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1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18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2、《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注:划线部分是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3、《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这段记载说明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5、《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6、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7、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抑商的必要性B.小农经济的脆弱C.海禁政策的恶果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8、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2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9、“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10、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11、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12、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13、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4、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15、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16、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17、“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31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9、“‘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21、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22、图8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B.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D.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23、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24、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425、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26、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27、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28、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创办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建立上海自贸区29、“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30、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31、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欧盟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B.制度缺陷不能应对危机C.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32、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533、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A.欧洲联盟——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欧洲联盟——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欧洲联盟——模式3D.欧洲联盟——模式1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34、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化”,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两极格局的终结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D.知识经济的促进35、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D
本文标题: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0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