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堂同步训练卷二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生物(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媒体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总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C.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保持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答案】C【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A正确;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正确;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节能减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2.下图表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枯叶的分解率、有机物的积累量及具有分解作用的大、中、小土壤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枯叶的分解率与纬度呈负相关,有机物积累量纬度呈正相关B.热带森林的土壤动物中,对分解活动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型土壤动物C.图中能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动物种群的丰富度D.据图推测,北方针叶林和冻原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多主要与温度有关【答案】C【解析】表中信息显示:由热带荒漠到极地荒漠,随着纬度的升高,枯叶的分解率逐渐减少,有机物积累量逐渐增多,说明枯叶的分解率与纬度呈负相关,有机物积累量纬度呈正相关,A正确;热带森林的土壤动物中,大型土壤动物的生物数量最多,说明对分解活动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型土壤动物,B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图中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大、中、小土壤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不能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动物种群的丰富度,C错误;北方针叶林和冻原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酶的活性较弱,因此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多,D正确。3.在生态系统中,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狼属于A.次级消费者B.三级消费者C.第一营养级D.第二营养级【答案】A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解析】以草为食的草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狼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答案】B【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项错误;信息传递可以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双向进行,B项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除了用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外,还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C项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D项错误。5.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营养级单位:102kJ/(m2·a)GPNPR①15.912.8113.10②871.27369.69501.58③0.880.340.54④141.2062.0779.13⑤211.8519.26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五个GP之和表示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答案】B【解析】输入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依题意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A项错误;能量在初级消费者(④)和次级消费者(①)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5.91/141.20×100%≈11.3%,B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②)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871.27×102kJ/(m2•a),C项错误;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D项错误。6.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鸡、猪等家禽、家畜的肉类为主【答案】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传递效率10-20%。在食物链中,食品来源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在生产相同质量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消耗的生产原料越多。谷类和植物蛋白的营养级别最低,流经食物链时损失能量最低,所以从生态学原理考虑,人们应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选C。7.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C.如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①所同化能量的1/25D.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一定会减少【答案】C【解析】该图可反映能量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因为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态系统反复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A错误;如果该图所示的是信息传递,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在①和②、②和③、①和③之间相互交流,B错误;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食物链的长度按最短的考虑,即①→③,则③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为1/5,C正确;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会增加,D错误。8.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蝉→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9.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B.③和④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答案】B【解析】狼彻底消失,兔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一定时间后因食物减少,种内斗争加剧而导致兔的数量减少,A正确;③是兔的粪便能,属于草的同化能,④是兔的同化能的一部分,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20×30÷10=60只,D正确。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C.③的数值除以④的数值,可以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有可能会减少【答案】B【解析】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A错误;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正确;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因此③的数值除以④的数值不能表示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于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不会减少,D错误。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X1过程的生物是具有叶绿体的生物B.X3过程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有机物中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2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D.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3/X2表示【答案】D【解析】能利用太阳能固定CO2的生物包括没有叶绿体的蓝藻等原核生物,故A错误;X3表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B错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1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C错误;能量传递的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DEF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比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要少,故A错误;狼排出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故B正确;分解者在食物链中没有营养级,故C错误;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A×100%,故D错误。13.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与生态系统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①渗透吸水②吸胀吸水③光合作用④蒸腾作用⑤矿质元素的吸收⑥呼吸作用A.②⑤B.③④C.①④D.③⑥【答案】D【解析】①渗透吸水是利用水的自由扩散,由水多的流向水少的地方,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②吸胀吸水是利用某些物质吸水的原理,比如蛋白质等物质容易吸水,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消耗二氧化碳,这样,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所以,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⑤矿质元素的吸收溶解于水中,在根尖主动运输吸收,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⑥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故选D。14.如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D.大气中C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B、D、E的活动和增加A的数量能得到缓解【答案】A【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表示大气中CO2库,D和E消费者,①主要是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④分别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堂同步训练卷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