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甲藻门Pyrrophyta本章重点门的特征;常见种属特征;甲片式;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在渔业养殖生态中的作用一、生态分布为海水中主要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放出鱼毒素。淡水种类可生长在池塘、湖泊等水体中。二、体制及体形大多数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针形,少数丝状体。大多数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海水种),并常具有角或刺,宽卵圆形,细胞左右不对称。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1.细胞壁(1)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2)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表质)。2.原生质体(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特殊的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多甲藻素。(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4)蛋白核:数个。(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圆形或椭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纺锤体,并且具碱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核,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3.纵沟与横沟(1)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上方或下方,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各称上甲和下甲。(2)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也可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右旋左旋4.鞭毛: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不等鞭毛类),从纵横沟的相交处发出,一条环绕横沟中。5.贮存物质:淀粉、脂肪(油滴)。翅甲藻属Dinophysis原甲藻属Prorocentrum夜光藻属Noctiluca裸甲藻属Gymnodinium薄甲藻属Glenodinium多甲藻属Peridinium角藻属Ceratium膝沟藻属Goniaulax四、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四、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1.纵裂甲藻纲:海水产,壁左右两片合成,无纵横沟,二条鞭毛着生于细胞顶端。纵裂甲藻属Pleramonas:特征同上。主要代表为:啮蚀纵裂甲藻Pleromonaerosa:细胞呈卵形,前端略凹入,2条带状鞭毛由此生出。细胞壁薄,分成左右大小不等的两瓣。色素体大,片状。有蛋白核。以细胞纵分裂生殖。原甲藻属Prorocentrum:细胞卵形或略呈心形,左右侧扁。鞭毛2条,自细胞前端两半壳之间伸出。在鞭毛孔旁两半壳之间或在一个壳上,有一齿状突起。壳面上除纵裂线两侧外,布满孔状纹。鞭毛基部有1细胞核或1-2个液泡。色素体两个,片状侧生或者粒状。海洋原甲藻P.micans,细胞侧扁,呈瓜子形。长约50μm。本种分布较广。在我国沿岸是牡蛎、幼鱼的饵料。大量生殖可形成赤潮,是太平洋东岸形成赤潮的重要种类。大量生殖时有发光现象。卵甲藻属Exuviella(图7-6):细胞椭圆形,前端比后端略窄些,左右侧扁,与前属区别是没有齿状突起,仅在鞭毛孔周围有一圈很小的齿状突。滨海卵甲藻(海生卵甲藻)E.marina细胞长36-50μm,本种为世界种,分布广泛。除近岸浮游生活外,有时栖息于海滩上。2.横裂甲藻纲:共分5个目,以多甲藻目为主(裸甲藻亚目和多甲藻亚目)。(1)裸甲藻亚目:细胞裸露或具有薄的许多相同多角形小片组成壁。裸甲藻属(裸环藻属)(Gymnodinium):卵形、圆形或椭圆形。大多两侧对称。细胞裸出或仅具周质膜,表面光滑。横沟位于细胞中部,绕细胞一周;纵沟仅在下甲或略上升于上甲部分。细胞上、下两端钝圆,上、下甲基本等大或不等大。多背腹扁平。呈黄褐色。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可做饵料。多甲藻属(Peridinium):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背部明显突出,腹部直或凹入,纵横沟明显,核位于细胞中部,体外甲片明显。色素体多个,颗粒状、周生,黄褐色或红褐色。大量繁殖使水呈棕红色,对鱼有害。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角甲藻属(Ceratium):单细胞或连成群体,有明显被甲,细胞具1个顶角,2-3个底角。体背腹扁平,横沟几位于细胞中央,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纵沟和横沟相交处生出2条不等长鞭毛,一条沿着纵沟,另一条环绕着横沟。细胞壁由许多一定形状的纤维质小板片组成。薄甲藻(光甲藻)属(Glenodinium):单细胞,球形或长卵形,近两侧对称,横断面圆形、肾形;具明显壁,大多为整块,板片平滑,有时具乳头状突起,板片结构不明显;横沟位于细胞中部,偏下甲,纵横沟明显。翅甲藻属Dinophysis:细胞横沟的边翅斜伸向前,成漏斗型。壳面有孔纹,色素体黄绿色。主要有尖翅甲藻D.acuta,具尾翅甲藻D.caudata等。夜光藻属Noctiluca:特征同科。夜光藻N.scientillans:单细胞,球形,直径可达1-2mm,肉眼可见。纵沟与口沟相通,末端生出1条触手,2条鞭毛均退化。细胞中央有1大液泡。细胞核一个。原生质浓集于口沟附近,呈黄色,原生质丝呈放射状。细胞无色或绿色,当夜光藻大量密集时则可形成粉红色的赤潮。为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夜光藻受海浪冲击夜晚会闪闪发光,也为海洋发光现象的主要发光生物,夜光藻分布极广,除寒带海区外,遍及世界各海区。我国整个近海都可大量采到,而以河口附近数量更高。膝沟藻属Goniaulax:细胞形态与多甲藻属相似,不同之处是,本属有1块小的延长的副顶端板,纵沟直达顶部。膝沟藻属多分布海洋中,多边膝沟藻G.polyedra:细胞前端略尖,后部钝圆,末端有2至多个小短刺。甲片程式为3′,6″,6″′,1p,1〞〞。淡水中仅有尖尾膝沟藻Gapiculata.五、甲片式:甲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分类上的依据。上甲板片:(P)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个明显的小孔。1p(′;Ap)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即上甲顶部板片)。4′(″;P)沟前板——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7″(a)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2—3a下甲板片:(″″)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2″″(′″)沟后板——下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5′″(p)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3P(G)横沟有3块板片。