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课标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音乐鉴赏》的开篇之作,主旨在于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耳朵”来聆听音乐,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对于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即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也可以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由此,作为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活动时,务必以音乐为本、以音乐学科的内部价值而教,万万不可为迎合低俗的音乐兴趣爱好和要求,而失去传播优秀音乐作品的大好机会;作为音乐教师,要依靠语言和逻辑的表达来诠释音乐,更要运用“音乐思维”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鉴赏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务必在音乐鉴赏活动的本质内容(演唱或演奏音乐主题;运用乐谱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联想想象、即兴创作或表演;听赏、分析并描述音乐;对音乐和音乐表演进行评价)上大下功夫,在音乐鉴赏活动密切相关的外围内容(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上着重引导。教材分析:《音乐与人生》是高一《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学习音乐各个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是怎样凭借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以此引发学生思考:音乐是有意义的吗?音乐与人生有着怎样的关系?从而真正发挥音乐鉴赏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养成作用。与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不一样,高中开设的是音乐鉴赏课。在这里,音乐教师需对“音乐鉴赏”一词的内涵深刻了解,避免把鉴赏课上成欣赏课。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证明,音乐不仅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所以,在这里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音乐本身精通,还要对音乐这一文化现象在行;我们不仅能轻松的将音乐诠释清楚,还能将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外的学科关系说明白;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如欣赏音乐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联想和想象能力、表现力和创作力,更主要的是认识到音乐与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历史、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具有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评价力与判断的能力。教学建议分析:1、教材提供三部作品《草原放牧》、《第六交响曲》、《长江之歌》,作者认为此三部乐曲如若在一节课内完成,仅仅是匆匆忙忙听完便到了下课的时间,没有一点点的富裕时间让师生共同探讨,于是决定分步进行、逐个击破,一节课仅对一部作品进行透彻的学习、讨论和分析,在此,作者选用易与学生沟通的《草原放牧》。2、协奏曲结构宏大,《草原放牧》仅是整个乐曲的呈示性部分,由两个对比性主题组成。为了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把各个音乐要素感受透彻,作者抓住使学生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引导,使学生感受音乐语言的艺术表现。教学目标:1、聆听《草原放牧》,感受音乐作品的音乐情绪,能够产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2、能用所学的相关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作品,认识到音乐的要素发挥了怎样的艺术作用。3、尝试带着强烈的文化意识鉴赏音乐作品、分析音乐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音乐要素是怎样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人类情感的。主要学习方法:1、构建一个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群体,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发挥。2、通过音乐主题的强化欣赏和了解掌握多个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来强化学生的“音乐的耳朵”,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教学策略与手段:1、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2、发挥“体验性”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教师创设有利于人际合作的教学环境,增加师生间的交融,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4、对大型音乐作品进行剪辑,取其精华部分,集聚主题音乐,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音乐鉴赏》这本书。“鉴赏”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这本《音乐鉴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期待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鉴定每一首音乐艺术珍品,在感受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审美情趣。书中第一单元——学会聆听。很有意思的标题,聆听这件事我们都能做到,因为我们有耳朵,能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抛出问题:请大家想想看,在音乐鉴赏中,需要我们的耳朵听什么?怎样听?(播放课件,出示问题一)通过教师的导语,了解和思考教师的提问,并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提问,引出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提示学生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聆听音乐这件事情。同时,通过分组交流让学生融入共同学习的氛围中。简单的分组方便了管理,节约了课堂组织的时间。初次聆听“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耳朵学会聆听。”“将要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在第一次欣赏的时候,我不会告诉你这段音乐是什么曲目、它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思想,我们仅仅是来感受音乐的情绪,是高兴的、不高兴的;是激动的、不激动的;是哀伤的、不哀伤的等等。”(出示问题二)“另外,音乐是具有民族性的、地域性的,在我们宁夏这片土地上,一定不会产生出爵士乐。那么,你们将要听到的音乐,凭借从小对音乐的积累,你能否听出这段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地方的?(出示问题三)点击课件、播放音乐(音频文件)请多名同学回答问题二和三。学生初次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及民族性和地域性,回答问题二、三。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使本环节的学习目标明确,让音乐聚拢学生的注意力、用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初次认真倾听的任务。