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1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关于哈市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与运行情况的调研我国加入WTO已经有五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先进的涉农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优化农业与农村科技产业化环境、对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我们采用实地调查、比较研究和分析预测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职能发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建议。一、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的主要作用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所赋予的职责,我市农技推广系统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1、农技推广系统的农技人员是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师资的主体。哈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每年都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自2005年开始,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每年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师资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一般组织四、五期培训班,培训400人次左右,目前已经编写培训教材57万字。每年各地通过办班讲课、电视技术讲座和发放技术资料等以培训农民120万人次。各地农技中心还利用每年的农业科技大集,组织专家组,解答农民的问题,发放大量农业科技图书、技术培训教材和技术宣传资料等,如,各地农技推广中心结合本地生产特点,把关键技术模式化、通俗化,印制农业技术“明白纸”,如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把“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印制在一张纸上,发给农户,农户按照这张“明白纸”操作,简便易行,据统计,仅2006年全市共发放这样的农业技术“明白纸”46.5万张。在针对农户的培训中,在培训内容方面实行“菜单式”,在培训范围方面实行“拉网式”。据调查,我国有75%的农民认为他们的新技术主要来自于农技推广机构,我省为69%,而我市为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技培训为新3技术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2、农技推广系统是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的主体。三年来累计承担完成试验、示范、推广、研究项目127项,其中,试验项目35项,示范项目15项,推广项目53项,研究项目24项,项目完成良好,实施效果显著。这些科技项目的设立实施,不仅及时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新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农业发展储备技术。同时,也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共计获得104项奖励,其中:获省、市级丰收计划奖43项,省、市农业科技进步奖36项,市政府科技进步奖6项,县(市)科技进步奖19项。《哈尔滨地区农田杂草发生规律与防除技术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近年来地市级推广系统获得的最高等级的奖励,《寒地水稻三高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被列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延寿县农技中心的《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的研究》获市科技成果,已申请了专利,此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3、农技推广系统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的主体。东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刘元英教授历经6年研究成功《寒4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调整优化了寒地水稻氮肥施用时期,首次获得了定量调控寒地水稻生产氮肥用量的SPAD和叶色卡阈值,能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定量调控氮肥,衡量监控磷、钾,以及因缺补充中、微量元素,该技术能显著地防止水稻倒伏,促进水稻活秆成熟,减少病害发生,使水稻结实率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千粒重增加0.6~1.8g,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每亩增收约100元以上。这项科技成果是国家948项目,就是由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在木兰、五常推广实施的。《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的试验与研究》项目,可以解决水稻育苗环节中存在的取苗床土难,大量挖掘旱田地表优质土层,造成沙化、水土流失的问题。2005、2006年两年,仅延寿县就已推广了3万多亩。目前,我市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和大面应用的农业新技术有“水稻三高栽培技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露地复套种综合技术”、“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玉米大垄覆膜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防技术”、“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等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由于我市坚持大面积推广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目前已经有4个县级中心成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点,国家累计投5资500万元,项目区的农户可以根据耕地土壤基本情况,合理使用肥料,在其它栽培措施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粮食产量5%~8%左右。三年来各项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次。通过节本增效、减灾、提质增产等新技术的推广,使全市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0%左右。4、农技推广系统是为农民提供技术和科技信息服务的主体。近年来,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发挥技术优势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当好技术参谋。我们以“网络延伸、热线咨询、信息发布、实地服务”为四个着力点,各地因地制宜,利用网站服务、电话答疑、“明白纸”上墙和“服务车”下地等方法开展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效果显著。每年,各级农技推广部门都发布大量农业技术信息指导我市农业生产,仅2006年就发布农业技术信息167期,其中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写的《农业技术信息》上报市委办公厅共18期,其中,被列为高质量信息的1期,被市委采纳并作为重要信息报送国家的1期。这些技术信息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形成,及时、准确、科学、指导性强,一直是各级政府进行相关决策的科学依据,也为农民生产提供时效性强、操作性强6的技术指导。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6年3月10日正式开通了技术网站“哈尔滨农技服务网”(http//)。“哈尔滨农技服务网”是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第一个专业网站,网站的开通不仅提供了农业信息交流、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查询的平台,也展示了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风貌和农技推广人的风采。