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当代世界,大众传媒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达程度,我国新闻媒体产生的舆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公共行政监督力量。舆论监督的定义是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力。它与司法、内部、公民监督同作为我国行政监督的方式之一,足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是对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对行政政策的贯彻执行起保证作用,保护国家、社会、集团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推进行政法制化造就优秀政务家和公务人员。通过行政监督,保障行政机关正确地行使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舆论监督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人民公仆监督的特性,对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反腐倡廉以及推动各项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其深刻的意义,由此,本文将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一、舆论监督在政府行政中的作用舆论监督是依法行政、从严执政的重要保障,它有着行政监督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很强的公众震慑力,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能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从而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人民群众而言,舆论监督是一种能制约政府权力的公民权利,是政府依法行政、从严执政的重要保障。人们群众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有效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减少失误、杜绝腐败,推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并能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这也使公民能够更好地成为监督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主体力量,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通过舆论监督,还可以使政府的工作更有效、政策更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从而减少社会矛盾,有利于人民利益。对于国家和政府机关而言,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对国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以及宣传政府新政策,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普遍性的认知,借助舆论的压力使社会的不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从而保证政府权力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文明发展成果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因此,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可以很好地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二、目前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与难处(1)舆论监督缺少宽松的社会环境舆论监督最需要的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呼声,同时也十分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当作为监督主体时,大部分人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但作为被监督者时,其中部分人的法律、民主意识还严重缺位,他们对待相关从业者的态度十分恶劣,往往选择躲避,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我们似乎常常可以在新闻采访视频中看见被访问者拒绝记者的采访,甚至产生口头的辱骂和肢体的冲突,这种现象就是目前社会大环境对舆论监督的抗拒与排斥。在《2010年我国媒体舆论监督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中,调查数据显示,在批评性报道能否顺利刊播这一问题上,被调查媒体表示其干预主要来自说情者和上级机关,两者分别占到69.1%和61.8%,成为阻挠舆论监督的主要阻力。这种情况容易造成人们对一些上级机关权力滥用的质疑,甚至引发对立情绪,造成社会矛盾。而部分被监督者的不宽容与我国目前还相对比较缺少宽松的社会环境都十分有碍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2)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落后近年来,媒体和新闻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遭到侵权、挨打甚至非法扣留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我国尚缺乏比较完整的舆论监督法律法规体系,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明确舆论监督的性质、地位等。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注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等,明确了监督主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违法者将要受到的制裁方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效率很低,力度很小,一些违法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久而久之,相关法律法规的威信就自然受到了质疑,导致难以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的发生,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使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阻碍。没有一套完整的舆论监督法体系和有效的实施,舆论监督的大力发展势必会举步维艰。(3)政府传统管理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虽然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并不断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但一些党政机关的不支持和干预仍然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阻力。首先,他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管理方式,即过多依赖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往往把舆论监督简单地视为揭短、曝丑行为,所以经常以不利于政府工作为由加以阻挠干涉。这种行为非常不利于舆论监督发挥真正的作用,人民群众获取不了真实的信息,政府也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从而影响政绩政效。其次,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健全,信息公开的对象与内容范围比较狭窄,且具有比较明显的政策倾向,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缺乏保障。公民得不到想要了解的信息,就不能给予最真实的反馈,同样不利于舆论监督的发展。(4)相关从业人员欠缺职业素养或道德素养《2010年我国媒体舆论监督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中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舆论监督报道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中,认为报道本身存在用词不当和部分失实情况的分别占到64.7%和52.9%,报道整体失实的占比11.8%。虽然失实比例较2002年的调查已经有所下降,但单独来看,这个比例还是很高。我国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整体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那么之所以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相关从业者缺少职业素养,对待工作态度不够严谨。而还有些媒体甚至成为了行政机关的传话筒,把自己当做政府宣传政策与功绩的工具,忽视大众需求,也无视自身义务,缺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三、对提升舆论监督效力的思考(1)营造宽松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宽松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大前提,除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上转变被监督者的思想。只有被监督者能正面接受舆论监督,尊重和支持每一个相关从业者的正当权益,并且两方能做到有效沟通交流,才能取得有效的监督结果,逐步营造宽松良好的舆论环境。(2)完善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在科学与民主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国情和民意的舆论监督法是目前大力发展舆论监督的基本保障。将舆论监督纳入法制的轨道,使舆论监督正规化、程序化、法制化,并且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利的保护力度的同时,规范其自身对舆论监督权的行使,防止其滥用监督权。除此以外,保障公民自由参与舆论监督的权利也很重要。(3)转变政府传统管理方式,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要转变其传统管理方式,不能过多依赖行政命令进行管理,要支持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并提高与之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政府还需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信息发布与收集平台等沟通渠道,为舆论监督事件的解决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4)提高相关从业者的素养舆论监督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权利,所以实施舆论监督,首先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大局出发,通过有效的舆论监督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次,从业人员应该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并且面对任何情况都要保持一颗冷静、客观的心,把握事情的本质,从而提升报道水平和质量。舆论机构在监督公民和政府的言行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新闻纠纷。(5)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目前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借助网络的力量,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人民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方式也更简单了。不难发现在当下很多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事件中,网络媒体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公众可以在各个网络媒体平台上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舆论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政府的关注。但目前也是网络发言自由且未实名制这一点,使网络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偏低,公众需要增强自己的判断力,政府相关机构也需要有更有效的手段来核实信息。四、总结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有效的行政监督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舆论监督是公众参与度最高,最容易引起社会共鸣的一种方式。虽然目前我国舆论监督的大力开展还有一定的阻碍和难点,但在一定时候,舆论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公民的权益才能最大化,有利于推动社会民主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各方合力推进舆论监督健康发展,舆论监督才能步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其监督公共权力的作用。
本文标题: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6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