩基中心进行定期复核,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移。墩柱施工中,立模板前后都要对墩柱中心进行复核,保证每个墩柱中心误差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于标高控制,主要是控制支座垫石和桥面铺装的标高。利用附近精密水准点将标高引至桥梁墩柱、台帽或其他与桥面或垫石标高接近的位置,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来施测。4.5.4路基测量放样加密点控制点复测完毕后,对于路基就要进行原地表的横断面复测,根据图纸提供的路基横断面里程,结合实际地形适当加密进行路基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一般采用对边测量或测量仪器自带软件进行测量。对于挖方路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地形按照设计坡度和宽度放样开挖线,避免欠挖。对于填方路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实际标高放样第一层填筑的路基宽度,确保路基填筑宽度满足设计要求。4.7隧道贯通测量隧道贯通前约50米左右要增加施工测量的次数,并进行控制导线的全线复测,直至保证隧道贯通。贯通后,应进行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测量。4.8竣工测量11竣工测量
本文标题:测量技术方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0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