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卡尔·罗杰斯四、亚伯拉罕·马斯洛五、乐观体验的心理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业满意度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行为主义的观点:人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人本主义的观点:它假设让人应该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人性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时代精神:反主流文化运动。对社会不满。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在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中很多观点成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的责任2、此时此地3、个体的现象学4、人的成长1、人的责任存在主义的观点: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也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做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只是因为身体上有局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使患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2、此时此地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我们不应该成为过去的牺牲品。反对人的人格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3、个体的现象学人本主义的观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4、人的成长人本主义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通过自我获得发展的过程成称为“成长过程”。(罗杰斯)三、卡尔·罗杰斯1、心理和谐的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心理和谐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能深刻而敏感的体会自己的情感2、焦虑和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焦虑,但必须付出代价。在此过程中,我们会丧失自我,而且不能充分体会生活的丰富。罗杰斯认为:当我们接触到与我们的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人们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与其自我不一致的信息,罗杰斯称其为“潜知觉”。当自我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时,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个体就会体验到“整合失败”。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对教育心理学也带来了重要的冲击,他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中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他同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这个理论与他所称的认知性学习是相对的。3、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结果就是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真实的情感的联系,也不可能成为心理和谐的人。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四、亚伯拉罕·马斯洛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动机和需要层次两种基本需要:匮乏动机成长需要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2安全需要(safety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3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andbelongingnessneed)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4尊重需要(esteemneed)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5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2、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进一步解释需要层次理论是对需要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概括分析。低级需要满足的程度决定这些需要对以后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的文化中,满足每一种需要的方式是不同的。行为是多元动机驱动的结果。3、对心理健康的人的研究他们能够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去改进。比普通人更少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心理健康都具有创造性。能够产生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是什么样的?五、乐观体验的心理1、乐观体验对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投入,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扰他们,这是感受到的是乐观体验。2、日常生活中的乐观体验和快乐只要方法得当,那么任何工作都可以给你涌动体验。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业满意度1、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治疗时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患者,而是提供一种氛围,使患者能够自己帮助自己。2、工作满意度和需要层次理论建立与患者间适当的关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通过反馈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如何完成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任务?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七、评价:Q分类技术Q技术作为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或者技术,在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俄研究研究领域的确有比较广泛的应用。Q分类包括非结构性Q分类和结构性Q分类,前者材料均为描述同一特质但程度不同的陈述,而后者是以某一种或两种变量的分类为基础的不同陈述,根据变量的数量又分为单项结构性Q分类和双向结构性Q分类两种。Q分类技术一种以人为分析单元、着重分析“人际关系”的方法。可用它对个体进行描述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它被用于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自我描述的比较,自我觉知与他人觉知的比较,也可用于分析许多人对某人、某事描述的内部相关。Q-分类技术灵活简便,与理论密切结合,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Q-分类技术搜集的资料可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使其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它特别适宜于探索性的研究,可用来提出和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Q分类技术对患者是否变得完善或者更加接近自我实现的状态很有帮助的一种工具。从Q分类卡片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非常相似。在治疗中,相关系数可以提高。八、人本主义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一)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二)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三)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统合的新构想(四)促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五)推动哲学世界观的积极变革2、批判诚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由于在人性的先天与后天、自然性与社会性等关系的问题上的理解仍有偏差,因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与误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未摆脱自然主义人性论的羁绊(二)渗透个人本位主义精神(三)缺乏实证性的检验和支持九、小结1、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对人格的看法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观点不一致,20世纪50~60年代是这一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本主义起源于欧洲存在主义哲学和几位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2、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责任,强调此时此地,关注人的存在,强调人的成长。3、卡尔·罗杰斯提出了心理和谐的人的概念,根据他的理论,人人都朝着满足和快乐的状态前进,除非被生活的障碍阻挡。4、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当低级需要满足以后,人们就会努力去满足高级需要。5、人本主义理论的最新进展是由契克岑特米哈依完成的,他发现人们用涌动体验来描述生活中最快乐和最有价值的时刻。6、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工作满意度问题,他认为职业应该为个人成长提供机会。7、许多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都使用Q分类卡片技术。他可以使治疗师和患者查明患者的自我形象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8、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关注人格的积极方面,它在心理治疗及其他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对它的主要批评是,非科学的用自由意志解释人的行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家提出的那些很难定义的结构。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一章、人本主义流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7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