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质课件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素养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两汉对西域的经营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3.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西汉发展曲线图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建立灭亡鼎盛“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一、西汉初创与“文景之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材料一、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措施?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3.休养生息4.黄老之学直接原因:景帝削藩根本原因:高祖分封同姓王二、西汉的强盛: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丞相权重,威胁皇权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学家。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刘彻晚年郡国形势图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景帝在“七国之乱,中认识到令民私铸的后果不仅仅带来经济问题,而且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大兴兵伐匈奴”,加上皇室用度庞大,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获态。于是在公元前113年进行币制改革,“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五株钱。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制,但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25年,刘秀重建汉朝,随后实现全国统一1.动欲慕古,不切实际。2.性情躁扰,轻于改作。3.刚愎自用,所用非人。政治上:1.设置尚书台,严格控制外戚干政,加强中央集权2.裁并机构及官吏,节省财政支出3.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1.轻徭薄赋,清查垦田、人口2.下诏释放奴隶思想上:1.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四、两汉的文化1.史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乐府诗---上邪2.文学3.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张仲景(东汉):编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人成为“医圣”。华陀(东汉):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进行健身。后人称之为“神医”。《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4.科技上:(东汉)张衡浑象仪地动仪1、水运浑象仪2、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3、地球是圆的,比欧洲早1000多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为中西文化传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4.农业上:《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本文标题:《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5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