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护理部李颖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概念、养生理论基础•“一阴一阳之谓道”——衣食住行处处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阴•“山之北,水之南”——《说文解字》•太阴——肺经和脾经;厥阴——心包经和肝经;少阴——心经和肾经•2、阳•“山之南,水之北”——《说文解字》•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一、阴阳学说•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基本概念: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类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温热运动上升兴奋功能无形明亮外向晦暗寒冷抑制静止下降内向物质有形属性相对性•阴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上部的、外部的、背部的、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普遍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属性和变化规律进行概括分析。•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可分性:阴阳中复有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制约含义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理解有对立就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相互制约防止对方过于亢盛,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阴阳双方在对立斗争之中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应用意义生理上病理上阴阳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阳失调”的病变阴阳互根互用含义用阴阳来说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另一方面单独存在的互根关系,以及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助长对方的互用关系应用意义生理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病理上机体内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就会产生“阴阳互损”,“阴阳离决”,的病理变化阴阳消长平衡含义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平衡状态应用意义生理上机体中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消长,是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的消长病理上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持相对平衡的消长,即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阴阳相互转化含义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应用意义生理上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病理上可以用来说明疾病证候的转化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护治原则•指导养生保健人体分阴阳上下表里经脉阳——上部阴——下部阳——体表阴——体内——内脏—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面背腹四肢阳——背阴——腹阳——外侧阴——内侧阳——六腑阴——五脏阳—心肺阴—肝脾肾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促进物质基础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要依赖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出(阳)升降相因、相反相成降、入(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盛实寒证(阴盛则寒)伤阳——兼阳虚(阴盛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盛则热)伤阴——兼阴虚(阳盛则阴病)阴虚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如:色泽鲜明—阳,色泽晦暗—阴语声洪亮—阳,语声低微—阴脉浮数—阳,脉沉迟—阴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分析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确立护治原则确定护治原则: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互根互用原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中医护理根本原则: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之阴阳,是人体的阴阳与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指导养生保健•《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平衡是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是天地之间最大的道理。•调整人体阴阳是治疗、护理及养生的最终目标,主张顺应四时,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冬病夏治、夏病冬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阴阳双方的动态常域平衡遭到破坏,人体就会生病。而养生、锻炼与治疗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不外乎是维持或或恢复机体阴阳的平衡。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的基本特性•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五行的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为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火曰炎上引申为具有温热、盛腾、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土爰稼穑引申为具有收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金曰从革引申为具有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水曰润下引申为具有寒凉、润下、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示例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声木肝胆目筋怒泪呼火心小肠舌脉喜汗笑土脾胃口肉思涎歌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涕哭水肾膀胱耳骨恐唾呻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乘侮相乘次序为:如肝炎:就是木——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肝)(脾)乘1.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木土水火金木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木土水火金木2.相侮相侮次序为:反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五行乘侮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一、说明组织结构•体现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五脏为中心的系统观等方面。•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无色等分别归属于五行,认为在同一行中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现象。二、概括生理功能五行配五脏: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木水火金土2.阐明五脏的相互关系生一、慨括生理功能1.相生关系的传变(1)母病及子如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2)子病犯母即先有子脏的证候,后有母脏的证候如心火亢盛而致肝火炽盛,最终导致心肝火旺三、解释病理变化2.相克关系传变木能克土,木气有余,相克太过,其病由肝传脾。如肝炎病,相侮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木侮金)三、解释病理变化四、指导诊断疾病•主要用于确定病位与判断病情预后•通过望、闻、问、切等收集来的综合材料,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病情所在。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能与肝病有关。面见黑色,口味咸,脉沉,可诊断为肾病。脾虚病人,如面色兼见青色,提示木旺乘土。四、指导诊断疾病•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推测病情的预后。以色诊为例,“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如肝病色青,不随四季而变着,预后较差。五、确定护治原则•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护治原则:包括“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法虚则补其母培土生金法益火补土法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法•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护治原则“抑强”即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扶弱”即扶助虚弱之脏•抑木扶土法:又称平肝和胃法,用于肝旺脾虚证。•培土制水法:即温运脾阳,治肾病水湿停聚者。•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用于肝火偏盛、肺失清肃之证。•泻南补北法:南属火,北属水,又称泻火补水法,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之证六、指导养生保健•五行生克关系,对于情志调适与养生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用于由情志所伤导致的各种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情志相胜法)
本文标题: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6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