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要求认真阅读题干,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A.世禄制B.征召制C.察举制D.科举制4.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A.社会变迁B.阶级分析C.道德标准D.文明传承5.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6.英国内阁由英闭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到都铎王朝后期,君主在枢密院辅佐下处理政务、治理国家已成为惯例。此时,内阁只是一个服务于君主的御用咨询和决策机构,并没有与议会建立起任何关联。1689~1714年间,英国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的御用机构向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的过渡,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A.内阁与议会权力的消长与演变B.政体演变促使内阁制由萌芽走向成熟C.内阁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D.英国内阁逐渐公开化,独立化、制度化7.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教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教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阔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8.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9.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A.颁布了《权利法案》B.实行责任内阁制C.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D.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10.“某国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这可以说是某国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材料中的某国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1.《大国崛起》中说:“接下来在确定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A.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C.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2.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而人数越多,这种好处就越少”。由此可见汉密尔顿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认为民主政治会降低效率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13.1862年2月美国总统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这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这表明林肯的出发点是A.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奴隶制B.维护美国的统一C.向南方奴隶主妥协D.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14.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B.联邦制与民主共和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D.邦联制与民主共和15.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16.“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的《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7.西方各国政治民主化过程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和平渐进方式、暴力革命方式、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方式。其中是“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8.“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A.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B.1787年美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9.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由选举产生的是A.皇帝B.宰相C.联邦议会D.帝国议会20.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B.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C.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21.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机关在权力以及产生方式等方面与他国迥异的是A.英国下院B.美国国会C.法国众议院D.德国联邦议会22.反映“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这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2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A.促成新思潮的萌发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24.近代史上,列强在华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25.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英国和日本从中国攫取利益的最主要出发点A.力图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26.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27.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请问谭嗣同因何事而有感?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B.中法战争中国战败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D.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29.“《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30.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31.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32.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34.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割地面积的扩大B.赔款数额的增加C.经济特权的增加D.通商口岸的增多35.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6.“瓜分豆剖燃眉之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37.“宏伟归于罗马!”罗马的宏伟不仅体现在其辽阔的疆域、宏伟的建筑,更体现在其宏大而缜密的法律中。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正确的有A.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内容零散到体系完整的过程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公民法的典型代表C.罗马法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D.《民法大全》的编纂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8.17、18世纪,英国、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派遣满载白银的船只来到亚洲,把印度的棉布、中国的丝绸及瓷器运回本国。英国一直苦于找不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货物,直到19世纪早期大规模鸦片贸易的兴起。由此可知A.鸦片战争后英国不再购买中、印货物B.18世纪英国使用贵金属购买中、印货物C.英国通过贩卖鸦片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处境D.工业革命前英国已经形成对华贸易的优势39.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确立意义在于A.从政治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1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