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为我国南岭附近某区域地形河流示意图。某学习小组测得某日P城的昼长是12小时24分钟,PM、PN为太阳出没方向,且日出时正值北京时间6时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P城所在的经度为A.120°EB.114°EC.23°ED.117°E2.上图中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A.东南流向西北B.西北流向东南C.西南流向东北D.东北流向西南【答案】1.B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时差和公转地理意义的应用,根据时间的差异计算出经度,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方向。..................2.P城的昼长是12小时24分钟,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PM、PN为太阳出没方向,因此图中角MPN平分线为北方,由此可判断河流干流流向西北流向东南,B正确。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点位于陆地,完成下列各题。3.P地的天气状况是A.电闪雷鸣B.阴雨绵绵C.晴朗天气D.寒风刺骨4.N点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A.终年炎热干燥B.终年温和多雨C.终年寒冷干燥D.终年高温多雨【答案】3.C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和天气系统,学生要熟悉洋流的分布规律和锋面气旋天气特征。3.据图中信息推断,中低纬度大陆的西岸洋流向北流该区域为南半球,XY锋线是南半球的暖锋,P地位于暖锋的锋后,因此天气状况为晴朗天气。4.由N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可知,该地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徽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5.对杭州西湖此时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A.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B.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6.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A.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B.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C.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D.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答案】5.D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结合地区的特点和当时的天气特征分析景观和天气。5.农历六月为公历的7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A对;西湖地区为亚热带常绿林,山湖相依,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B对;梅雨季节刚过,湖水多,湖面宽阔,C对;西湖不受钱塘江潮的影响,D不正确。6.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当时在黄州,地势低,不是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A错;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对流不旺盛,B错;从气温、降水变化可推测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C对;此时雨带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错。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板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暴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图为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极涡的形成原因是()A.冰岛低压北上,极地气流上升B.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流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C.北极地区海域广阔,形成热低压D.来自副极地上空的气流,在此下沉8.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A.西风B.东风C.东北风D.西南风9.此次极涡南下,说明了()A.全球气候开始变冷B.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球的影响变小C.寒带的范围变大D.西伯利亚不是我国冬季冷空气的唯一来源地【答案】7.B8.A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根据材料和图中的信息判断极涡的形成原因,根据等线判断风向。7.极涡的形成原因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气体向中心旋转运动。极涡高空气压低是因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流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B对;不是近地面低压,A错;北极地区气温低主要是高压,C错;副极地上空流向极地是因为极地空气下沉,因果关系颠倒,D错。8.风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在北半球向右偏,又因为在高空,所以最后偏转与等压线平行自西向东运动,即为西风,选择A。9.此次,说明了()要考虑南北半球季节不同,不能说全球气候开始变冷,A错;极涡南下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不大,B错;决定寒带的范围的是黄赤交角,与极涡关系不大,C错;当极涡偏离极地向南移动时,常导致寒潮活动增多、增强,所以说西伯利亚不是我国冬季冷空气的唯一来源地,D对。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I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③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④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上图中河流①分叉多②多为地下暗河③易改道④流量稳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2.下图中扇三角洲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10.D11.A12.B【解析】10.读“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可知,甲处早期沉积物下细上粗,表现为进积,河流搬运能力增强;后期沉积物下粗上细,表现为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故选A。11.从“某地扇三角洲示意图”可以看出,河流分叉多,易改道,主要以地表径流为主,看不出有地下暗河,①、④对,②错;从“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明显,说明流量不稳定,③对。故选C。12.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即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①对;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②错;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③错;流水沉积作用,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④对。故选B。【点睛】流水沉积作用往往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河流堆积地貌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①冲积扇:形成于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②冲积平原: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宽广。③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13.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A.dB.CC.bD.a14.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答案】13.C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读图能力,通过气温与地形的关系可以判断地形特征,水面对大气有增湿作用。13.1月图中主要盛行西北风,风经过渤海时水汽增加,在b处受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所以冬季降雪最多,选择C。14.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看西北地区低,东南高,地势高气温低,说明地势东南低西北高,A错;东南部等温线密度小,地势起伏小,B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大,山东半岛地势崎岖,C错;西部地区气温变化大,且较平直,说明大部分沟壑纵横,D对。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219国道南侧的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这主要因为南坡()①坡度较缓②光照更强③降雪更多④风力更大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16.与玛旁雍错相比,拉昂错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的是()A.湖面风力较大B.汇入淡水较少C.湖水流出较多D.蒸发量较大【答案】15.D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积雪和湖泊,影响内流湖的盐度主要是注入湖水和支出湖水之间的关系;影响积雪的因素很多,如温度因素、降水因素、地貌因素等。15.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①对;光照强,雪容易融化,积雪少,②错;南坡属于迎风坡,降雪更多,积雪多,③对;风力大不利于雪的积累,④错;选择A。16.从材料看两个湖泊通过狭长地下水道沟通,结合图可知玛旁雍错注入河流较多,且水体又是流向另一个湖泊,拉昂错湖泊相对封闭,加上蒸发量大的原因,就造成拉昂错盐度比玛旁雍错相比盐度大,盐度与湖面的风力关系较小,选B。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7.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18.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答案】17.D18.C【解析】试题分析:17.考查分析材料能力。每12年就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图中最近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是2012年,出生低谷期是2010年,再经过12年又会出现一次。D项正确。故选D。18.考查分析图能力。人口出生率波动上升。A项错误。死亡率波动在1%左右,出生率波动在3%左右。B项错误。自然增长率极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老龄化现象明显。C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2—2013年下降。D项错误。故选C。【考点定位】分析能力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关于该城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处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建设相对高级的住宅小区B.乙处商业以零售业为主C.丙处可能为工业区D.丁处为商业区人口流量最大20.该市高速公路的开通,最先影响其A.城市等级B.行政范围C.产业结构D.服务范围【答案】19.B2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结合所给的条件及所学的知识分析城市功能分区,该市高速公路的开通产生的影响要注意是最先影响。19.甲处于风景区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建设相对高级的住宅小区,A对;乙处远离城市中心,远离消费人群,不适宜零售业,B错;丙处为城市边缘,河流下游、交通便利,可能为工业区,C对;丁处城市中心,接近消费人群,为商业区,人口流量最大,D对。20.该市高速公路的开通,增强与外界的联系,扩大了城市的服务范围,D对;城市等级和产业结构不可能马上受到影响,AC错;行政范围不受交通条件影响,B错。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B.种植业收益低C.城镇建设占地D.市场趋于萎缩22.当地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A.增加生物多样性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恢复土地肥力D.提高机械化水平【答案】21.B22.C
本文标题: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2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