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创造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研究人类的创造力,必然涉及到创造力的理论问题。然而,在心理学界,虽然各大心理学派都对创造力的本质进行了理论阐释,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固然与人类认知水平和研究手段的限制以及创造力概念自身复杂性有关,但同时也有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理论观点的局限甚至错误等方面的原因。在过去几十年有关创造力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只重视自己感兴趣的因素,将理论视野狭隘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方面,如具有创造性的杰出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创造性人才特殊的认知能力,或者社会环境对创造性人才的影响等方面,而缺少系统观点的指导。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造力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期。一些学者在总结、借鉴以往创造力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新的观点和理论模式。其中艾曼贝尔的创造力组成成分理论和斯腾伯格等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力研究发展的新水平和新动向。本讲首光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评述,然后重点介绍近期引领创造力研究的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代表性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创造力研究的产生和分化时期。各大心理学派围绕创造力的本质及其形成原因或机制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本节将对有关创造力的早期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论述。一、创造力的遗传素质论一切生物,它们的后代和前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总会表现出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生物所具有的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现象,即为遗传。遗传素质为个体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条件。同样,创造力作为个体的心理内容之一,也必须以一定的生物学为基础。离开了创造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创造力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尔顿的生平主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创立优生学1884年,在伦敦国际卫生展览会上,高尔顿开设了一个人体测量学实验室。对个别差异作了系统深入研究,用联想主义解释记忆最早采用谱系调查法、双生子研究法、测量法高尔顿首创智力理论,将智力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直接促发其弟子斯皮尔曼(CharlesSpearman)形成智力的二因素论。高尔顿发明和设计了诸多心理实验、问卷以及测量仪器和工具,将双生子比较法和统计技术引入了心理学,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国际上最早对创造力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F.Calton)。1869年,高尔顿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力的开始。高尔顿在书中写到他运用家谱调查法研究了遗传素质对创造力的影响。高尔顿从英国历史中筛选出977个名人,对他们的家谱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名人亲属中成为名人的显著比普通家庭中的名人多。高尔顿也因此得出了结论:遗传的力量在创造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天才是遗传的。这即是著名的遗传决定论。1912年高德尔得(H.Goddard)发表了他关于卡氏(Kallikak)家族的调查。卡氏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名军人。卡氏家族同两个不同的世系:一个是卡氏同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个是卡氏以前与一个智力落后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结果发现,前者的后代没有一个是智力落后的,而后者后代的189人中,只有46人是正常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智力落后者。除了家谱调查法外,高尔顿还首创了以双生子研究以支持他的遗传决定论。高尔顿在其1882年发表的《人类之能力及其发展的研究》中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了阐述。他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其各方面能力仍很相似;在相同环境下成长的同卵双生子之间在能力上的相似性要高于异卵双生子的相似性。这些都说明某种性状中的遗传基因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尔顿的影响下,以后很多人也采用了双生子研究法进行研究。如1963午,厄伦迈耶·金林和贾维克(Er1enmeyerKimling&Jarvik)总结了过去半个世纪中8个国家的52个双生子研究的成果,结果发现,人们在遗传上越是紧密,则他们的创造力越相似。高尔顿作为系统研究创造力遗传问题的第一人,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所采用的谱系研究法和双生子研究法也具有重型的开拓性意义。他的工作为以后的学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向时,我们也应看到高尔顿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他选择名人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有些人和他有特别的关系,这些人的资料容易得到。等等。就其理论来看,他主张的是遗传决定论,遗传素质固然重要,但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势必造成错误的认识。大量研交已表明,具有良好遗传素质的个体,如果没有后天环境的良好影响,也难以产生较高的创造力。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创造力观弗洛伊德(S.Freud)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将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即伊底、自我和超我。伊底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它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功和本能以及出生后产生的不为社会所允许的欲望。这些本能和欲望不断盲目地、强烈地冲动着,以求满足机体的快乐。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与伊底之间,它的作用是既要满足伊底的需要,同时又要控制和压抑伊底的冲动。它是有意识的、理智的,它遵循“现实原则”行动。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1856一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运动的奠基人。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简介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梦的解析》等著作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又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蕴心理学(depthpsychology)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PSYCHOANALYSISTHRAPY人格结构图解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现实原则至善原则快乐原则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稽查作用心理发展的本能论为了寻找减轻病人精神症状的方法,弗洛伊德在治疗中大量使用了催眠、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他了解了病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motives);而通过对这些无意识动机的分析,弗洛伊德总结出了自己的心理发展本能论: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阿德勒(A.Adler,1870-1937)度过了一个多病的不幸的童年。获维也纳医学博士学位。先追随弗洛伊德10年,后分裂自立门户,创个体心理学。主要观点:追求卓越(strivingforsuperiority)人都有一种向上意志,权力意志、企图追求优越,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阿德勒阿弗雷德.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卑(inferiority)与补偿(compensation):人生而不是完整无缺的,因而有缺陷就会自卑,但自卑既可能摧毁一个人,也可能激励一个人发愤图强,即以取得优越来补偿。生活风格(Lifestyle):即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个体家庭气氛、出生次序、有无父亲等因素对性格类型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兴趣(socialinterest)也称公共意识,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先天具有社会兴趣的潜能,包括与他人交往时的情感,富于同情理解和帮助别人的能力。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神经症、犯罪分子、酒精中毒者的心理紊乱其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兴趣发展不够。荣格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psychology)荣格(C.G.Jung,1875-1961)•因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养成孤僻性格。获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跟随弗洛伊德,共同创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被选为第一任主席。•1914年离开弗洛伊德,自创分析心理学派。主要观点人格整体论(personalitymasstheory)把心灵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本体论来看他它是一个实体,从现实存在来看是一个自律性的主体;从个体来看是一个整体人格。具有原始的统一性和先天的整体性。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所构成。关于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是人格或心灵结构中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archetype)所组成。所谓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原型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本能是原型的基础,而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象,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原型是预示知觉的普遍模式和共同倾向;原始意象是原型的象征表现和形象化表述。几种原型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最外表的掩盖真我的假象,总按别人的期望行事,与真正人格并不一致。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阿尼姆斯(阳性基质)(animus)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阴暗自我(shadow)指人格中最内层具有兽性的低级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几种原型自我(self):指先天潜在的整体性和代表人格各部分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渗透。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整合和稳定的作用。曼达拉(mandala)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是人的整体精神的象征,是自我的象征。如一些几何图形,表现了人们奋力以求的整体的统一。主要观点人格动力说(personalitydynamics)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正是人格动力推动了人格的发展。人格类型说(personalitytype)可分为:人格态度类型,即内倾和外倾两种。凡在意识中外倾的,则在潜意识中是内倾的,反之亦然。人格功能类型,即感觉型、直觉型、思维型、情感型。新精神分析学派背景经济危机、世界大战使精神病因发生了改变,文化、社会调价和人际关系因素更为突出。精神分析学说与美国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相融合。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与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观点相结合。用防御行为方式的学说代替精神分析关于内部结构和过程的学说。(一)意识与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意识是指人能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而无意识则主要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这些过程虽不为人所觉察,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二)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从他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基本成分。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最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
本文标题:创造力代表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8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