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商山早行——温庭筠写作背景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qí,字飞卿qīng,太原祁qí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lián集》等。温庭筠诗词•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nóng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quán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xùn子》。作者简介:1、有才。才思敏捷,外号“温八叉”,且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2、不幸。奇丑,屡试不中,卷入政治斗争。3、有个性。不修边幅,与歌妓、纨绔子弟厮混;目中无人,得罪权贵;帮人作弊,强索报酬,大闹考场。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读准字音温庭筠yún动征铎duó鸡声shēng茅máo店diàn人迹jì槲hú叶枳zhǐ花驿yì墙杜陵líng梦凫fú雁yàn诗词诵读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duóhúzhǐfú朗读诗歌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第二句,“悲”字直抒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作者为何而悲?•非官方解释:在古代,由于没汽车,没飞机,交通基本靠走;没手机,没网络,通讯基本靠吼;再加上人在江湖飘,知人知面不知心,作者的安全没保障。作者为何而悲?•官方解释: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实写、意象叠加。画面给人以凄凉、清冷、悲伤的感觉。营造这一意境的用意是表现道路艰辛,旅途孤独、寂寞。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共六个意象,没有一个动词,全都是名词,可以说是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一幅远行人早起赶路图。这种写法叫“意象叠加”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铁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都运用了这种手法。何为意象叠加•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名句赏析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意象叠加,生动形象)Q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答: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Q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正在明净的池塘嬉戏。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5、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虚写。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Q1: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分析诗句首联:商队早行,心情悲凉。颔联:道路辛苦,羁旅愁思。颈联:枳花怒放,天色微明。尾联:孤独寂寞,思念家乡。问题探究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刚打鸣就上路,道路上的霜痕还在。“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一路上的落叶还文丝未动,明亮的月光还照在驿站的墙壁上。这两联都是紧扣“早行”来写的。2、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写晚春。枳花在三月开。槲树虽然在冬季枯黄,但冬天并不落叶,一直在树上要等到明年新叶萌发时,叶芽才将老叶拱落枝下。晚春为什么会有霜,因为“商山”在陕西的商洛地区,秦岭东段,气候变化大,在春天时飘雪结霜并不稀奇。3、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不好。因思故乡而悲,但“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诵读《商山早行》,说说“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其“羁旅乡情”《商山早行》“目前景”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意”是道路辛苦,羁旅愁思。总结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主题思想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本文标题:商山早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