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实证研究作者:金珊珊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丛小宁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的作用机理分析以及绩效实证研究200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仍然处于一种低效益状况,这里一定有某种制度的动因。这个制度动因就是产权。管理层收购是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收购方式。由于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管理层产生积极作用,管理层收购这一产生于西方的改革模式逐渐得到我国企业的认可。然而现实是各种“曲线MBO”大行其道,那么中国式MBO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实施MBO之后的企业的绩效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利用管理层收购帮助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出现的理论与现实背景,简单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与操作过程,主要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国有企业MBO的作用机理,提出中国企业现阶段运用MBO可能碰到的内部与外部障碍,并给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MBO企业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主流的MBO方式以及收购目标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统计数据与上一章作用机理分析中的相关部分大致吻合,较好的反映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MBO的现状。②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在对MBO企业的ROE和综合业绩与股市、行业的对比中,企业实施MBO当年其经营业绩比实施前好一些,但企业实施MBO后,各项指标基本上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且未有正向发展的趋势;③进一步的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的长期绩效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在MBO发生前后三年的时间里,其综合经营业绩是先升后降的。上述绩效实证结果与大众对MBO提高经营业绩的期望相左。最后根据作用机理分析,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本文提出了推进管理层收购应用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①采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交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力求挖掘出中国式MBO的内在本质;②采用比较分析以及因子分析法等对国企的MBO现状进行统计特征以及绩效实证研究,检验论证作用机理研究;③运用比较分析以及长期绩效法,在检验单项重要指标的同时,引入了檀向球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体系对公司的整体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2.学位论文郭静迟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绩效实证研究2006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MBO一度被认为是部分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降低代理成本、明晰产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和提高经营绩效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我国MBO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产生很多问题,这给企业自身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都带来巨大的风险。以至于发展不到十年间,国资委叫停MBO两次,最近一次是在2005年4月被叫停,2006年2月又再次解禁。中国实施MBO之后的企业的绩效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本文在系统阐述MBO的定义、理论、动因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1998年~2005为研究区间,收集29个MBO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檀向球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体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运用统计分析法、分类对比法及长期绩效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企业实施MBO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其背后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1)运用统计分析法,对MBO企业的行业分布、主流的MBO方式以及收购价格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统计数据与第三章中关于实施MBO困境分析中的相关部分大致吻合,较好地反映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MBO的现状;(2)运用分类对比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除资产管理能力略有增强外,企业其它三个指标较MBO前都有所下降;(3)利用长期绩效因子分析法,发现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综合经营绩效有明显降低;(4)一般差异性分析结果也表明,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率要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上述绩效实证结果与大众对MBO提高经营业绩的期望相左。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实施MBO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如采用市场估值对MBO目标企业进行定价、拓展新的MBO融资渠道、完善MBO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3.学位论文李雪山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矛盾凸现出来。产权制度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国有资本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的退出渠道正是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而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结构重组方式之一,是通过明晰产权来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因此,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将其从西方引进作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途径。在短短几年内,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热潮,逐渐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蜂拥追逐的对象。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认为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国外对管理层收购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假设、管理层收购的检验和管理层收购的持久性。本文主要是对管理层收购检验中的绩效检验,在阐述管理层收购理论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后业绩是否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和绩效进行了研究。在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时,主要采取了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等数量方法,对选取的32个上市公司样本的六个财务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4.学位论文杨耀旭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实证研究2006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国外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绩效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管理层收购被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引入我国,但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用简洁的言语,对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在国内外实践、动因以以及在我国实践的历程和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简要的回顾。选取2000年-2003年间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样本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借助于SPSS11.0,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管理层收购实施前后的财务绩效从实施时间、持股比例、收购方式、收购价格和融资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的总体绩效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理论和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异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以期对规范管理层收购的操作提供参考。5.期刊论文张卫国.纪杰.葛春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经营绩效实证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6)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997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收购当年经营绩效提高不太明显;而收购后一年增幅则高达7.3509%,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是一种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6.学位论文施笑贞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实证研究2005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方式,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法律法规、政府方面、操作方式方面的种种不同问题.在实践中解决MBO遇到的障碍,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国情、我国资本市场具体环境的MBO方式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因此,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系统地定性和定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部分,本文回顾了管理层收购的动因、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着重阐述了国内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研究收集了2000年至2003年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样本的相关数据,运用事件研究分析法、会计指标分析法、分类比较分析法和参数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集的样本进行总体和分类的统计分析,以研究管理层收购产生的市场效应和对目标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7.学位论文徐昊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7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它一度被认为是部分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降低代理成本、明晰产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和提高经营绩效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我国MBO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遭遇到很多困难,本文认为管理层收购的核心问题是能否提高目标公司的经营绩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主要目的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管理层收购是否能使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改善。论文首先在对研究所处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管理层收购的概念和一般特征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同时对绩效评价的概念及其动因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现有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已有的评价体系为依托,从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入手选取了一些指标,特别是加入了每股自由现金流指标,以便能够更全面地探讨企业在MBO后的经营绩效是否得到提升。再次,选取了深沪两市41家已经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MBO前一年、当年、后一年及后两年的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MBO以后的绩效均要好于MBO前一年的绩效,MBO后的绩效逐年上升,而在MBO当年的绩效是最好的。整体上是一个先升后降再升的过程,但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不大。这说明我国MBO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未能产生显著的效果。然后,本文对实证结果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的相关建议。8.学位论文程俊管理层收购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2007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国有企业仍然处于一种低效益状况,产权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动因。管理层收购是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收购方式。由于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管理层产生积极作用,管理层收购这一产生于西方的改革模式在中国被广泛采用。然而现实是各种“曲线MBO”大行其道,那么中国式MBO的运作机理究竟是什么?实施MBO之后的企业财务绩效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回顾了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与操作过程,探讨了中国国有企业MBO的运作机理,提出中国企业现阶段运用MBO可能碰到的内部与外部障碍,并给出了基本的应对措施。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1)对MBO企业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主流的MBO方式以及收购目标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统计数据与第三章运作机理分析中的相关部分大致吻合,较好的反映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MBO的现状。(2)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在对MBO企业的ROE和综合业绩与股市、行业的样本公司对比中,企业实施MBO当年其经营业绩比实施前好一些,但企业实施MBO后,各项指标基本上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且未有正向发展的趋势;(3)进一步的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的长期绩效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在MBO发生前后三年的时间里,其综合经营业绩是先升后降的。上述绩效实证结果与大众对MBO提高经营业绩的期望相左。最后分析了相左的成因,并根据运作机理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推进管理层收购应用的相关建议。9.学位论文韩丁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实证研究2005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状况进行分析。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本文标题: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绩效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