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洋溢着崭新的气息和勃勃的生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走进新课程》告诉我们,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当学生不会学习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帮助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做到“教学是师生多向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师生时空共有,是互动的两个主体,但他们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生活经验不同,情感体验不同,观察方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识水平不同等,师生的互动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既要保持预设的教学进度,又要善于倾听,用心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灵光(即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参与充满创造的活力。笔者曾听到某校一教师执教《小鱼的梦》,老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于是,学生读书的形式丰富多样,有轻声读、同桌读、小组读、对比读、表演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的活动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课文,谁来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小鱼玩了一天很累,睡了。生:是在池塘里睡了。生:老师,我还知道,小鱼做了甜甜的梦。生:老师,我有问题。(忽然一个学生插了进来)师:你说出来听听,让同学们帮帮你。生:小鱼会梦见什么?师:(稍一愣)是啊,同学们,小鱼可能会梦见什么呢?生:小鱼会梦见和小虾玩捉迷藏。生:小鱼会梦见骑在乌龟背上玩。生:小鱼会梦见看赛龙舟。生:小鱼会梦见与鱼妈妈看星星。……师:多好玩呀!难怪书上说“小鱼做了个——”生:甜甜的梦。师:“摆摆尾巴——”生:咂咂嘴。师:我们也来说一句话,“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梦见——”(学生练习说话)由此看来,教师能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就能建构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精彩纷呈,使学生得到发展。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要使学生面临新挑战,生成新矛盾。因为有智慧的挑战,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有脑动、心动,也才能有新发展、新生成,有情感的陶冶和理智的提升。所以,作为促进者,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关注学习过程的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推动者。1、做一个理智的赞赏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但应该本着公正、客观、宽容,重在引导、启发、唤醒,充分发现、肯定其合理成分和闪光点;同时,也应诚恳地指出其不足。这样才能让学生区别高下、优劣,模糊变成清晰,零星汇集完整,片面转化全面,肤浅走向深刻,错误改为正确。2、做一个高明的引导者。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达到自己会学。当然,有探索,就意味着学生在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时,教师的引导、疏通、点拨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3、做一个平等的组织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抓住新课程给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把教科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兴趣,主动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春天》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孩子们欣喜地在校园里观察树木的嫩芽、泛青的小草、盛开的鲜花。回到教室,他们捧起教科书兴趣盎然地再读课文,此时一个个铅字与他们观察到的实物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自己观察、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文字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4、做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也相对复杂化了:既要传授一定的教科书的知识,还要引导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处理信息。简言之,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到什么地方,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能力。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指出,本次课程改革有六项具体目标,第四条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研读,我们不难发现,《纲要》要摒弃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接受学习;倡导的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接受学习就不能存在。换句话说,即接受学习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允许存在的。于是教师——知识的传授者在某些学习领域也是应该存在。比如,在低年级,讲授就显得特别需要。试想,一年级的小学生能通过自学,发现字母的读音吗?能通过自学,认识偏旁部首吗?能通过自学,知道诗人吗?所以传授在特定阶段仍然是教师的必然职责。一个教师在当讲的地方不讲,当“为”处“不为”而任由学生讨论,便是放弃了教师自身的教育职责,就是一种失职。促进,不仅是心理上的支持、自律能力的培养,还要有学习过程的引导、疏通和点拨,更要促进体验深化、催化美好情感、提升人生智慧。也就是说,促进者并非冷静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并非仅仅是激励者,更是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引导者。“发展是硬道理。”新课堂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不断超越,不断生成新我,而绝不仅是气氛的热闹,学习过程的轻松、快乐。新课堂呼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正“促进者”。
本文标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8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