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生物学8章之后(打印)
第八章细胞核1.核膜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有什么主要功能?核膜由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非对称性单位膜构成。主要功能:核膜将核质与胞质限定在各自的区域并控制着核质间的物质交换。(1)核膜的区域化作用使转录和翻译在空间上分离:核膜构成了核质间的选择性屏障,核膜使细胞核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保证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跟蛋白质的翻译空间上隔离,避免了彼此的干扰;(2)核膜控制着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所必需。水、无机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核膜,大多数大分子颗粒和一些小分子颗粒通过核孔,以选择性运输方式进出核膜。2.内核膜上有哪一种核纤层蛋白的受体?核纤层蛋白B受体3.分化程度高与低的细胞,哪种核孔多?低4.RNA初始转录产物,在哪里进行加工、成熟?细胞核内5.多数无机离子靠什么方式进出细胞核?自由扩散6.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是怎样的?捕鱼笼式结构模型:(1)胞质环:核孔外边缘,与外核膜相连;环上有8条细长纤维对称分布,伸向细胞质;(2)核质环:核孔内边缘,与内核膜相连;环上也有8条纤维伸向核质,纤维末端形成小环,称“核篮”;(3)辐:是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心的辐射状8边对称结构,分三部分:核孔边缘,支撑核孔的“柱状亚单位”;穿过核膜伸入核周间隙的“腔内亚单位”;柱状亚单位内侧靠近核孔中央的“环带亚单位”,是核质交换通道;(4)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央,呈棒状、颗粒状,可能参与核质交换;并非存在于所有核孔复合体中,有人认为是正通过核孔的被转运物质。7.核孔复合体的有效直径是多少?最大功能直径是多少?9~10nm;26nm8.对于不同物质,核孔怎样进行运输?核孔蛋白常有一段什么序列有助于物质输入核孔?大多离子、小分子、直径小于10nm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Na+等少数离子、某些小分子不能自由通过;生物大分子的核质通行都是借助主动运输方式实现。FG重复序列9.亲核蛋白都有什么信号?此信号有何特点?核定位信号;不同亲核蛋白的核定位信号有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但是均富含Arg、Lys、Pro等碱性氨基酸10.名称解释(中英文名字):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巴氏小体、主缢痕、着丝粒、动粒、次缢痕、端粒、随体、核仁组织者区、核型、核仁周围染色质、核仁相随染色质、核仁周期、前核仁体、核骨架(核基质)※核纤层(nuclearlamina):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指镶嵌在核孔上的一种复杂结构。※巴氏小体(Barrbody):细胞核中的一对X染色体,一条为常染色质,另一条为异染色质。成了异染色质的那条X染色体,在见核期内固缩成巴氏小体。※主缢痕(primaryconstriction):中期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向内凹陷、着色较浅的缢痕。※着丝粒(centromere):主缢痕处的染色质部分,由高度重复序列的异染色质组成。※动粒(kinetochore):存在于主缢痕两侧的特化的圆盘状结构,由蛋白质组成,是细胞分裂时纺锤丝动粒微管的附着部位。※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是染色体上除主缢痕之外的缢缩部位。※端粒(telomere):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富含G的高度重复序列与蛋白质。※随体(satellite):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或棒状结构,主要由异染色质构成,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体相连,并非所有的染色体都有。※核仁组织者区(nuclearorganizingregion):含有r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的一段染色体区域,该部分rRNA基因转录活跃,染色质凝集程度低,是浅染色的次缢痕,与核仁形成有关。※核型(karyotype):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套中期染色体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核仁周围染色质(perinucleolarchromatin):核仁中可见包围在核仁周围的异染色质。※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arassociatedchromatin):核仁周围染色质与含rDNA的常染色质的统称。※核仁周期(nucleolarcycle):核仁在细胞周期出现的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前核仁体(prenucleolarbody):有丝分裂末期,核仁组织者区的rDNA去凝集,重新开始转录,组成核仁的物质聚集成数个分散的前核仁体。※核骨架(nuclearscaffold):又称核基质(nuclearmatrix),是指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除核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11.什么是功能染色体?功能性染色体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一条功能性染色体能自我复制,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平分给子细胞,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代。功能性染色体必须包含三类功能序列:①端粒序列: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维持DNA两个末端复制的完整性、染色体的稳定性。②着丝点序列:是复制完成后两个姊妹染色单体连接部位,是高度重复序列。③复制起始序列:是每条DNA分子复制的起始点,当被激活时,该序列的DNA双链被解旋打开,形成复制叉。12.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有什么特点?分成几类?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根据精氨酸/赖氨酸比值,组蛋白分为五种:H1、H2A、H2B、H3、H4。13.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是什么?其详细组成是怎样的?核小体:为直径11nm的圆盘状颗粒,由200bp左右的DNA分子以及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形成。组蛋白八聚体由四个异二聚体构成,两个H2A·H2B,两个H3·H4,每个组蛋白八聚体外缠绕1.75圈DNA,长146bp。14.染色体的两种结构模型分别是怎样的?多级螺旋化模型:30nm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约0.2~0.4μm的圆筒状结构(超螺线管)。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染色单体。染色体骨架-放射环模型:30nm的螺线管纤维折叠形成袢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周围伸出,形成放射环。每个袢环包括核小体315个,每18个袢环呈放射状排列于同一平面上,并结合在核骨架上,形成微带。微带是染色质高级结构的组成单位,约106个微带沿纵轴排列形成染色单体。15.异染色质分为哪两类?结构性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16.端粒的作用是什么?