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7岁,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学习一年,从那时起形成一个习惯:花钱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传记作者麦克莱伦说:“这是他一生的特点”。后来他转学去柏林大学,五年中改换了10次住房,消费了大量酒、咖啡和胡椒粉,并且“几次求债”。他父亲指责他“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而“最富有的人一年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24岁,他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宣布与母亲断决关系从而断了一切来自家庭的经济援助。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的初期生活是异常悲惨的,因为交不上5英镑的欠款,燕妮和孩子被房东逐出。1852年似乎是最为糟糕的一年,2月份马克思甚至不能出门了,因为外衣进了当铺。连小女儿的丧葬费都是借来的。令传记作者疑惑的是,该年度各方捐赠给马克思的钱当有150英镑,在当时的生活水平中,150英镑对于一个有三个孩子的中等偏低的家庭来说应该是足够了。他的家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什么也剩不下。1856年,燕妮从苏格兰一个伯父那里继承了大约150英镑。母亲逝世使她继承了另外120英镑。所有的钱都用来还旧债、布置新房子。布置完之后,很典型地,马克思又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第一季度的房租了。马克思是革命家、理论家和新闻工作者,只有第三种身份才有一些收入。马克思的收入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为报刊、杂志撰写通讯与评论,所得时多时少,视经济形势而定,最好光景约可满足家用的三分之一;二是求助父母及接受遗产;三是朋友的资助,如好友威廉.沃尔弗的遗赠,以及恩格斯的长期资助。其中,恩格斯的资助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恩格斯的资助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马克思。支出方面则是马克思的一个大问题,从小他的父母一直为之担忧。他花钱大手大脚,“按需支出”,并且不会理财。同样一笔收入,若能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也许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但他总会搞得入不敷出、苦不堪言。因此,他在初到英国的十余年间生活过得相当艰难。马克思的爱情故事卡尔•马克思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他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们又继续互相等待。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马克思到克罗茨纳赫与燕妮举行了婚礼。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她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同时,她还不得不同她的几个贵族亲戚进行十分折磨人的斗争。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的为了要让她快活些。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象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象是即将永别的人。”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黑格尔-朴素的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贡献是创立了系统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他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把绝对精神当作第一性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均由它而派生。他认为绝对精神处于辩证的发展过程中,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研究这三个阶段的学问分别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些构成了其哲学的基本体系。《精神现象学》。这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是他的哲学体系的导论,通过对意识诸形态的考察,论证了他的哲学体系的必要性。他在此论述了真理在于实体就是主体,真理是矛盾发展即否定性的辩证法,真理是全体、是体系,真理和谬误相互联系的辩证法,以及关于异化和劳动的思想。黑格尔还阐述了意识的八个发展阶段或形态。逻辑学。这是对绝对精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作为纯粹抽象概念运动发展的描述。它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个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同一的思想。自然哲学。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由于绝对理念的推动使自然界经历了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三个阶段。黑格尔鄙视物质,反对进化论,因而其自然哲学较少合理因素,但仍然含有若干辩证法的思想。精神哲学。精神哲学表明绝对精神由外在化而返回自身并最终认识了自身。它包括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包含了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到了最后的绝对精神阶段,绝对精神完全展现了自身的内容并认识了自身,因而各种矛盾均被调和,发展也就终止。黑格尔把自己的哲学学说说成是最高的绝对真理,把普鲁士王国说成是绝对精神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和历史发展的顶峰,最后背叛了自己的辩证法。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中,包含了一系列辩证的合理思想。关于运动发展和相互联系的思想。黑格尔认为,一切真实事物都处于互相联系、运动发展之中,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企图揭示这些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关于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矛盾学说,他论证了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指出矛盾是一切事物的发展动力和生命力的源泉,矛盾是事物的本质。这是他辩证法思想的精华。关于量变质变规律。黑格尔以辩证法观点第一次对质与量下了明确的定义,并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指出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质变是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他对形而上学预成论给予了批判。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黑格尔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以不断否定自己的方式进行的,一般经过两个否定表现为一个周期,这就是正、反、合三段式的进程。黑格尔指出,辩证的否定既包含了肯定又超出了肯定,即扬弃,因而也是发展的环节。关于真理的具体性及认识过程三阶段的思想。黑格尔认为真理既非开端亦非结论,而是结论连同其过程,真理是不同规定性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体系,是理论科学理念和实践理念的统一。人的认识运动是抽象发展到具体的过程,人的思维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要经历知性、理性(其中又分消极理性、积极理性二环节)两个阶段,故而整个认识过程由三个阶段四环节所构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其唯心主义体系是尖锐对立的,这是其哲学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头足倒置的。他把思维、概念的辩证法看成是第一性的,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看成是概念辩证法的体现,完全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真实关系。因此他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唯心主义的同一,唯心主义窒息了他辩证法的生命力和活力。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限制了辩证发展的普遍性,把辩证发展局限于精神的领域,而把辩证发展的真正主体--物质世界排除在外。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封闭的,他否认矛盾有发展的永恒性,在各个领域都找出一个发展的终端,唯心主义使他最后调和矛盾、终止发展,陷入形而上学。黑格尔体系人为的结构使他的辩证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缺陷,产生了许多牵强附会的谬误,为了适应体系甚至不惜人为地改变自然、社会和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削足适履
本文标题:马克思的家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4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