G1、G2、G3(V)纵沟有6块板片。V61P、4’、2-3a、7’’、3G、5’’’、2’’’’、6V甲片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板式、甲片式。一般自左向背向右排列:如多甲藻Peridinium的板式(P78):顶板—前间插板—沟前板:4′—2—3a—7″沟前板——底板:5’’’—2’’’’上甲板片:顶孔板apicalporeplate:位于顶端,中间有一明显的孔,以P表示。顶板apicalplate:围绕顶孔板的板片,以´或AP表示。沟前板Precingularplate:位上锥部横沟上面的板片,以或P表示。前间插板anteriorintercalary: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以a表示。下甲板片:沟后板Postcingularplate:位下锥部,横沟下面的板片。以″′表示。底板antapicalplate:下锥部末端的板片,以〞〞表示。后间插板Posteriorintercalaryplate: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以p表示。横沟:通常由3块板片组成,以G表示。纵沟(即腹区):一般由6块板片组成,以V表示,6块板片分别为左前板la和右前板ra,左鞭毛孔板lf和右鞭毛孔板rf,连结板co和后围板po。六、繁殖:横分裂,斜向纵分裂七、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区别隐藻甲藻1.核2.色素3.沟4.鞭毛5.繁殖真核,位于细胞后部异黄素口沟或纵沟2条,侧生,从口沟发出纵分裂间核,位于细胞中部甲藻素,多甲藻素纵沟和横沟2条,从纵横沟交界处发出横分裂,斜向分裂八、生态分布和意义(1)甲藻分布十分广泛,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多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海区,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甲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指标。甲藻同硅藻一样,也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之一。淡水中甲藻的种类不及海洋多,但有些种类可在鱼池中大量生殖,形成优势种群,如真蓝裸甲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素有“奶油面包”之称。光甲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成份,其光合产氧对丰富水中溶氧,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八、生态分布和意义(2)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对渔业危害很大。夜光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有些甲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Gymnodiniumbreve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有些种类对鱼类、贝类不造成致命影响,但毒素可在它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不少甲藻具有发光能力,特别夜光藻,细胞个体大,是研究发光生理的良好材料。甲藻是间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它们的形成、分类研究,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九、本章习题1.熟记和理解甲藻门主要特征。2.比较各属的主要特征。3.区分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4.写出甲藻的甲片式及其作用。第八章裸藻门Euglenophyta本章重点门与属特征生态分布作为指示生物的意义一、生态分布:该门约80属800种。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在有机物丰富的小型水体中或积水池塘中大量繁殖,漂浮于水面形成水华,使水着色;在污水、水塘、泥土中、沼泽地都可以生长,也可固着在浮游动物和其它植物上生长少数在酸性沼泽泥碳水池中生长(pH1—4)。二、体制及体形单细胞:大多数为运动种类,少数营固着生活。纺锤形、椭圆形、片状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1.细胞壁:无真正细胞壁,细胞裸露仅具表质。表质:柔软——藻体可以变形。坚硬——藻体不变形。表质上具有螺旋形或点线纹,有的体外具囊壳,与细胞不相连。囊壳为铁质沉淀,囊壳表面光滑或有颗粒或瘤状突、刺孔等。2.原生质体(1)色素:叶绿素a、b和β—胡萝卜素,某些种类还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2)藻体颜色:绿色,少数呈血红色。(3)色素体:盘状、片状和星状。(4)核:大核1个,小核1——多个,球形、椭圆形、长圆形。(5)蛋白核:有或无。(6)眼点、储蓄胞、伸缩胞、杆状器:眼点:在储蓄胞附近,对光有感应;无色种类没有眼点。储蓄胞:位于胞咽下,为排泄废物的出路。伸缩胞:在储蓄胞附近,收集体内的废物送到储蓄胞,有调节水分的作用。杆状器:胞咽附近呈棒状结构。(7)鞭毛:1条顶生,少数2条,罕见3条。(8)贮存物质:裸藻淀粉(副淀粉,为非水溶性多糖),并兼有脂肪。形状:呈球形、盘形、环形和杆形等,为分类的依据。四、繁殖:以细胞分裂为主,在不良环境下形成孢囊。五、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裸藻纲——裸藻目1.裸藻属(Eug1ea):单细胞,呈绿色,少数种类红色,长可达50μm。细胞纺锤形或卵形,有些种类体后端延伸成尖尾。表质柔软,细胞易变形,表质上具有螺旋形线纹。体前端具1条鞭毛。眼点1个,桔红色。具各种形状的裸藻淀粉。2.扁裸藻属(Phacus):单细胞,体绿色扁平、叶片状,有的螺旋形扭转或后端成尾状。表质坚硬,具有纵向排列或螺旋形的线纹,不易变形。色素体盘状,裸藻淀粉为环状、圆盘状和球状等。具1条鞭毛。眼点桔红色。3.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单细胞,具1条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外具囊壳,其表面光滑或有点纹、孔纹、颗粒或棘刺等,囊壳球形、卵圆形、椭圆形和纺锤形,有的壳前端延长成颈,一般幼体无色,成体为棕红色。4.柄裸藻属(胶柄藻属)(Colacium):细胞卵形、纺锤形,外有一层胶质包被,细胞前端具一胶柄,分枝或不分枝,可附着于浮游动物体上;眼点明显,该属无鞭毛。六、经济意义1.作鱼饵。2.大量出现,做肥水指标。3.指示生物: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指示生物,并可净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质。4.在有机物多的水体中大量繁殖,增加氧气,使有机物迅速分解,从而加速了水体的自净作用。5.关于裸藻消化问题的争议:血红裸藻可以消化,扁裸藻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消化,裸藻可能不易消化。
本文标题:甲、裸藻门-HJJ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0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