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容式传感器1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主要特性参数典型测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温度影响及抗干扰措施电容式传感器2§5·1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一、基本工作原理sC平板式电容:ε:介质介电常数s:极板面积δ:极板间距离εδs电容式传感器3fIUCS、、测量电路被测物理量,,),,(SfC一般:思考:主要优、缺点:电容传感器能测哪些物理量?优点:1)分辨率高;2)动态特性好;3)对被测构件影响小;4)体积小;易于实现非接触测试;5)检测头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高温、辐射、振动)工作。缺点:1)量程小;2)输出阻抗高;3)易受分布电容影响。电容式传感器4二、分类1、变间隙电容传感器•两极板相互覆盖面积及极间介质不变,当两极板在被测参数作用下产生相对位移,引起电容值变化。•变间隙式一般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小至:0.01微米)。A、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容式传感器52、变面积电容传感器常用的有角位移型和线位移型两种。与变间隙型相比,适用于较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变截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常做成圆柱形。电容式传感器63、变介电常数电容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大多用于测量电介质的厚度(图a)、位移(图b)、液位(图c)。可根据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湿度、密度、容量改变而改变来测量温度、湿度、容量(图d)等。电容式传感器7B、按结构分类dACr0rRlCrln20平板式单体式差动式圆柱、圆筒式单体式差动式电容式传感器8abLabLCrln0(ba)其他结构:Ldx1x2x3x4x存在屏蔽时同一平面上两电极之间的电容)](2cosh[)](2sinh[)](2cosh[)](2sinh[ln413242310xxdxxdxxdxxdLCr两根导线之间的电容电容式传感器9三、应用1-部分或整体绝缘的棍电极;3、4-拉紧或放松的绳电极:如果容器壁由导电材料制成,则只需装入电极1、3或4,容器壁作为另一电极与外壳相连(接地)。如果容器壁由非金属材料制成,需一个电极5配对,或用有内外电极的管式电极2。测量原理:电容器的上部为空气,下部为液体。液位变化时,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值ΔC与被测材料的液位高度x成线性关系。1、液位测量测液位、测物位测微位移测压力、力、加速度等配对电极双电极电容式传感器10液位监控:不需要探头的电容值在整个高度范围内线性变化,而是希望液位在达到极限位置时开关量输出发生变化。l和2是棍电极或绳电极,3是侧面安装的棍电极,倾斜安装可提高测试灵敏度,4是平面电极,可用于一些不能在内部插入电容探头的容器内的液位测量,如搅拌器。电容式传感器112、电容式料位传感器电容式料位变送器探头与容器壁形成一个电容器。电容极板(探头与容器壁)的表面积、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及被测物料的介电常数决定电容量的大小。当探头固定安装于容器端面后,被测物料的介电常数不变时,电容值仅取决于被测物料的高度,并与物位成正比。电容式传感器12分段电容式物位计可以确定物料到达的位置,属于非连续测量。电容式传感器133、非接触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非接触电容位移传感器可测量导体和绝缘体的位置和移动参数,称为接近觉传感器。•对于导体:主电极为发射电极,被测物体为接受电极,次电极为保护环(驱动电极),与主电极同电位;采用屏蔽环结构,可以避免边缘电场,改善传感器的特性。电容式传感器14对于绝缘体:调制参数为等效介电常数。主电极为发射电极,外侧的防护环为接受电极;次电极为保护环(驱动电极),与发射电极同电位;电力线必须跨过驱动电极才能到达接受电极,因而扩大了测量范围。使用场合要求干净,任何油污、尘埃、水等介质进入传感器间隙中,都将影响测量结果。发射电极驱动电极接收电极电容式传感器15弯曲、波动变形移动、位移位置、膨胀振动、偏心位置、膨胀冲击、变形轴向窜动阀门位移活塞移动厚度、轮廓偏心(同轴度)压缩机叶片间隙、转速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应用实例电容式传感器16电容式接近开关结构:测量头通常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一个极板是物体本身。与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不同之处:输出开关量。电容式传感器17原理:变等效介电常数特点:非接触式测量应用:纸张、绝缘薄膜等电容式非金属材料厚度测量电容式传感器18其他应用电容式传感器19其他应用电容式传感器20特点高分辨率:变间隙电容传感器在小量程范围内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输入能量小:变间隙型电容压力传感器只需很小的能量就能改变电容极板的位置。电参量相对变化大:信噪比高,工作稳定。动态特性好:活动零件少、质量小、固有频率高。