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语》《国语》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左丘明作。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齐、晋、郑、楚、吴和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990年--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简介史书体例•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战国策》。•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时期形势图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公元前497到公元前465年在位。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5000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与吴媾和(讲和),卑事夫差,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掉吴国的故事。栖()于会()稽贾()人资絺()蓑()笠暴()露请更()所恶()宦()士句()无鄞()豚()饩()疾疹()餔()歠()衣()水犀()囿()kuàiɡǔɡēnɡpùɡōuyì读准字音qīchīsuōwùhuànyíntúnxìchènbǔchuòxīyòu第一自然段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使动用法,使……撤退驻守、退守。向,介词于是,就介词,和、跟、同积蓄,储备名词作动词,发大水目的连词,来管理即使转折连词,然而古:武士。今:帮凶、坏人的党羽。连词,表并列第一自然段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已经这样以后无乃……乎:固定句式,表推测。恐怕(只怕)……吧才如果,假如子是加在人名或官名之前的尊敬之词宾语前置句,有何后,即有什么晚的?这段文字提到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两个人物。勾践、文种段意?勾践临危求贤,文种临危受命。第二自然段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不可(与之成),省略句在,这种局面段意?伍子胥深谋远虑,为国家利益着想,但吴王夫差不采纳。这段文字提到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两个人物。夫差伍子胥第三自然段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过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如果,假如比宾语前置句。在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必前置。正确语序为:又求何焉?使动用法,使……屈服翻译这段文字提到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两个人物。夫差太宰嚭段意?越国用美人贿赂太宰嚭,太宰嚭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吴王夫差却听信太宰嚭。第四自然段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自己连词,表转折,却导致,以致在改变(治国政策),此句为省略句。慰问翻译使……暴露第四自然段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翻译去掉,除掉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的事”恭卑侍奉,服侍帝王的仆隶,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做奴仆”或“派……做奴仆”到段意:勾践抚恤国人,卑事夫差段意?课堂检测服苟于与第四自然段暴露更吊宦第三自然段又何求焉?判断句式并翻译:宾语前置句又求何焉,又求什么呢?第五自然段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生息,繁殖)。于是招致,召集连词,并且像……一样同“率”“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的习惯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各位”等生息,繁殖翻译来,目的连词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五自然段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通“娶”古:男子,今:妻子的配偶同“娩”发放,赠送的粮食第五自然段生三人,公与之母;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免除自己第五自然段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那些使……整洁使……美丽使……吃饱同“磨砺”,磨练在名词作动词,为……举行礼仪在庙堂,名词作状语和,连词用,介词连词,表修饰关系国之孺子之游者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国家出游的年轻人。第五自然段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段意:勾践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段意:?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种的粮食。第六自然段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哪里还知道什么是羞耻呢?)请姑无庸战!”助词,用于时间词语后,不必译出使……遭受耻辱,使动用法为……报仇第六自然段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连词。如果,假如。表假设关系。请允许我们再打一战招致,召集自己担忧第六自然段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刑。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则有常刑。”赞成段意?段意:越王勾践深得人心,国人两次请战。勾践发令“进则赏,退则刑”,攻打吴国。第七自然段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于)郊败之。遂灭吴。因此名词作状语,在郊外段意?段意:越国军民同心,终于打败吴国。回顾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3)勾践临危求贤,文种定美人计求和,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进谏,轻信太宰嚭与吴达成和解。第二部分:(4-5)写越王勾践对外卑事夫差,对内认罪以安抚百姓,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富国强兵。第三部分:(6-7)越王勾践深得人心,国人两次请战。勾践发令“进则赏,退则刑”,攻打吴国,全国同仇敌忾(Kài),一举灭吴。分析人物形象勾践勾践败而不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检讨,并且勇于改正,勇于听取别人的建议,知人善任(文种)。对内体恤百姓,与百姓同甘共苦。对外能够忍辱负重,麻痹吴王夫差,以图东山再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勾践是一个成功的国君,成熟的政治家。太史公(司马迁)对勾践的评价太史公说“夏禹的功劳很大,疏导了九条大河,安定了九州大地,一直到今天都平安无事。到了他的后裔勾践,辛苦劳作,深谋远思,终于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向北进军征讨中原,尊奉周室,号称霸王。谁说勾践不贤能!这大概也有夏禹的遗风吧。欲知详情,请课下阅读《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文种一个国家的贤臣。他以国家大局为重,足智多谋,长于辞令,善于进谏。文种的结局勾践将吴国灭掉,后来号称霸王。范蠡于是离开了越王,从齐国给大夫文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与之共享乐”。文种看过信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伤文种将要作乱,越王就赏赐给种一把剑,于是文种自杀身亡。欲知详情,请课下阅读《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夫差一个有勇少谋的君主。不纳忠言,听信佞(nìng)臣。伍子胥一个失败的忠臣。他忠心耿耿(gěng),深谋远虑,力谏君主,但不被采纳。一个贪图美色的奸佞之臣。他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巧言惑君。太宰嚭欲知他们的命运最后如何,请课下阅读《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司马迁对勾践的评价太史公说“夏禹的功劳很大,疏导了九条大河,安定了九州大地,一直到今天都平安无事。到了他的后裔勾践,辛苦劳作,深谋远思,终于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向北进军征讨中原,尊奉周室,号称霸王。谁说勾践不贤能!这大概也有夏禹的遗风吧。
本文标题: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3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