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思想史:是指经过相当理论化思考的社会观念史,它是社会史与哲学史之间的概念。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正式使用了“学术思想史”一词。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的精英思想和一般民众观念研究。传统精英思想研究以侯外庐为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史“侧重于中国社会方面”,或者侧重于大众思想,排除讨论宇宙心性的纯正哲学。思想史的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籍文献资料、考古实物资料、民俗歌谣戏曲。皇帝: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上古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周天子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史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简称“皇”或“帝”。王: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神圣。本义:天子、君主。指因为自身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进而被天下所有人推举为最高管理者的人,称之为王。三横一竖即表示天地人的贯通。能够让人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即称之为王。后世由于人不在注重道德,任用手段成为最高统治者,仍然沿用”王“称,故而变成后来独裁统治的代表。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也是中华姓氏之一。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称人殉为厚葬,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巫:象形字。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从字形上来讲,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阴阳:古代哲学概念,一种本源论(本体论)。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古人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本源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可以说五行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有“元素论五行”和“德性论五行”之分。元素论五行包括水、火、金、木、土,德性论五行包括仁、义、礼、智、信。生成数:一种天数理论,包括生数和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为土地十成之。阴阳数:阴阳之数:15。我们知道数字可能是无限的,但是数字再多,实际它只有两种性质的数字,一种是奇数,一种是偶数。在古人看来,这种现象和世界万物可以用阴阳两种概念去平分它,去分配它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古人就建立起来了奇数就是阳数,偶数就是阴数这样一种思想。同时,阳数也就是天数,而阴数也就是地数,那么凡是奇数就都是阳数,凡是偶数就都是阴数。只有这两类数字,这个阴阳数,也就是奇偶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转换的,也就是说,奇数如果加上一,它就可以变成偶数,偶数如果加上一,它也可以变成奇数。而这种转换也就恰恰可以表示为阴阳的转换,可以用来说明阴阳的转换,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数字和阴阳一种结合的观念,这种思想实际就是中国易学的一个思想基础。中和思想:中和,“中”即中正,“和”即合作与和谐。出自于《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狭义的“中和思想”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承认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学会包容,善于合作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中和思想”是一种利于人类团结的思想,是一种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是应该加以提倡与发展的思想。观物取象:中国古代对于文化艺术起源的一种解释。第一,“观物取象”说明了“象”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再现。这种再现,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的模拟,而且更着重于表现万物内在的特性,表现宇宙的深奥微妙的道理。第二,“象”的产生,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创造过程。“观”是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直接感受。“取”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第三,“观物取象”的方式——仰观俯察。观物既不能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度,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孤立的事物。既要“仰观”,又要“俯察”,既观于大,又观于小,既观于远,又观于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天地之道,万物之情。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天人感应:其涵义:天与人相通,天可以根据人的不同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从总体上看,这种思想理论有神学色彩。西汉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人的行为(主要指帝王的行为、措施和宗教仪式)能够使天改变原来的安排。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对它作了从来没有的系统论证,并加以发挥目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长治久安。谶纬:即通过隐语、符、图、物等形式来预言人事的吉凶祸福,并得到验证的一种历史神学思想。谶纬是古代汉族民间的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汉族民间发展为在庙宇或道观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二:思考题:1、你对思想史之名是怎样理解的?思想史就是指经过相当理论化思考的社会观念史,它是社会史与哲学史之间的概念。