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好:可以在振动、辐射环境下工作,采用冷却措施还可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缺点:高输出阻抗和分布电容使其易受干扰。变间隙型量程小,线性差。电容式传感器21§5.2主要特性一、特性曲线、灵敏度、非线性1、变间隙式:εδs定极板动极板SSCr0电容:ε:极板间介质介电常数ε0:真空介电常数εr: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δ:极板间距离S:极板面积电容式传感器22CSCk2灵敏度K与极板间距平方成反比,极距愈小,灵敏度愈高。电容C与极板间距δ呈非线性关系。初始极板间距过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解决方法:采用耐高压的材料作介质(如云母、塑料膜等)。适合于微位移的测量。灵敏度分析:进一步分析:电容式传感器23000ssCCC00011CC非线性分析:200001CC0001CC10若:略去2次方以上高次项:00000/1/Cs电容式传感器24△δ△C/C0△δm用端基法求线性度:bxkw端基直线方程:mSFCCCCk00..00=其中:b0)1(1010000mmmm电容式传感器25拟合直线的斜率:)1(100mk理论拟合直线方程为:Kw0011m实际特性方程为:)1(w00'理论特性(端基直线)与实际特性之间的偏差为:)1(110000'mwwmm2020220)(△δ△C/C0½△δmym△δm0电容式传感器2620241mmy02)(2020my最大绝对误差处满足:%10041141%10000020.mmmmSFmfCCye最大相对误差为:最大绝对误差:绝对误差为:mwwy20'm21电容式传感器27非线性误差随着δ0的减小而增大。为了保证一定的线性度,应限制动极板的位移量。一般情况下,△δmδ0,传感器的灵敏度近似为常数。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差动式结构,可以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100410mfe非线性误差:)1(1)(00..0mmSFCCk灵敏度:电容式传感器28差动电容结构001AC002AC初始状态:021dd产生位移后,有:C1C22000011CC2000021CC两式相减:02010///CCCCCC4020012电容式传感器2940200012CCo灵敏度提高一倍;o非线性误差减小。Conclusions:20012200001CC单体结构:电容式传感器302、变面积式xbabxabC0)(baδ△xxbC0xbCCC0bxCK灵敏系数:电容式传感器31o灵敏度为一常数,输出特性是线性的。ob↑、δ↓→k↑o适合于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o由于极板尺寸的限制,以及要求对间隙变化不敏感,其灵敏度一般比变间隙式要小。o增大结构尺寸,极板间的平行度难以保证。bxCKConclusions:电容式传感器323、变介电常数式:电容式液位计ε1: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ε:空气的介电常数;dDhHdDhcln)(2ln21dDhdDHln)(2ln21haa10线性电容式传感器33另一种变介电常数的电容式传感器:)11(0000rrrdsddsddSCd不变,ε改变,如:测量粮食、纺织品、木材或煤等非导电固体介质的湿度。ε不变,d改变,如:测量纸张、绝缘薄膜等的厚度dε0εrs气隙δ电容式传感器34二、等效电路分析RC:串联损耗电阻----引线电阻、金属极板电阻等。Rp:并联电阻-----直流漏电阻、气隙介质损耗等。L:电容器及引线电感。高频情况下:o趋肤效应使RC↑;o引线电感L须考虑,L使得传感器的有效电容发生变化。RpRCLC电容式传感器35传感器的实际灵敏系数:传感器等效电抗:LCCjCjLCCjLj221111LCCCe212211LCCCCCCee2222111LCkLCCCke电容式传感器36电容传感器测量必须在与传感器标定同样环境条件下进行;改变电源频率、更换电缆,需要重新标定。2211LCKCkeConclusions:电容式传感器37三、容抗、功率例:一圆形平板电容器mmd40mm25.00mF/1085.8120分析:pFFC5.441045.4110设:HzfVU400,30则:MCXC1.111mWXUPC1.02视在功率:设:MHzf1KXC6.3mWP250频率的影响很大!电容式传感器38特点:高容抗、小功率电容值C一般较小:pF数量级容抗大:几十兆欧~几百兆欧视在功率小:mW级信号弱,一般情况需放大易受环境电磁场和寄生电容的干扰当工作频率很高时,容抗将减小,视在功率增大。电容式传感器39四、静电吸力原理: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场能量W的增加相等。对平板电容器的分析计算:ddWFdWdFddCuFCuW222121结论:静电吸力很小(mg量级),可忽略。电容式传感器40§5·3测量电路C1C2R3R4UC1C2C3C4U从检测基本原理划分:振荡器式(oscillation)、谐振式(resonance)、充/放电式(charge/Discharge)、AC桥式(ACbridge)。从检测电路类型划分:调频电路、谐振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路、脉宽调制电路、电桥电路等。一、交流电桥电容式传感器41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03241ZZZZ4321ZZZZ平衡条件为43213241..ZZZZZZZZUUSC设电桥臂阻抗为:12341111222233334444jjjjZrjXzeZrjXzeZrjXzeZr
本文标题:电容式传感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2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