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稍具备一点音乐常识的学生都能完成此问题,故学生在初次回答这个和音乐有关的问题后就能很快获得成就感而感到开心和愉悦,为后面的环节的轻松展开做良好的铺垫。感受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真高兴,我们的耳朵都会听!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呢?是什么在发挥这样的作用呢?请看课本第8页。”请同学朗读音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班中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学习书中关于音乐要素的解释。“在我们刚才播放的那段音频文件中,都有哪些鲜明的音乐要素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类情感呢?让我们来一起找找。”“刚才的音乐带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主题,它反复多次出现,带给我们欢快的印象。请大家唱第5页第一主题。开始用慢速、最后用贴近原曲的速度演唱,让学生感受并回答两种速度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师结:这是音乐要素之一——速度的艺术表现。学生运用乐谱学唱,通过多遍不同速度的演唱感受速度这一音乐要素的音乐魅力。请学生运用乐谱学唱第一主题,教师钢琴伴奏,第一遍用慢速来学习,反复几次唱熟练后由教师操控着学生的演唱速度——逐渐加速至小快板,当速度加到学生演唱的最热烈时也就是原曲的速度时停止,此时提出问题。这样的学习、感受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两种速度带来的两种不同效果通过学生的自我实际操作一次性得以体现,教师在这里不需要多做任何语言上的讲解或音乐理论上的阐述,使课堂教学毫无痕迹且见实效。“旋律中反复多次重复出现一种节奏型——前八后十六“(书写)1、集体学唱2、集体击打该节奏无限反复并做渐快渐强、渐慢渐弱处理3、教师在回音较好的木板上用手指快速弹奏该节奏,也做如2处理。请学生说该节奏象什么声音?渐强好像是什么?减弱呢?减慢呢?它们都有一种音乐形象,是什么?师结:这是另一音乐要素——节奏的魅力所在。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做唱和击打的练习,并在练习之后,听教师的弹奏展开联想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技巧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教师有表情的演唱主题,边唱边画出旋律走向图示。“通常,向上的进行表现情绪的高涨。”教师唱《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主题,向下的旋律走向图示和刚才的旋律成清晰的对比。“初次之外,这段旋律6236采用了羽调式作为发展的基础,从而是音乐富有鲜明的蒙古族色彩。我们看到这几个音,不由还想起这几首歌,”教师演唱《嘎达梅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第一句。“我们所听到的旋律再加上马儿奔跑的节奏型,活泼、天真、乐观的蒙古族少年的形象展现眼前。所以,大家都感受到了欢快、并且看到了草原。这是旋律、民族旋律特性及调式调性的艺术表现魅力!“边听教师讲解,边用心感受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魅力。集中讲解,思路清晰。开拓眼界,增强感受力。“我们再看节拍这一要素,原曲2/4拍,现将此片段改为3/4拍,请集体演唱,说说两个片段的不同感受。并用舞蹈来展示。”播放课件、展示3/4拍片段谱例学生演唱完连个片段后,说出两种节拍的不同感受后,请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展示这两种不同的律动带来的不同的情绪。学生的学习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和环境下进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音乐内涵,在此加入与前几个环节不同的体验,更全面的充实内心感受,同时带来课堂气氛的空前热烈。“还是这个旋律片段,我们改变一下它的织体,也就是它的伴奏部分,请学生说出改变后的不同。”师在钢琴上用两种迥然不同的伴奏音型来演奏。师结:这是织体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以上音乐要素,是人们在音乐作品中表现情感时,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学生听辨找出不同无论怎样华丽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在解释音乐时都会显得空虚、无力,最好的感受音乐的办法,就是入境和对比。了解作品背景再次聆听请学生介绍搜集来的关于《草》的背景资料。“我们这时再听音乐,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就能知道音乐里都说了什么事情。”播放乐队现场演奏视频资料,教师对乐队、指挥和琵琶演奏员做简单接受,边放音乐边详细讲解音乐,向学生交代清楚引子、主题一、主题二、其间的乐器及所采用的几种发展音乐的手法,务必做到专业和流畅并且要有感染力。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世界的博大。教师关于乐队等的讲解只是作为开拓学生眼界的作用,如:哪个乐队更加优秀、最优秀的指挥应具备哪些才能等?关于乐曲的讲解起到交代音乐作品结构的作用。交代清楚,方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作品。拓展与课堂小节“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民族传统、地方习俗等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鉴赏音乐时应当有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问题一:1972年谌,为了宏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音乐家尝试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问题是,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为什么选择琵琶而不是其他乐器?问题二:学习过吴祖强的生平,我们发现,他的一生创作的作品并不多,但是为什么仍要被称为“作曲大家”?问题三:为什么一首作品要三位作曲家来共同完成?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在实践中理解教师的意图,明白什么是音乐的知识、哪些是音乐以外的外围文化。教师所提出的三歌问题都属于与本次鉴赏的音乐作品有关的文化现象,教师的意图就是通过解答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培养学生用音乐的眼光、文化的思维去鉴定音乐作品的习惯,使这高级别的音乐素质得以养成。关于问题一,从一下几点对学生进行启发:1、乐器本身特性: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发展成熟、演奏技巧完善、具备大批高水平的演奏家2、琵琶与中国历史,见证了民族的交流。3、琵琶与中国音乐史(敦煌莫高窟中的反弹琵琶)布置作业1、反复聆听《草》,抒发内心感受。2、思考拓展环节的问题二和三。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后记:教材《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修订的博大精深、用意深远,从音乐涉及到文化、再从文化折射到音乐,其内容的涵盖量非博学的人不能传授,课堂活动中若上得深了,无疑变成了一节音乐学院的曲式分析课;上简单了让学生草草听听谈谈感受又成了小学的音乐欣赏课,浪费了教材审定委员们的美意、失去了传授真知的机会;同时该课又处于开篇第一章节,第一节课上的不好,连学生今后都不会认同你了。由此,我在这一节课大下功夫,反复钻研教材、试写了多个版本的教案,最终定下了这一篇。从生理发展上看,高中学生的音乐认知从幼稚向成熟发展之间,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泛、理解力明显提高、对音乐风格的分析也能客观看待。但是,我们的学生被大众传媒毒害之深,其程度已经到
本文标题:音乐与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5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