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医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中医学导论南京中医药大学薛博瑜中医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壹贰叁肆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前言•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它与我国的人文地理和传统学术思想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属于东方的传统科学范畴。因此,它和肇源于西方的近代或现代科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存在着一些特色和优势。前言•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科学体系中的一大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方近、现代医学一样,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健康、疾病及其防治问题。此因在学科属性和特点上,中医学和西医学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的地方。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一、医学的界定•我国古代:•“医者,易也”•“医者,意也”•“医者,艺也”•“医,仁术也”•古希腊人把医学定义为“医学是至圣的健康之术”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一、医学的界定•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时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医学的基本定义:一是关于人类(动物)生理保健、疾病-医疗-康复-预防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二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学术探索与服务活动;三是当今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称之为“医学科学”。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一、医学的界定•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为:“医学是研究如何维持健康及预防、减轻、治疗疾病的科学,以及为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法国医学家罗歇:“医学一方面被看做是一门科学,另一方面被看做是一门技艺。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医学科学以研究疾病为对象,医术以维护和恢复健康为目的。”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一、医学的界定•WHO至20世纪90年代末,达成关于“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认定“医学”的核心内容(知识谱系)由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所组成,包括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科学、一般临床技能、临床决策技能、沟通技能和医学伦理学等模块。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二、好医学的期盼•1.目前医学的总体评价•从表面上看,过去的100多年来,她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是20世纪人均寿命普遍延长,许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几近消失。•另一方面,她与社会又产生尖锐矛盾,趋势越来越甚。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二、好医学的期盼•2.医学的宗旨和目标的重新确定•应该强调“好医学”的宗旨与目的不能只是呵护生命、防范疾病、维护健康。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守住健康”。•3.医学关注重点的纠正:立足于守住健康,预防疾病。•来自2500年前的中华古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二、好医学的期盼•4.方法上注重整合:不“唯高科技是论”•5.医学人文缺位的弥补:医学尤应注重人性的关爱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二、好医学的期盼•6.好医学的基本尺度•宗旨合理、目的明确、且切实可行的;•相对低成本、费用可控可承受的(简便廉);•可持续发展的,覆盖面足够广的;•防范在先的;•充满对生命敬畏及人性尊崇的;•尊重患者权益的;•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二、好医学的期盼•6.好医学的基本尺度•医生客观观察与患者体验并重的;•能有效整合或综合各种治疗、保健与康复方法;•尽可能与自然和谐,与日常生活方式休戚相关;•既重视身心治疗的,又充分体现帮助、安慰和终极关怀的;•是“绿色”的,社会广为接受喜欢的,从业者引以为荣的!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三、中医学的特征扫描•1.医乃仁人之术,司人性命•2.医乃意也,艺也——祛除疾病,增添快乐的技艺•3.医学——一类生活方式•4.医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5.医疗也是一种社会建制•6.中医学——一个庞杂的融合体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一、究天人之理——自然科学属性•中医学以人为研究中心,着重探讨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本规律、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机理及疾病防治的措施等。中医学认为世界就其本源来说,是物质的,是由充塞于整个宇宙的、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相互作用所化生的。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气”这种物质运动变化的结果,人也同样。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一、究天人之理——自然科学属性•1.以“气”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的生命活动;•2.认为许多致病因素也具有物质属性;•3.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二、不失人情——社会学科特点•1.既认识到人生理功能差异的生物基础,又着重探讨了这种差异的社会背景;•2.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社会根源;•3.关重人际关系或角色对个人身心的影响。•在今天,强调医学具有社会学科特征非常重要。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三、医易一理——医学与哲学互动•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研究进展,用当时的一些重要哲学思想和概念来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还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内容,促进了古代哲学的发展。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四、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除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曾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外,我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军事学、数学及冶金、酿造等知识、技术、成就,都曾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五、中国独特的生命科学•中医学草创之初,便宗老庄之宗旨,醉心于天人之道,生命之理,必身之学,生理病理之秘,疾病康夭之决,以及养生祛病之法等的探究。《黄帝内经》被人们尊奉为古代的生命科学奠基之作。《本草纲目》被视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中医学不能说对所有的生命科学命题都给出了全面、完整、准确、精辟的阐释,但她至少涉及了前述的生命科学的几乎全部、或至少是主要内容,并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维,给出了许多至今仍值得重视的深刻认识。