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1222探究
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讲人物传记第二节探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技巧点拨]一、传记探究题的设题角度。1.探究传主身上所反映出的人生、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这是传记探究题的主要着力点,命题的切入角度有:一是能发现传主身上优秀的品质和价值,尤其是那些足以影响他人、社会的思想、品格等。如:自立自强、积极进取、责任心、信仰、尊严、质朴、善良、爱岗敬业、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二是探求传主取得成功、成就和作出贡献的原因,从而发掘传主身上优秀的特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2.对传主的做法(选择)、思想观点作出评价式探究。这种评价式探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有自己的见解;②尊重文本,不主观臆断;③紧扣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其动机意图,尤其紧扣传主给社会、时代带来的价值、意义、影响、贡献;④明辨是非,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⑤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有理论素养;⑥要联系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把人物放在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评价。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二、解答传记类探究题的三个层面。1.文本层面:①人物的经历(创业经历、学术经历);②人物身上的品质及理想追求;③人物的思想、认识和主张;④人物成功的原因。2.理论层面:借助文本内容提炼思想,提升认识水平,达到忠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高度。3.社会层面:注意与现实生活、时代主旋律的关联。对于人物的理解与把握要从当下的价值观念出发,有所选择与评判,从而揭示人物的当下意义和价值,并且得出启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三、解题步骤。第一步:明确观点。如果题干明确选择性观点,即题干已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你只要择其一种“赞同”或“不赞同”即可;如果题干没有给出选择性观点,而是给出“启示”等一些关键词语,就需要明确自己个性化的观点。第二步:陈述理由。陈述理由需要内引外联,内引即紧扣文本多方分析;外联即联系现实、人生做文本外分析(这一点要视题干要求而定)。第三步:回扣观点。需要简明扼要地重申或总结一下观点,有时这一步可以省略。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典例剖析](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第一节[典例剖析]),回答问题。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解题流程】第一步:明确本题探究的是文章表现出的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主要从顾炎武立志游历、读书著述,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顾炎武虚己待人、广交贤才,顾炎武毕生关注国事民生四个方面组织材料。第二步:内引,紧扣文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顾炎武的“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外联,分析现实意义,即“成为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教育后人有担当意识和爱国奉献精神”。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答案】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方汉奇:冷门作出热学问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常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他却说:“如果将中国新闻史比作一条浩瀚的长河,我只不过是一个在这条长河之中溯流探源、艰辛跋涉的旅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1946年,方汉奇考上了校址设在南京、苏州两地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夙愿既偿,他全身心投入了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学习之余,他继续搜集报纸,上大二时,他把苦心搜集的1500余种报纸拿出来办了个报纸展览。伴随着集报活动的开展,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的才华也逐渐展露,引起了系主任马荫良先生的注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1950年,方汉奇大学毕业,已调任上海新闻图书馆馆长的马荫良慧眼识珠,邀请方汉奇到该馆担任研究馆员,负责《申报》史的整理工作。方汉奇感于师恩,应邀而往,从此他就一头扎进了《申报》的故纸堆,从1872年的创刊号一直看到《申报》停刊,一干就是三年。“我那时住在图书馆,白天晚上都与这些旧报为伴。新闻是历史的记录,通过这些报纸我好像把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经历了一遍,心里非常有底,对我后来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研究,一辈子受用。”“真没想到,我的记者梦没做成,最后搞上了新闻史,坐了一辈子的‘冷板凳’。”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1953年8月,应北大中文系副主任罗列之邀,方汉奇来到未名湖畔,在北大中文系主讲新闻史。当时的新闻史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领地,全国从事新闻史教学的只有复旦大学的曹亨闻先生和方汉奇两人。“那个时候连一本通用教材都没有,涉及现当代部分的内容更是一片空白。往往是下个礼拜要讲的课,这个礼拜还没有备出来,没米下锅啊,要找米!没办法啊,只好到图书馆、档案馆去查,连暑假也不闲着。就这么紧张。”方汉奇一边讲课,一边扎进图书馆、资料室,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精心选择资料,为新闻史的研究奠定了一块块基石。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寒暑易节,燕园中风光无限,但一心治学的他连午休时间都抽不出来,哪里有心思野游骋怀。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他上衣两肘处总被磨得由光而破,由破到烂,他倒好,干脆准备了无数套袖备用。经过五年的积累,讲课步入正轨。1958年,方汉奇随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方汉奇不仅丝毫没有想过放弃,反而自得其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他说:“我不怕坐冷板凳。一个人甘于坐冷板凳,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才能安下心来做学问。不怕慢,就怕站。这些年来,应该说,我没闲着。”1983年1月,他发表论文《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报纸始于唐代”,“《进奏院状》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报纸和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这一论断不仅澄清了中国报纸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样一个命题,而且订正了戈公振率先提出的汉朝起源说。否定别人也许不难,否定权威则太不容易。关于这一点,方汉奇有自己的原则,他说:“做学问要有胡适‘在不疑处有疑’的独立思考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从事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对新闻史中的人物也好,报刊也好,事件也好,在叙述和评价时,都应该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做到一切都有根据,做到‘言必有征,无征不信’。”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我有一句座右铭‘人之彦圣,若己有之’,就是说别人学术上有了成就,就如同自己拥有一样,对年轻人要多扶持,对同辈人要多借鉴,不要得红眼病,不要嫉妒人家,应该有这样的襟怀。我希望年轻人能超过自己,超过自己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正是基于方汉奇的薪火相传,半个世纪以来,方汉奇的学生中新闻名家辈出,其中不仅有范敬宜、郭超人、陈锡添等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代表,更有一大批走上教学岗位的优秀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们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脊梁。(摘编自吴晓晶《方汉奇:冷门作出热学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方汉奇对新闻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开始陆续搜集报纸,进而开始了新闻史的研究工作。B.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显现出的才华,让马荫良认识到方汉奇日后定会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物。C.“不怕慢,就怕站”,方汉奇始终认为做学问应当潜心笃志,不能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专注之心。D.方汉奇乐于提携后辈,他的学生大都已经成为当代的新闻名家和优秀的新闻教育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答案】C(A项,“大学期间他开始陆续搜集报纸,进而开始了新闻史的研究工作”表述错误,文章并未明确交代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搜集报纸,且那时并未真正开始新闻史研究。B项,“日后定会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物”说法过于绝对,于文无据。D项,“他的学生大都已经成为”表述不准确,“大都”一词扩大了范围。)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方汉奇长期从事新闻史教学工作,目前已成为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此被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B.方汉奇经过仔细地研究论证,提出唐朝的《进奏院状》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的观点。C.方汉奇的“无数套袖”,体现出了他勤于治学的精神,他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D.文中大量引用方汉奇的话,既能突出其形象,也可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答案】D(A项,“因此……”原因概括不恰当,方汉奇被称为“泰斗”最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成就,而不是他“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B项,“《进奏院状》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一句缺少限定语“现存”。C项“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错误,应为“新闻史学”。)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3.文章题目为《方汉奇:冷门作出热学问》,请结合原文探究方汉奇为什么能于“冷门”中作出“热学问”?【答案】①坚持不懈,刻苦专注。在新闻史研究中,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定了基石。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他大胆质疑,努力求证,澄清了中国报纸的起源问题。③淡泊名利,心胸宽广。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能抛开名利,潜心研究;对于别人的优势或长处,他也以宽广的胸怀虚心借鉴。④恩师的提携,他人的赏识。恩师马荫良邀请他负责《申报》史研究,罗列邀请他到北大主讲新闻史。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语文上一页下一页[课时训练]
本文标题: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1222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1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