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岳麓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1.(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考点】(2)五四运动;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答案】(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3分)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2分)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分)2.(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考点】(3)“中体西用”思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析】(3)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答案】(3)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岳麓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1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