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一、充满智慧的生存及康健之“道”•“医道”具有基础学科特性,而“医术”则具有应用学科特性。•中医学在防治疾病的长期探索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深究生命和健康的一系列奥秘,并经过理性加工,构筑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防病治病等临床实践起着指导作用。此即医道。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一、充满智慧的生存及康健之“道”•《黄帝内经》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生命的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人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各组织器官的主要生理活动及病理表现,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的致病因素及其各自的特性,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和治疗的原则等。•中医学“医道”的奠基。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一、充满智慧的生存及康健之“道”•《黄帝内经》论述了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提出“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揭示发病基本机理,提出“邪气”和“正气”;•确定治疗原则,提出“治本”和“治标”。•后世逐渐完善。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二、源于生存实践的保健治病之“术”•春秋时期名医扁鹊运用砭石、针灸、按摩、药物、熨贴、手术等多种手段治疗内、外、儿、妇、五官等科疾病;•公元2世纪名医华佗在世界上最早应用药物麻醉进行剖腹手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建立了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晋代王叔和《脉经》;•唐代用含碘较多的海藻,昆布等治疗主要由于缺碘所致的瘿瘤;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二、源于生存实践的保健治病之“术”•预防医学,周代就制定了许多合理的卫生制度;•秦代建立了麻风病隔离病院;•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记载导引图、华佗五禽戏;•东晋最早论述了天花、霍乱、恙虫病等的传染和预防;•宋代起开始出现的人痘接种,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流行;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二、源于生存实践的保健治病之“术”•世界第一部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初唐时期,较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药典,早了840年;•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药学专著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元代出现了一部食疗专著《饮膳正要》;•宋代宋慈的《洗冤录》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司法检验专著,而国外最早的法医学著作则是17世纪问世的。•药物(内治、外治)、针灸、推拿……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三、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中医学具有基础和应用、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的特点。•注重整体观察,不人为割裂对象各方面的联系,强调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去揭示对象,把握生老病死规律,并以此作为指导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的理论依据,也就成了联系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纽带。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一、持续发展遇到问题的生物医学•尽管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取得了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但这一领域的严重问题接踵而至。不顾生态、不计成率(包括生态与健康成本)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健康及疾病问题,很可能诱发社会的政治安全问题。因病致虚、致贫等的激增加剧医疗的不公、不满,劳动力丧失后的成本不堪重负,社会养老金的“寅吃卯粮”,不仅可导致“医学失能”,甚至可以“蝴蝶效应”方式,诱发社会动荡甚或国家失能。海地、希腊等就是现实的案例。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一、持续发展遇到问题的生物医学•中国:到2020年,中国将有4亿例慢性病患者,这些问题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仅以癌症为例:2007年5月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较1973年,2006年的癌症年发生率上升了近1倍,部分癌症则呈快速上升之势(如肺癌上升了465%);•2009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病人近1个亿;•高血压全国发病率高达18.8%,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人。•现有肥胖或超重者超过4亿;•这些都意味着巨额的社会支出及医疗费用。现在,民众因为高额医疗费的不堪承受已颇有微词。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二、健康、疾病与生态相关•生态与健康,休戚相关。许多疾病是生态变化或恶化的结局。•肺癌发病率与该地区阴霾天;•呼吸困难与沙尘暴;•煤的大量使用与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呈因果联系;•……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二、健康、疾病与生态相关•许多健康及疾病问题,与其单纯看做是生物学上的异常,不如更确切地理解为是生态适应不良以及因此而出现的进化偏差。•以癌症为例:考古研究表明,癌症的历史至少已有几千年,甚至可以说它是与人类并存的一类生命现象,然而,漫长的过去,癌症发病率一直很低。18世纪末19世纪初,斯泰姆统计过当时意大利维罗纳地区的150673例死亡病案,死于癌症的只有1136例,仅占总死亡人数的0.75%。稍后的巴黎、威尔士等地区的数据也差不多。可以说是一类临床罕见的疾病。而今天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癌症已占死因的1/4强。又如,人们注意到非洲部分城市人群接受欧洲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后,尽管仍较贫穷,但当地疾病的发生率也“西方化”了。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三、参照中医学,逐步走向生态•1.生态学定律对未来医学的指导意义•(1)多效应定律:•(2)相互联系定律:•(3)勿干扰定律:•(4)自然智慧定律: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三、参照中医学,逐步走向生态•2.契合生态思想的中医学原则•(1)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完整;•(2)应在保持自然系统稳定的基础上获取人类利益;•(3)利用自然,应充分发挥自然智慧,并保持自然之美。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三、参照中医学,逐步走向生态•3.借鉴中医学,未来医学需更好地融入生态•(1)观念的破旧立新;•(2)限制人类自身的作为;•(3)在健康认识及疾病诊疗上,不追求过分完美;•(4)守住健康要学会充分利用自然;•(5)治疗选择应慎重。•谢谢!
本文标题:中医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5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