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让“不可爱”的孩子可爱起来
让“不可爱”的孩子可爱起来——记一个适应不良孩子的辅导一、美丽期待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作为国王,他却执意不娶凡俗女子,唯钟情于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因为在这件作品中,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幕之情。此事感动了爱神阿芙逻狄蒂,终于赋予少女以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感动天神,创造奇迹。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对我们的学生倾注我们全身心的关心、期待、鼓舞。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平时“不可爱”的孩子会可爱起来。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思想,在关注身边的孩子,尝试着寻找打开每个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二、社会现状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实证研究发现,55%的被调查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不良行为,这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在学生的成长生活中,适应不良行为已经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成长的现代家庭中,适应不良行为已经更早的在小学生中显现出来。一些孩子,本应有的可爱、善良、正直的一面,因为自身适应不良行为的限制,掩盖了他们身上的“亮点”。抱着对孩子们的美丽期待,我坚持这类孩子的辅导策略探索,想让那些看起来“不可爱”的孩子变得可爱起来。三、研究实录(一)研究对象背景分析姓名:阳阳;性别:男;知识技能:优秀;学习情况:一般,没有学习障碍。家庭教育:父亲,省级干部;母亲,省级干部。父母学历,本科以上,家境宽裕。家庭教育比较开放,以儿子的喜怒哀乐为中心。被研究对象个性特点:个性开朗外向,典型的胆汁质,学习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的批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导致有较强的攻击力。优点:个性爽朗,喜形于色,乐意与大家交朋友。关心热爱班级,集体荣誉感强。缺点:因为人际交往障碍,很多时候,会让同学误会在欺负人,从而不乐意与他交朋友,也害怕与他在一起。在与别人交往时,遇到矛盾,只会用暴力解决,而不会思考,2用合适的方法解决。(二)研究辅导过程初次见面:他是我一年级新接班的时候就直接从幼儿园送上来的孩子。第一次看到他,一个虎头虎脑,很有男孩子气概的形象映入眼帘,一下子就让人非常喜欢,感觉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刚进行新生适应性活动时,他就很喜欢在班主任老师前表现自己,总能遵守纪律,又能像个负责的小老师一样,维护班级次序。适应活动中的几天得到了班主任的肯定,也和班主任老师熟络了关系。在后面几天的课上,他会很乐意听从你的安排,一堂课也能遵守纪律的上完。几次课上下来,很快,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在活动课上,他偶尔有不遵守纪律的一面,也愿意接受我的批评和指正。但从同一个幼儿园同班的同学那里得到消息,阳阳在幼儿园是出了名的打架高手,很多小朋友都被欺负过,连幼儿园老师都不喜欢他。这样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满是灵气。这么可爱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传闻,说他如何淘气。我开始有些疑惑。随着接触时间的拉长,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才发现更多的问题。他并不是我看起来,只有可爱,没有烦恼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育呢?如何让他成为一个真正可爱的孩子呢?我开始关注对他的辅导策略探索。契机之一:暴露问题阳阳原来是一个很喜欢捉弄同学的人。跟他相处才一个星期,我终于领教到他的水平。我前脚才刚从教室走出,回到办公室,后脚学生就来办公室报告,“阳阳,在教室里,欺负谁,把谁给弄哭了。”我不得不回到教室,处理这些问题。因为自己没有亲眼看到他欺负别人,所以,想来孩子们之间,总有磕磕碰碰的事。所以,在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宽容的教育他,同时也做好受害同学的安抚。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他的“欺负同学”。