思想史脚踏着社会问题坚实的大地,头顶着哲学普遍价值的天空,它从社会史和哲学史两边左右渗透,汲取问题和价值的养料。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正式使用了“学术思想史”一词。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的精英思想和一般民众观念研究。传统精英思想研究以侯外庐为代表,其开端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成绩卓著者是侯外庐——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史“侧重于中国社会方面”,或者侧重于大众思想,排除讨论宇宙心性的纯正哲学。2、你看过几部思想史方面的书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钱穆《中国思想史》葛兆光《中国思想史》3、你认为哪些资料可以作为思想史研究的资料?思想史的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籍文献资料、考古实物资料、民俗歌谣戏曲1)从社会生活史领域拓展思想史的新资源(1)生活,是思想史观念之源(2)服食器用,自古以来是思想家重视的社会命题(3)社会史的成果改写思想史的某些观念2)文物考古扩大思想史研究视野(1)青铜器改写中国思想史(2)竹简与中国思想史(3)石刻与思想史(4)古地图与思想史4、“灵魂观念”是怎样产生的。你怎样理解“万物有灵、人物相通”。生存与死亡——灵魂观念的产生灵,巫也。以玉事神。以舞导引神者。——《说文》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说文》魂,阳气也。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魂者,精气也。——《说文》魄,阴神也。人之精气曰魂,形体曰之魄。——《说文》“灵魂”——“灵魂不死不灭”——“叫魂”山顶洞人半坡人良渚玉琮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灵魂、心身问题,是原始先民最先思考的哲学问题,它先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而提出。大概从人类有了理性思维的余暇,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的时候起,人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死?死后有无续存?——便开始困扰先民们混沌初开的心灵。关于自身生死问题的思考,酝酿出了原始人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据考古发现的物证,这种信仰流传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约数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中国人老祖宗——山顶洞人,埋葬死人已有一定规矩:死者身旁撒有赤铁矿粉粒,随葬品除燧石、石器等生活用具外,还有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品。红色,象征血和火,以红色赤铁矿粉粒洒在尸体旁,可能是表示希望死者永生的祝愿,随葬器具,则分明表示供死者灵魂使用。到了仰韶文化时代,葬仪进一步复杂化,陕西华县元君庙墓中发现的童尸,盛放于特制陶瓮内,口上盖陶盆钵,其底部钻有小孔,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这种风俗在云南某些少数民族中尚有遗留。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地球上现存的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后进民族,几乎都有灵魂不死的信仰和相应的葬仪。先进民族中,也多残存着上古原始的灵魂观念和有关葬仪的残迹。这说明,死而不亡或灵魂不死,是人类智慧初开期对于生死之谜的普遍的、共同的解答。万物有灵且可交相沟通(“人物相通”)原始人,语言不发达,不善于用概念逻辑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原始人的大脑生理结构并不简单,和现代人并无多大区别。在与大自然接触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也并不少,所经历的事物也并不简单贫乏。原始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丰富的。原始人的无意识中,隐藏了一个丰富的、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内在世界。它是无意识的意识,是比现代人无意识能量强大得多的无意识。这无意识一旦作为辐射场而投射于外在自然界,便形成一种神秘的、万物有灵的世界。5、古人用什么方法自觉地趋吉避凶。骨卜及龟卜——从“万物有灵、人物相通”观念到自觉地进行趋吉避凶人物沟通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6、从考古发现中哪些遗物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世界。至今发现的上古遗物可分为三类:首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其次,是古人死时殉葬的物品或在他们埋葬时所陈设的物品。再次,是古人在祭祀仪式上使用的。青铜器竹简石刻、墓志古地图7、从上古神话解释古人的原始思维的特点。上古神话:盘古开辟天地、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战风、精卫填海原始思维的特点:一是实用的混沌思维二是简单的因果思维三是寻根思维8、对比商周人的思想世界。1)殷商“帝祖合一”观念一元神神的世界“上”——上帝现实世界的“下”——王2)周人”以德配天”思想上帝和祖先神分离“天子”一词出现“以德配天”孝的产生周礼的概念9、举例说明汉字中的思想世界。1)巫——天——无無——舞——卍無:没有无:巫的求雨之舞,与舞通用。卍:右旋──卍左旋──卐《左传》:商羊(天帝的雨使)孔子: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卍:屈一足而舞2)羽——雨——需——儒风(凤):上帝的使者雨:上帝的圣灵清章太炎解释“需”字:“需者雨上于天。”通天地之人曰儒。——《说文》10、古代社会王权的基础是什么?中国王权归根结底是小农父权的放大和集中体现,因此,它不仅意味着一种统治权术,而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王权的基础,天文学是小农经济的基础,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是有限的,而且大抵是个常数。正是这个常数,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独特的、一乱一治的社会周期性震荡模式,也由此形成了中国王权的特质,即:王权天授与以民为本辩证统一的统治思想;专制集权与孝治天下辩证统一的管理模式;伦理等差与均平权衡辩证统一的分配原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11、举例说明古代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也就是最古老的科学,只有三种,这就是天文学,数学和力学。因
本文标题: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3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