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考部分自然地理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3讲地质构造与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考纲解读]1.山地类型: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2.地质构造: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实践意义。3.河流地貌:形成和分布特点。4.我国的地形与地势。考点一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1)背斜、向斜与断层褶皱地质构造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2)断层①概念: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②常见地形: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提示]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2)找水①“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图所示。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图所示。(3)工程建设①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②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如上图所示。[深挖高考命题点][填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2015·山东卷改编)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新↓老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________。①②③④③解析:根据出露地层“C-D-S”由新→老的年龄变化,可以看出是“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构造,③项为背斜构造,④项为向斜构造。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山区的地层剖面图。读图,回答第1题。1.图示地区碎屑物覆盖下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从①到②由老到新B.从②到③由老到新C.①所在的山体因断裂作用形成断块山D.③所在的山体因顶部坚实抗侵蚀形成背斜山B解析:结合岩层分布知,从①到②由新到老,从②到③由老到新。①③所在的山体因顶部坚实抗侵蚀形成向斜山。浮来山因山顶岩石类型在东西两侧30千米内绝无仅有,被古人称为浮来峰、飞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回答2~3题。2.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④③②C3.据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B解析:第2题,首先要结合地质构造图理解新的概念——推覆构造,然后以黑色岩层为参照岩层进行新老关系推断。在没有发生水平挤压时,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最上面的②岩层最新,最下面的①岩层最老,黑色岩层之上的④岩层要比黑色岩层之下的③岩层新。第3题,以地质构造推断,该处岩层先是水平挤压并发生了断裂,之后左边岩块在相对运动中推移到右边岩块之上,经过漫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上覆岩块中破碎的部分被侵蚀掉了,剩下了孤零零的浮来山。[方法指导]岩层新老关系图的判断以下五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图1图2图3图4图5(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1)(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如图2)(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3)(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4)(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图5)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处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读图,回答第4题。4.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向斜谷B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知,图中地形中间海拔高,周围低,地貌形态为山;根据页岩层顶部的高程分析,同一岩层的中心向下凹,是向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和岩层弯曲状况综合判断,图示构造地貌为向斜山。[思维辨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1)、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2)、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3)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1.地质剖面图判读关键与信息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图中①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②处在水平方向上自中心向左右两侧,岩层由老到新排列。(2)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3)②处上覆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图中②处缺失c、b、a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3.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4.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典例名师指妙招][例]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或沉积物按形成的早晚排序,正确的是()A.花岗岩、砾岩、页岩、沉积物B.砾岩、页岩、花岗岩、沉积物C.砾岩、页岩、沉积物、花岗岩D.沉积物、页岩、砾岩、花岗岩B(2)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断层北侧的岩层相对上升B.甲处山谷由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C.乙处为年轻的背斜山D.丙处易出露泉水D[名师指导解题]1.名师指点本图名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例为各种岩石。2.信息提取考点二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1.各河段地貌的类型及成因2.河谷的发育过程3.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具体如下: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深挖高考命题点]1.[填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三角洲土壤盐渍化________,三角洲扩展速度________。(2016·天津卷改编)加剧减慢解析: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可能倒灌形成咸潮,入侵海岸地带、加剧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三角洲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而成的,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则挟带的泥沙会相应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会减慢。2.[判断]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2015·北京卷改编)(1)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2)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3)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4)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解析:根据图中地表水的流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根据引水渠水流的方向可以判断地势北高南低;山前冲积
本文标题:2018年通用课标版高考地理大第1轮复习13地质构造与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8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