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三校协作体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3.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mRNA、氨基酸B.激素、神经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4.下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到c点,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处于抑制状态D.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5.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内脏器官中也有分布D.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树突传到细胞体或轴突7.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图1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D.图2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8.如右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既而使得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B.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D.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10.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下图中的A.S和甲B.S和乙C.T和甲D.T和乙11.取健康人的血液若干毫升,加入抗凝剂后静置,再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适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内试管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A.逐渐减少B.基本不变C.不断增加D.先增后减12.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C.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D.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1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14.右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L清水或等渗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饮入大量清水后,代表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cB.当饮入一定量的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代表尿流量变化的曲线是dC.若曲线d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此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加D.若曲线c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在这个过程中人体渴觉形成并逐渐增强15.下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有关的器官有肝脏、肾上腺、胰腺等B.在人体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在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比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广泛D.与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的结构有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等16.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下图,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B.抗原X经过程①②③的呈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C.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D.抗原抗体结合后,可被细胞a所消化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使靶细胞裂解19.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是B细胞分泌的B.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分泌抗体C.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D.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就属于特异性免疫2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C.血清和溶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在体液免疫中,极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因而能直接被B细胞所识别21.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丁酸C.赤霉素D.2,4-D22.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23.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24.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A.用高浓度的2,4-D在适当的时期处理幼桃可提高产量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25.图中A、B是两块琼脂,按左图装置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A、B两块琼脂,移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如右图所示),胚芽鞘将A.向右弯曲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C.直立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26.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番茄的植株,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的萌发B.生长期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C.花蕾期去雄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柱头可以诱导无子果实的形成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会加速叶片黄化速度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28.右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指数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29.下列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C.若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大小一般为1m2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30.右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31.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若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则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由a传到cC.若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若a为抗原,b为记忆细胞,则c为抗体32.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效应B细胞或记忆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垂体细胞33.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3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对下图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D.信息分子可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右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C.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神经支配36.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细胞之间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37.下列物质或结构中,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有①②③④38.下列对图示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B
本文标题: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3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