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加强幼儿园课程审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
1加强幼儿园课程审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审议是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做出选择。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统一使用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广大学前教育课程研究者正在发挥各自的积极能动性,努力探索适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这样一来,幼儿园对课程有很大的决定权,有很多幼儿园都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当幼儿园把课程审议作为教师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时,教师就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审议,以寻求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时间久了,课程审议也就成了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在一次次的课程审议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充分激发,教育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那么如何加强幼儿园的课程审议呢?本文就课程审议的类型及方法做了具体阐述,从班内审议到班际审议,口头审议到书面提议,从无意审议到自觉审议,并附上了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清晰的看到幼儿园课程在审议中逐步完善,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也在一次次的课程审议中得到了提高。关键词:课程审议班内审议班际审议一、背景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对小学教育具有奠基作用,但是由于学前教育是对初生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教育,所以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也便具有非义务性,它不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采用行政手段强行统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统一使用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广大学前教育课程研究者正在发挥各自的积极能动性,努力探索适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这样一来,幼儿园对课程有很大的决定权,有很多幼儿园都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也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课程审议的概念、目的、意义1、概念幼儿园课程审议是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寻求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做出最优选择。幼儿园的教师、保育员、园长、以及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社区人员等都可以是参加课程审议的成员。其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要力量,本文所说的课程审议是指教师之间针对本园课程内容的实施,以及在对特定教育对象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相关的课教育管理理办法2程内容和教育策略做出选择。2、目的课程审议是对课程的实施过程即教师的教育实践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是对教育过程的反思、对教育问题的解剖到教育策略的选择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促使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仔细的梳理,进行分析讨论,对自己的工作和思想进行总结,目的就是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去糟粕,留精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需要积极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理服人,在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更为丰富、系统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使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有一个提升,形成更深层次的教育理论。3、意义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最优的策略。在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顺应时代正确的教育观念,需要科学的引导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还有支撑新的生成经验的理论依据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对自身的教育工作实践进行深入的总结。当幼儿园把课程审议作为教师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时,教师就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审议,以寻求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时间久了,课程审议也就成了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在一次次的课程审议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充分激发,教育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三、课程审议的类型和方法(一)、班内审议班内审议主要是在班级教师之间进行。是针对班级中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或者是班级中出现的令人反思的现象,也可以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达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探讨、分析和讨论过程,主要有口头审议和书面交接班记录。1、口头审议教师针对班级中的问题口头交流,沟通,达到一致观念或看法,形成更为完善的策略。例如:中一班的小朋友正在准备喝豆浆,教师和保育员拎着一壶豆浆正往杯中盛,小朋友自由的分散在教室的各个地方,逛来逛去,有很多小朋友在教室里又跑又跳。从孩子的情绪上看是积极向上的,只有少部分的幼儿自发的组织起来玩着喜欢的游戏,整个环境看似宽松,自由。但是从教师的动作和表情上看到的可是担心和焦虑,用手臂护在壶的左右,眼睛不时的环顾四周,惟恐孩子不留神撞上豆浆壶,会出什么意外。下面是班级中两位老师针对这样的情境进行的一段课程审议:A:这个环节我总觉得很不流畅,老师在为孩子们分豆浆,为了不让孩子等待,让他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结果幼儿是在教室里尽情跑跳,教室里有桌椅,要是有个磕磕碰碰,摔倒了怎么办?3B:我认为安全是第一要素。幼儿在教室里这样的放纵、自由,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例如,在教室里乱跑容易碰到桌椅板凳,小朋友之间挤挤攮攮撞到桌椅,还有的孩子把桌子推倒,把豆浆倒的满地都是等等。A:你平时带班时让幼儿分前后两组做集体游戏效果怎样?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安排这个环节?你有更好的方法吗?B:我们班级的幼儿比较活跃,这是现状,但是注意安全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所以我平时分豆浆时要求小朋友分前后两组做集体游戏,由平时比较能干的幼儿组织,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又可以安静一些。当然游戏的种类基本上是我事先安排好的。例如小鱼游,织布机等等,看上去比较有序。