(1)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稳定性;(2)参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同源染色体的正确配对;(3)与细胞寿命、细胞癌变有关。17.什么是核仁?其大小数目跟什么有关?组成成分如何?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光镜下均匀、海绵状的球体。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随生物体的种类及生理状态的变化而不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很大;肌肉细胞不具备蛋白合成能力,核仁很小。核仁的主要化学组成:RNA、DNA、蛋白质、酶类;蛋白质占80%、RNA占11%、DNA占8%18.组成染色质的组蛋白主要有哪几种?各在核小体中扮演什么角色?各自的进化保守性如何?(1)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把具体,协助DNA卷曲成核小体结构;进化上高度保守;(2)H1组蛋白:构成核小体时起连接作用,与核小体进一步包装有关,具有种属特异性、组织特异性。19.比较异同:染色质和染色体,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着丝粒和动粒、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依照其定义进行分析。染色质: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态不规则,弥散于细胞核内;染色体:分裂期细胞中,染色质经复制后,反复缠绕凝集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位于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着色较浅,螺旋化程度较低,含有基因转录活跃部位,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细丝,在核内均匀分布,多位于核中央;异染色质是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结构致密,无转录活性,染色着色较深,常位于核周,在核膜下。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结构性异染色质在所有类型细胞、在各个发育阶段,均处于凝集状态;多定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由相对简单的高度重复序列组成,参与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兼性异染色质在某些细胞类型、一定发育阶段,由常染色质凝聚并丧失转录活性而变成的异染色质。着丝粒和动粒:参考本章复习题第10题定义分析。20.核仁的亚显微结构分为哪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何种化学物质?纤维中心:分布有rRNA基因的染色质区。致密纤维组分:含有处于不同转录阶段的rRNA分子。颗粒成分:正在加工和成熟的RNA及蛋白质。21.人类rRNA基因分布在几条染色体上?在什么位置?五条:13、14、15、21、22号22.核仁的功能是什么?除了5SrRNA外,真核生物所有的rRNA都在核仁内合成;构成核糖体的多种蛋白成分,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核仁,在颗粒成分去装配成核糖体大小亚基,再转运到胞质中。23.染色质的一级结构一般直径为多少?二级结构直径为多少?11nm;30nm24.核骨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核骨架是充满核空间的三维蛋白网架(主要是非组蛋白)。25.核骨架的功能是什么?(1)核骨架是DNA复制的支架;(2)核骨架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合成在核骨架上,核骨架与基因转录、转录后的RNA加工修饰和定向运输密切相关;核骨架上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基因DNA只有结合在核骨架上才能进行转录。(3)核骨架参与染色体和核膜的构建。26.费城染色体在哪种疾病中常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1.名词解释:细胞连接、锚定连接、黏合连接、桥粒连接、黏着斑、半桥粒、通讯连接、细胞黏附分子、钙粘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联蛋白。※细胞连接: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是维系细胞间相对稳定的特化连接装置,也是相邻细胞间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锚定连接: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黏合连接:与肌动蛋白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连接: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黏着斑: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粘附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黏合连接。※半桥粒: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连接装置,结构仅为桥粒的一半。※通讯连接:在多数动物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连接通道,以进行细胞间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这种连接形式称通讯连接。※细胞粘附分子: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粘附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钙粘素:也称钙粘蛋白,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同亲型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异亲型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含有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域、不依赖Ca2+的细胞粘附分子。※整联蛋白:又称整合素,是一类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依赖Ca2+或Mg2+的异亲型细胞粘附分子。2.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连接分为哪三类?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3.紧密连接的分布、结构、功能,分别是什么?分布:各种上皮细胞。结构:透射电镜显示,在紧密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连在一起,点状接触部位没有缝隙;冰冻蚀刻技术结合扫描电镜显示:相邻细胞膜在接触部位,由特殊的跨膜排列成蛋白质条索,将细胞间隙封闭起来,这些跨膜蛋白颗粒形成的封闭索,交错形成网状,环绕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冰冻断裂复型技术显示,紧密连接区域是一种“焊接线”样的带状网络,焊接线又称嵴线。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从组织回流入腔;保持内环境的稳定;②形成上皮细胞质膜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通过阻碍细胞顶部和侧底部的膜蛋白相互移动,保证物质转运的方向性;同时,通过防止小分子物质从细胞侧底部细胞之间的空隙返流。4.锚定连接分为哪两大类?黏合连接、桥粒连接。5.黏合连接的分布、组成、功能,分别是什么?组成:黏合带、黏着斑。分布:黏合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
本文标题:细胞生物学8章之后(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6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