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10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分析中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物流作为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呈现出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趋势,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受到很多企业决策层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物流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创新,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物流管理中包括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已开始进入企业战略层,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对于这样的变化,置身于“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企业是不能不加于关注的。而本文也通过对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关键词:中国,物流,上市公司一、物流的概念..........................................................................................................................................2二、物流业的概念......................................................................................................................................2三、中国物流发展回顾..............................................................................................................................2(1)改革开放前(1978年前):.....................................................................................................2(2)物流概念的引进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8-1998年):....................................................2(3)世纪之交中国物流的发展(1999-2003年):........................................................................2四、中国物流现状......................................................................................................................................3五、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总体分析..............................................................................................................3(一)、基本情况分析........................................................................................................................4(二)、筹资情况分析........................................................................................................................4(三)、经营业绩分析........................................................................................................................5(四)、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对比分析................................................................................................7六、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7(一)、上市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7(二)、业务方式单一........................................................................................................................7(三)、不同地区,不同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物流观念、物流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差别.7七、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8(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8(二)、传统物流向高科技企业转变................................................................................................9(三)、传统物流业规模扩张............................................................................................................9(四)、非物流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9八、总结....................................................................................................................................................10参考文献:................................................................................................................................................1010一、物流的概念“物流”(logistics)又称为“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形成。到底什么是“物流”,国内外的不同企业和机构对此有不同的定义。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是:“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有关消费者的广泛活动,也包括将原材料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生产线始点的活动”。英国物流运输研究院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而对资源进行的定位,该定位与时间紧密相关。丹麦有利集运公司总裁蓝恒力称物流是动态及静态之库存管理:动态即运输,静态即仓储。其所包含内容可以用“5准确”来概括,即准确的产品、准确的场所、准确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用准确的价格。对工商企业而言,就是要不断对自己公司的物流进行整合,以图利用最佳的运送时间、最佳的运送货量,在最恰当的地点进行加工整合,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二、物流业的概念物流业是指所有与物流有关或为物流提供支持的业务。广义的物流业可分为:信息主导型,以提供畅通的物流信息为主;仓储型,主要以各种公用和专用仓库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商品储存、仓库内的搬卸和装运、打包和理货等业务;.运输型,为货物提供各种速度和形式不同的空间转换服务,如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和水运等;服务主导型即第三方物流业务,其核心能力是提供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所谓的仓储、运输能力。三、中国物流发展回顾(1)改革开放前(1978年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严格的计划管理之下。“物流”概念尚未引进中国,更没有现代物流的概念。(2)物流概念的引进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8-1998年):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代表团第一次把物流这个概念介绍给中国。(3)世纪之交中国物流的发展(1999-2003年):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召开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把现代物流明确定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0四、中国物流现状物流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企业单位的关注,很多衡量标准会使用物流的发展水平。国际社会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0%;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约为16%,而我国的物流比重指标大约在20%以上,差距十分大。2005年我国GDP约为18.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10%就是1.82万元亿人民币,接近我国当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2.27亿元。可见,降低物流成本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按需生产、零库存、短在途”的目标,我国物流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可以说,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五、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总体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到目前为止,在我国A股证券市场中上市的物流或物流相关企业共有26家,其中港口类上市公司最多,为7家,仓储类和管道运输类企业最少,各只有1家,其余的还有水运类5家,铁路运输类2家,汽车运输类3家,空运类2家,综合类3家,物流关联企业2家,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物流业的各个领域。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
本文标题: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