才对他的行为意识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天在做课中操的时候,大家很开心的在教室里动动胳膊,伸伸腿做操。我正站在教室前面带着大家,就一会儿,看到小可做操时,做伸手运动,不小心把手打开了一些,伸到了阳阳的桌子上。在同学之间,尤其是做操的时候,这样的碰撞很正常,而且,小可明显没有碰到阳阳的身上。虽然,小可的表情,是想故意逗逗阳阳的样子。但后面发生的事,让我意想不到,只看见阳阳从铅笔盒里取出一支尖尖的铅笔,等着小可再次把手伸过来,就直接戳了上去。女孩子一委屈,就呜呜哭起来。这一简单的过程,我全部看在眼里。小可马上哭着来告状。辅导策略:3在批评他之前,先冷静的反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估摸着,他的心理是反感别人来招惹自己,侵犯自己的“领土”。在辅导过程中,我注重倾听他们各自的想法。……问阳阳:“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不喜欢她伸过来,这是我的桌子。”我说:“没有说桌子不是你的,只是奇怪,人家这样又不是故意的,你下手这么重,难道没有感觉吗?”(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他认识错误。)他说:“谁要她伸过来的!”(他避开问题的实质,心里有些心虚了。)我开始把问题扩大化看:“今天你运气很好,戳了一下,没有把皮戳破,没有流血,如果今天把人家的手戳出血了,怎么办?那你可得带同学去看病。同学也会不喜欢你,说:看,又是阳阳在欺负同学。”(我在说这话时发现,他脸上有一丝的不安。)我话语一转:“其实,你知道,老师是很信任你的,经常让你管活动课的纪律。你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淘气的事,同学们对你的印象已经改变了很多,对你也信任了很多,大家都知道你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孩子,如果像今天这样的事,多发生几次,你说,大家还会相信你吗?还会给你机会吗?”(我开始站在他的角度,帮助他分析情况,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他摇摇头,不再给自己找借口了。(我感到他心理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情况。)……我微笑着对他说:“相信你能好好想一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想说:“我要去找小可道歉。”“你还可以怎么样说呢?是不是,让她再给你一次机会,以后都会对同学很友好,当然也可以给她提意见,让她下次尽量不要把手伸到你面前。嗯?”我询问的眼神,看看他,阳阳很赞成的点点头,“好的。”(用建议的方式,指导他如何与同学交往。)这只是初次认识他问题存在的一个小插曲,可能在以前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大家一个、两个都到老师那里告状,大家都认为他淘气捣蛋、欺负同学。如果,我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不换位思考的替他想想当时的感受,那么一味的指责,一味的批评,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更不能让他心服口服。因为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认真倾听,要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并摆正自己的立场,让他知道老师也是站在他这边,老师的话都是为他在着想。对他的信赖、尊重和接纳,让他对我产生信任的归属感。4契机之二:矛盾迸发2006年十一月的一天,最近几天,冷空气来临,大家都感到很冷。正当我忙于批改学生回家作业之时,只听到我们班的学生急忙忙冲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不好了。阳阳把一桶水倒到小辉身上去了。把小辉的衣服全弄湿了。”我呆了一秒,马上问:“人呢?这节什么课?”学生:“在教室里,是美术课。”我马上站起身,冲进教室,美术老师在一旁看着班上这两个淘气的孩子,束手无策,班上其他的孩子又乱成一团。我一进教室,马上有人七嘴八舌的向我汇报,阳阳怎么不好,把小辉的衣服弄湿了。我让大家安静一下,赶紧把两个孩子带出了教室,来到办公室。小辉被水扑的头发有点湿,衣服较多的地方湿了,还好是一件外套,而且是防水的外套,里面的衣服都没有湿。我先没有去理阳阳。而是先把小辉湿的衣服脱掉,把头发用毛巾擦干,在办公室找了件保暖的外套。一切安置好,先向他们两个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大致如下:小辉今天上美术课没有带美术工具,所以大家开始画画时,他就没事可做,又不愿坐在位置上,就开始在教室里东看西看。刚好走到阳阳的座位边,阳阳在认真的画画,桌上边放着一桶脏的水,小辉走过,这桶水就倒翻了,脏水又把阳阳的桌子,书包全部弄湿了。阳阳要求小辉跟他道歉,小辉想想也没什么,就道歉了。阳阳想想,还是觉得自己吃亏了,又要小辉去拿抹布,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小辉拿了抹布,把阳阳的桌子擦干净了,阳阳想想还是不乐意了。