截止目前,网站的访问量已经达到52824人次,平均每天190人次,网站发布的即时性技术信息和资料已经达到71万字,为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建立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服务的平台。木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开通了第一个县级农技服务网。尚志、双城等县市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开通了“农技110”专家服务热线,配备了“农技110”技术服务车直接到现场为农民服务,作物生长期间,为农民提供24小时服务。依兰县2006年开通了“农易通农业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57239110),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使广大农民在信息化社会时代更有效、更快捷地获取信息,实现了科技在农民致富中的快速反应和零距离服务功能,也彻底改变了以往唯一的“磨破一张嘴、跑断两条腿”旧工作方式。75、农技推广系统是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的主体。为了探索有效的技术推广方式,在多方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后形成“一十百模式”,2004年在呼兰区、方正县、阿城区进行试点,这种由科技人员直接承包农户,实地进行技术指导的推广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5、2006年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规范、完善科技人员包户指导工作。2005年组织全市推广系统780名技术人员,2006年组织843名技术人员直接参加“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包户指导9800户农户,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了农民的田间地头。如,方正县植保技术人员赵云峰精心指导天门乡立民村农民梁青河,科学、经济地防治水稻病虫草鼠害,不仅有效地防御了生物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降低了防治成本,而且使所生产的稻米达到了无公害标准,这些水稻还未收割,就被知情的单位以高价全部订购了,这件事对周围的农户触动非常大,纷纷主动与包户的技术人员联系,也希望得到技术指导。阿城市农技人员关丽丽为阿什河街东环村2组的农民王义国指导旱地蔬菜生产,选择优良8品种,科学种植,并帮农户规划庭院布局,充分利用空间建起蔬菜储藏菜窖和大棚,该农民一年增收1.5万元。这种工作模式不仅让直接包户指导的农民“得到了金子”,也让其他农户“看到了样子、摸到了路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同时也彻底改变农业技术推广干部“一张嘴光说不会,两只手光比划不干”的旧形象。6、农技推广系统是农作物生物灾害预警和统防统治的主体。根据农作物布局和我市农业生物灾害发生的特点,我们在全市建设了76个病虫测报站(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可及时准确反映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对发生的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如,2003、2004年迁飞性害虫草地螟大发生、2006年稻瘟病偏重发生时,由于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各级政府迅速启动了相关的有害生物防治预案,农技部门深入生产一线监测并指导科学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草地螟的为害和稻瘟病的传播与蔓延,对粮食生产没有造成大面积的严重影响,将这些重大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实现了减灾夺丰收。全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综合防治上以防为主,多次组织9实施了对常规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取得十分突出的效果。如,三年来双城坚持组织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农田统一灭鼠工作,2006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达40万亩,挽回玉米损失4800万斤,农田统一灭鼠面积达300万亩,减少因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1.8亿斤,挽回经济损失7200万元;方正县组织开展了全县统一防治水稻重要害虫——二化螟,利用2年的时间将二化螟的危害率从12%降到了3%;五常市组织开展了扑灭检疫性病害水稻稻曲病的工作,目前已经全面控制了水稻稻曲病的传播和危害,保护了地方优质米生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受到政府嘉奖。二、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农民组织主导型、政府与农民组织并重、企业主导四种类型,其中政府主导型占90%以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下建立起来的,是由政府农业行政部门所属推广机构全面负责的一元制推广模式。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产品短缺和人民温饱,实现农业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因是在计划经济和农产品长期短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10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的农技推广体系和我国其它地方一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我市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主体单一、技术传导机制单调、推广的内容狭窄。我市农技推广体系主体只有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传导机制单调(行政干预)、推广的内容狭窄(增产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间缺少横向联合,虽然各省基本成立了省级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农科教各自为政及相互分离的格局多年来并未得到根本转变,农业科研成果难以及时传播,而来自田间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到科研单位,导致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为30%,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而发达国家已分别超过70%和80%。美国在世界较早建立起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6%,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5%,长期居世界前列。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职能发挥、经费保障以及队伍结构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1)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主体力量分散。11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不清、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混为一体,一直是影响其作用发挥的重要问题。一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既搞推广又搞经营,一方面是财政保障不足的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也给有关部门在财政上保障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带来了不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上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关系不理顺,影响工作顺利开展。原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及人员,实行乡(镇)政府和县农业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现在的农业服务中心由多家事业单位合并形成,业务上与县(市)多个部门有联系,形成都有管理关系又都不管的局面。这样就削弱了上
本文标题: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4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