A:这个时间刚好完成集体活动,幼儿很向往自由,放松,接着还是安排集体游戏,而且比较单一,时间长了是不是有部分孩子不喜欢,不感兴趣?B:刚一开始是有不愿意参加的,但是没有办法,满足不了每个幼儿的要求。要么让他们自由组合,结伴玩?那不是又回到原来的模样。A:让他们自由组合结伴玩是个好办法,但是玩也应该有个规则才行,他们自由组合选择的游戏,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及时的调整或改进。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形式上要适合室内较安静的游戏。B:对,我们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游戏让幼儿去自由选择,例如:炒黄豆、小鱼游、黑白配、剪刀石头布、聊天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要及时的补充,定期更换。A:可以试试,我想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以上的一段课程审议是一个班级的两位老师针对本班一日活动中喝豆浆的这一特殊环节,相互探讨应该怎样设计,选择怎样的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这个特殊时段。从一开始A老师的自由、宽松,甚至有些乱,B老师的循规蹈矩,不肯放手,到彼此之间发现各自及对方的不足和优势,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改进,相互探讨整合。取精华,去糟粕。逐步形成了既宽松又自由,又井然有序的活动模式。在探讨和审议过程中,两位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筛选和补充,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一次提升。2、定期记录和提议定期记录和提议主要是指班级中的交接班记录。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只有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才能提出,才能发现。班级中的两位老师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但是在实施不同的课程时,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触。这些感触和发现包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己已经尝试和运用过的好的方法和策略,也可以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希望双方有效配合,共同解决,共同进步。4例12005年4月18日下午接班时,值日生小朋友用抹布蘸满水擦桌子,实际上是借擦桌子在玩水,弄得满地都是,一个个津津有味,还有的小朋友则忘了自己是值日生,跑到一边去玩了,极个别的是不愿意参加值日,扫完地时畚箕和扫把随手丢在教室里,没有放回原来的地方,需要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建议幼儿在值日前提醒他们注意事项:1、不玩水。2、值日生共同完成值日。3、把畚箕和扫把放回原处中午大部分幼儿能入睡,起床后棉被叠得整齐,只有少部分幼儿某某、方方需要帮忙。下午体育游戏《过山车》。例2、2005年4月20日下午今天的值日做的较好,值日完成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把扫把、畚箕放回原来的地方,进步较大。天气下雨,下午纸工活动《花蝴蝶》,幼儿作品大部分比较美观,有创意。蒋赏小朋友不肯动手,不够静心。游戏《滚地雷》。例3、2005年4月23下午接班时幼儿都已经用餐完毕,值日也已经完成,扫把、畚箕都按规定的地点放好,餐后活动比较有序。幼儿入睡比较迟,起床时利利有赖床现象。下午游戏《机器人》例1中幼儿在值日时的种种不良习惯是一种显性的表现,班级中的另外一个老师肯定也碰到过,而且也会在过程中教育过,只是没有效果,或是效果不明显,而当班的这位老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但是这个问题是一种习惯问题,需要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从例1中的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到例2中的习惯有所改善到例3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说明了当班教师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在幼儿没有对值日这一环节形成正确的意识和固定的常规(即良好的习惯),当班教师的经验介绍是有助于班级教师的配合教育,共同培养良好的习惯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值日常规。当班教师在发现问题和寻求方法时,是从具体的情境入手,结合幼儿身心,年龄特点,了解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的,在过程中促使老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实践经验,有了这一次次的学习和总结,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补充,专业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提高。(二)、班际审议课程审议不仅局限在班级中也可以是教研组,平行班之间的审议,甚至是幼儿园之间。比较常见、经常性的班际课程审议一般是指平行班之间,教研组内的课程审议,是指针对同一课程领域相同主题内容或针对教研点进行分析,讨论,选择最优化的手段和策略。下面是平行班三个美术老师进行的一5段审议:1、平行班教师之间的口头审议A:今天的美术课上,小朋友的画没有效果。B:怎么啦?是构图太单一,是吗?A:不是的,我总觉得他们的画面色调不是很美,有些杂乱。B:哦,可能是使用油画棒的技巧不够吧。例如在上色时,方形的构图可以用横线或竖线,要求是同一个方向运笔,而圆形的可以用毛线球的笔法完成。A:这是一个方面,我也强调过了,有一些效果,不过最主要的是我发现孩子们的颜色搭配上不是很好,再说我不能把我的意识强加给他们,只能说某某颜色和某某颜色放在一起比较好看。C:你有这样的感觉吗?可我觉得自己总是配不好颜色,画面色调还是小朋友的好看。A:平时我也用大块颜色的卡片介绍给小朋友,告诉他们那些是暖色,那些是冷色,哪些颜色放在一起比较好看,漂亮,但是现在的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经常是想画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我也没办法,看他们很执着,也就算了,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可我心里还是放不下。C:有什么放不下的,我比较尊重他们的选择,严格的说颜色本身并没有好看不好看之分,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心境,每个人对颜色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有个孩子把一棵大树涂成黑色,显然不合我们成人的逻辑,但是我没有责怪或者是说他的树不好看,我问了他为什么树是黑颜色的,他告诉我画的是晚上,树看上去当然是黑色的。听他这么解释,觉得很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A:对,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在作画时对颜色的选择也是不同情绪的表达和宣泄,可以通过画面的色调看出幼儿的情绪和心理,但是作为一幅画总得有一点美感,才有意义吧。C:是的,作为一幅画最好是有美感、又有内容。但是我们都知道幼儿绘画,技能不是我们美术活动要追求的唯一的终极目标,我们更多的是怎样去引导孩子勇于创新、探索,勇于表现。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想象,是一种动态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育。C:还有让幼儿自己去想象,选择和实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幼儿用大红的颜色画了很多漂亮的灯笼拿来给老师看了,很有成就感,他想把灯变的更美一些,带着一种希望很认真的涂底色,可他选择的是同样的大红,开始时我就看见了,没有制止他。他的画面效果是可以预料的,结果过不了多久,他真的拿着他的那幅画眼泪汪汪的对我说:老师,我的灯笼不见了。这样的画面效果给孩子的震动也很大,他觉得他付出了努力,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又急又伤心,教师就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对孩子进行颜色的调试教育,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A:我怎么没有想到,下次
本文标题:加强幼儿园课程审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1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