觉得自己吃亏了,就让小辉把他的书包擦干净,小辉没同意。阳阳又提出要小辉赔钱,小辉也没同意。阳阳要小辉替他去换一桶干净的水,小辉还是没同意。阳阳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小辉也回到自己座位去了。阳阳的几个要求都被拒绝后,只有自己去换水,走出教室前,到小辉的桌子旁边,就把小辉的书包拿起,拎到教室外面的走廊,扔在那里。等到他换了半桶水回到教室,发现自己的书包被人扔在教室的讲台前面。等他知道是小辉干时,想都没想,就把手上的半桶水倒到了小辉的身上。辅导策略:我发现,这件事情有些复杂,是两个孩子间处理矛盾的策略问题。而这两个孩子都是个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所以,决定让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比较合适。我让他们两个对这件事,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谈谈自己的对错。我想,直接说他们各自错误的地方,大家心情都不好。不会看见自己不对的地方,只会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让他们每个人自己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肯定自己的判断。阳阳说:“我把他衣服泼水泼湿了,是我不对。但是他先把桌子、把我书包弄湿的。”5我点点头,肯定阳阳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小辉说:“我把他书包弄湿了,是我不小心的。我跟他道过歉了。他也把我书包扔到外面去了。还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我也点点头,觉得两个人都看到自己不对的一面,但都不愿意承担所有责任。都把自己的问题过于淡化,把别人的问题过于强调。于是,我决定把问题细小化。我把两人的矛盾焦点一步步来看:(1)小辉上课随意离开座位,不小心把阳阳的水桶倒翻,弄湿了阳阳的书包,课桌。谁对谁错?小辉错。他俩都这么认为。(2)阳阳要求小辉给他擦干课桌,提出要赔50元,小辉没答应。谁对谁错?阳阳本来要求小辉擦干的要求是可以的,但提出赔偿是不合理的。阳阳有些不高兴了。但也意识到是自己不对。(3)阳阳自己去打水,把小辉的书包扔到教室外面。谁对谁错?本来阳阳是对的,大量的气度,想想算了。但又把小辉书包扔掉,又挑起了事端。(4)小辉不甘心,把自己书包拿回,又把阳阳的书包扔到教室前面。谁对谁错?如果小辉大方点,想想算了,自己捡回书包好了。那么矛盾也就化解了。所以,本来小辉是对的,这样一来,又挑起了矛盾。(5)阳阳捡回自己的书包,把水桶的水泼到小辉身上。谁对谁错?阳阳就此打住,两个人的矛盾也就没有了。但阳阳不假思索的,把水倒到小辉身上去,就把错误犯大了。当把事情,分解成一小节一小节,再来评价两个人的对与错。显然他们心理能够承受的多。都认识到各个环节中,自己言行的对与错。情绪也没有开始时那样激动。分解后,我让他们逐步评价自己的言行,最后来总评这件事的对错。阳阳说:“我是大错,这么冷的天把水泼到他身上。他是小错,把我书包弄湿了。”小辉听了,也点点头。我感受到,孩子的是非观点还是很清楚的。具体到能分出大错,小错之分。很多时候,他们没有这么冷静的思考,行动上的鲁莽,不善于交流的个性,使得两个人都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让别人看起来,那么的“不可爱”。契机之三:发现“亮点”阳阳很多时候确实让老师感到焦头烂额,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很多“亮点”。开学初,班级大扫除。阳阳第一带来了劳动工具,还带来了洗手液,说是给班级同学用。等老师分配完任务,只见阳阳忙前忙后,不仅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又好又快,还一定要帮着老师做事,一点没有独生子女的娇气。我抓住这一机会,在班级劳动结束后,对阳阳进行了全班性表扬。阳阳激动的坐得十分端正。6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只要发现阳阳为班级同学提供面巾纸、为班级抬水、劳动特别积极等。我都能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他。阳阳也更受鼓舞。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发现他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是源于年级跑步比赛。三年级的接力赛,三年级两个班级比赛中,因为隔壁班有违规的地方,我们班输了比赛。谁想,比赛结束,阳阳这样一个男子汉,坐在教室里,“呜呜”大哭,惹得班上的同学都哭了起来。哭完了,还不算。阳阳和几位同学去找评委评理去了。结果,评委同意重新比赛
本文标题:让“不可爱”的孩子可爱起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8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