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导学案系列汇总(共40课时)-推荐文档
1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型:新授课主编:XXX审核:XXX编号:01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了解化学的作用。3.了解化学的发展史。二.新知预习(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1~4后填空)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仅要研究,还要研究和创造。2.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的科学。3.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他们的重要结论是: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中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4.门捷列夫发现了并编制了,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5.近年来,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三.探究演练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2.下列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②为什么长期喝纯净水不利于健康③顺风骑车为什么省力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⑤为什么化工厂的烟囱会污染环境,损害健康⑥自行车上的铁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3.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法拉弟四.拓展提升1.下列生产属于化学工艺的是()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3.由废弃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A.禁止使用塑料制品B.不滥用塑料制品C.回收利用废弃塑料D.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五.知识整理与反思1.化学研究的对象。2.化学的作用。3.化学发展史。六.成果检测1.教材第4页图8中漂亮的金丝雀之所以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中是因为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的性质是()A.绝热B.导电C.导热D.隔水透气2.下列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治理环境污染3.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A.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B.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C.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2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编:XXX审核:XXX编号:02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它判断常见的物质变化。2.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会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新知预习(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6~8后填空)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如水结冰、汽油、蜡烛受热等。物理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的改变。2.化学变化是指变化,也叫化学。如钢铁,木材等。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等现象。三.探究演练【探究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问题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提示:做化学实验时,利用感觉器官重点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液态的水液态的水②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状的胆矾③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④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问题2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可知,实验1、2发生的是,其共同特征是。实验3、4发生的是,其共同特征是。由此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问题3如何判断物质是发生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呢?(想一想)能不能通过现象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呢?如:①白炽灯通电放热发光;②汽车轮胎发生爆炸;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④降温加压无色的氧气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它们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是发生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唯一方法(判断依据)是。四.拓展提升1.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3.(填序号)在以下生活里常见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①撕碎白纸;②用玻璃刀切割玻璃;③冰雪融化;④鸡蛋变臭;⑤用粮食酿酒;⑥木材燃烧;⑦面包发霉;⑧干冰升华;⑨白炽灯通电后变烫。五.知识整理与反思物质的变化分为和,其本质区别为。六.成果检测1.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D.颜色改变了2.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3A.西瓜榨成西瓜汁B.铝块被压制成铝箔C.石蜡熔化成蜡油D.用玉米酿制酒精3.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B.燃烧C.发光发热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而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黄铜生锈,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红磷燃烧C.胆矾研碎,酒精燃烧D.食物腐烂,金属导电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编:XXX审核:XXX编号:03一.知识链接1.物质的变化分为和,其本质区别为。2.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火药爆炸B.衣服晾干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二.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三.新知预习(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8~9后填空)1.化学性质是,如:。物理性质是,如:。它包括、、、、、、等。2.物质的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映。3.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四.探究演练问题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表一:类别气体颜色气味状态氧气二氧化碳表二:类别气体伸入点燃的木条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氧气二氧化碳点拨:氧气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讨论与交流:你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吗?试描述鉴别的方法。问题2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方法。⑴物理性质可由感觉器官感知或仪器测定得出,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⑵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内容表述不同:物理性质有哪些方面?化学性质有哪些方面?请尝试描述一下。物理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包括。【针对性训练】考试专用纸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片状B.不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4问题3怎样区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⑴变化是指一个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重在“变”,常用动词表示。⑵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常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易、不易、会、不会、是、难、有、呈”等词语描述。物质的变化加上这些词语就是物质的性质。如:玻璃破碎()→玻璃易破碎(),钢铁生锈()→钢铁会生锈()。五.拓展提升1.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A.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C.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D.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3.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下列物质(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⑴酒精和水;⑵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⑶酱油和醋;⑷铜丝和铝丝;⑸铁块和铝块(同体积的)。六.知识整理与反思物质的性质分为和。七.成果检测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能传热导电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用金钢石制作刀具D.用钢材制铁轨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颜色B.状态C.硬度D.可燃性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状态、熔点B.硬度、密度C.溶解性、可燃性D.导电性、挥发性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属于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发光;④冰雪融化;⑤氧气不易溶于水;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鸡蛋会变臭;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编:XXX审核:XXX编号:04一.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二.新知预习(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11~14后填空)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2.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②关注物质的;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的解释和讨论。三.探究演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课本P12~13,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然后完成下表。5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与解释1.点燃前:⑴观察蜡烛;⑵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色体,气味。于水,在水面石蜡的密度比水。2.燃着时:⑴观察蜡烛火焰的特点以及燃烧时发生的变化。火焰分为层,最明亮,层最暗。受热并。蜡烛燃烧既有,又有。⑵取一根火柴平放在火焰中,约一秒后取出。火柴梗两端,中间。说明火焰的温度最高,温度最低的是。⑶取一只干冷烧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3.熄灭蜡烛,再立即点白烟。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能。白烟是石蜡的,有性。四.拓展提升1.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这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2.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为什么外壁有水珠形成?五.知识整理与反思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2.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六.成果检测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那么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3.问题:蜡烛燃烧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A.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假设不成立。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
本文标题:(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导学案系列汇总(共40课时)-推荐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4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