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堂同步训练卷二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生物(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答案】D【解析】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故选D。2.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推理正确的是①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②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③实验后丙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④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甲乙丙3个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判断,3个细胞丙失水最多,然后是乙,最后是甲(几乎没有失水),说明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①错误;一般来讲,质壁分离后的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外液浓度基本是相等的,根据图中3个原生质层的体积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所以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a<b<c,②错误;由图中实验后原生质层的体积分析可知丙细胞失去的水最多,原生质层的体积最小,所以其吸水能力最强,③正确;根据图中3个原生质层的体积判断细胞液浓度是甲<乙<丙,④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渗透作用和细胞吸水与失水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细胞质所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相当于半透膜B.半透膜和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原理是相同的C.在U形管两侧装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间隔半透膜,渗透到平衡时,两侧溶液浓度是相等的D.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答案】D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解析】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载体等结构,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因而对物质的吸收与及吸收多少具有选择性,B错误;在U形管两侧装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间隔半透膜,渗透到平衡时,两侧溶液浓度是不相等的,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大于液面低的一侧溶液浓度,C错误;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D正确;故正确的选D。4.将质量为m0的新鲜萝卜条放在某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处理lh,取出后测得萝卜条质量为m1,再将该萝卜条放入蒸馏水中,lh后取出,测得萝卜条的质量为m2(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有活性,处理时间适宜)。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m0>m1B.m0<m1C.m2>m0D.m2<m1【答案】C【解析】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小于新鲜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时,把新鲜萝卜条放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会吸水膨胀,质量变大即m1m0,再放入蒸馏水中,萝卜条会继续吸水或不变,m2≥m1。因此m2≥m1m0;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等于新鲜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时,把新鲜萝卜条放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质量不变即m1=m0,再放入蒸馏水中,萝卜条会吸水膨胀,m2m1。因此,m2m1=m0;当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新鲜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时,把新鲜萝卜条放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会失水,导致质量减少即m10,再放入蒸馏水中,导致萝卜条先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时质量为m0),再吸水膨胀,此时质量m2m0,因此m2m0m1。综上所述,在实验过程中,一定成立的是m2m0。故选:C。5.下图为三种不同状态的植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三个图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则a处的溶液浓度最大B.同一细胞在经历a→b→c的变化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高,吸水能力越来越强C.若三个图为不同细胞在同一外界溶液下的最终状态,则c细胞液的初始浓度最大D.图中所示的实验材料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答案】B【解析】A.若为同一个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因c失水最多,则c处的溶液浓度最大,A错误;B.同一细胞在经历a→b→c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失水越多,细胞液的浓度越高,吸水能力越强,B正确;C.若三个不同细胞在同一外界溶液下的最终状态,因a失水最少,则a细胞液的初始浓度最大,C错误;D.图中所示的实验材料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再分裂,D错误。故选B。6.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膜的识别有关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③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与③有关D.构成细胞膜的②③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答案】C【解析】A.①是糖蛋白,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糖蛋白主要与细胞膜的识别有关,A正确;B.③是蛋白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细胞膜上③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和磷脂都有关,C错误;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观点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B.每个磷脂分子是运动的C.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大多能运动D.膜中的磷脂和蛋白质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才具有流动性【答案】D【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是轻油般的流体,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生物膜“流动”的基础,A正确;每个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8.下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B为高等植物细胞,则AB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C.若A是细菌,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D.若A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A正确;精卵结合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相互识别为前提,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依赖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清除细菌,C正确;若A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9.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B.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答案】C【解析】人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蛋白质,是两种细胞的细胞膜上的构成成分,A正确;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抗原蛋白结合,则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由此可以证实细胞膜中物质能够运动的观点是成立的,B正确;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其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低温条件下膜上蛋白质分子均匀分布的时间延长,说明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减慢,细胞膜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则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D正确。10.下图所示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符的是A.B.C.D.【答案】C【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图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为自由扩散,AB错误;图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为协助扩散,C正确;图中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D错误。11.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的吸收量明显减少,而不影响对K+、C6H12O6的吸收。这种毒素的作用是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B.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C.抑制Ca2+载体的活性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心肌细胞吸收Ca2+、K+等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对C6H12O6的吸收是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现施用了某种毒素,对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没有影响细胞的呼吸供能,因此这种毒素的作用对象最可能是Ca2+载体,因为载体具有专一性。故选:C。12.图1至4表示不同情况下某些物质跨膜运输速度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图1与图3表示甘油进入人的皮肤细胞B.可用图2与图4表示人体小肠细胞吸收葡糖糖C.图中A、C两点的限制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相同D.图中B、D两点的限制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相同【答案】D【解析】图1与图3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图2与图4表示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人体小肠细胞吸收葡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C正确;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D错误。13.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概念图可知: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A错误;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只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正确;大分子只有通过胞吞才能进入细胞,C错误;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死亡的细胞,其细胞膜等生物膜都失去选择透过性,D错误。14.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44SiO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如右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对44SiO的吸收量大,是因为水稻细胞内44SiO含量低B.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有关C.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D.Ca2+、Mg2+和44SiO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答案】B【解析】图示显示: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44SiO浓度明显低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对44SiO的吸收量大,其原因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载44SiO的载体蛋白多,A错误;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其差异取决于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C错误;Ca2+、Mg2+和44SiO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D错误。15.下列各项中有关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步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堂同步训练卷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9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