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会计分录图解4.1经济活动的流程4.2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4.3会计循环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2.1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由于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在我们前面讲述的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恒等关系,即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济业务下的借贷规则:配合等式P54图(四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9类)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另四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A=B+C1A(+)借=B(+)贷+C2A(+)借=B+C(+)贷3A=B(-)借+C(+)贷4A(+)借(-)贷=B+C5A(-)贷=B(-)借+C6A(-)贷=B+C(-)借7A=B(+)贷+C(-)借8A=B(+)贷(-)借+C9A=B+C(+)贷(-)借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A+E=B+C+F费用表现: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A(-)贷+E(+)借=B+C+FA+E(+)借=B(+)贷+C+F收入表现: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A(+)借+E=B+C+F(+)贷A+E=B(-)借+C+F(+)贷借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贷方(1)资产增加(1)资产减少(2)负债减少(2)负债增加(3)所有者权益减少(3)所有者权益增加(4)费用增加(4)费用转销(5)收入转销(5)收入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余额资产余额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如下:确定涉及哪些账户--起名;分析经济事项涉及的资产(费用、成本),还是权益(收入)--分析性质;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确定记账方向;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试算平衡由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按照这个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每笔会计分录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从而将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全部登记入账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在期末结出各账户期末余额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因此,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采用发生额平衡法或余额平衡法进行试算平衡。4.1经济活动的流程工业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大体由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所组成。流程图如下:投入资本的核算过程如下:短期借款的核算过程如下图所示:长期借款的核算过程如下图所示:供应过程的核算如下图: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账户间的关系如下图:销售过账中主要账户的关系如下图:财务成果的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8)“管理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提取的坏账损失、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公司经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与开发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会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金额;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该账户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9)“财务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金额;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该账户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财务成果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各账户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利润分配过程核算设置的账户(1)“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余额。年度终了,企业将本年实现的税后净利润转入本账户时,应贷记本账户;如为亏损总额,则借记本账户;企业按国家规定提留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发股利、提留部分盈余用作扩大再生产等,都通过借方核算。该账户如最终余额在贷方,表明企业尚余部分利润未分配;如余额在借方,表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为详细反映每项利润分配情况,该账户一般按所分配项目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等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盈余公积”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贷方登记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方登记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而支用的盈余公积;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结余数额。(3)“应付利润”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贷方登记企业应付利润的增加;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支付的利润。利润分配过程各账户的关系如下图所示:4.3.2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企业的会计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2.编制会计分录;3.登记账簿(过账);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5.编制调整分录;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7.结账,并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8.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循环流程图见下面的图表:会计循环的起点:分析经济业务会计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经济业务,也就是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对各项会计要素的影响。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分析的具体问题包括:第一,该业务影响到哪些会计要素;第二,影响的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第三,被影响的要素通过什么会计账户反映。会计循环第二步: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经济业务的记录。会计循环第三步:账簿登记登记账簿就是将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过程。会计循环第四步:调整前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则来检验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验证方法。调整前试算平衡,就是在会计期末当全部会计分录都已经过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后,为了检查过账是否正确,编制试算平衡表以检查过账过程是否有错误。试算平衡表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其计算公式如下: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会计循环第五步:编制调整分录账项调整就是按照“应予归属”这一标准,合理规范地反映各个会计期间应得的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以便使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能在相关基础上进行配比,从而比较正确地计算出各期的经营成果。但收入、费用的调整,必然会使有关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动。因此,期末账项调整也与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调整事项的类别调整事项可以分为四大类:(1)应计未计的收入。(2)应计未计的费用。(3)预收收入。(4)预付费用的分摊。(1)应计未计的收入。应计未计的收入简称应计收入,指企业已赚取,尚未收取现金也没有登记入账的收入。比如期末已经赚到但还没有登记入账的利息收入、企业出租财产的租金收入等。会计期末,对于企业已经赚取而没有登记入账的收入,应调整入账,以便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2)应计未计的费用。应计未计的费用简称应计费用,是指已经发生但尚未确认入账也未支付现金的费用。比如企业使用了电话或其他服务,但在会计期末还没有支付也没有将该费用入账,就形成应计费用。比如应计未计的利息,每期期末应将已经发生但尚未入账的费用调整入账,同时调整增加相应的负债。(3)预收收入。所谓预收收入,是指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预收收入后要在后续期间里以产品交付或提供服务的方式来履行其义务。当企业提供了部分产品或提供了部分服务之后,就有权利将这部分的预收收入转为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会计期末,对于已经赚到的预收期末应将预收收入中已经符合销售确认条件的部分调整计入当期销售收入。(4)预付费用的分摊。预付费用是指本期或前期已经支付,但受益期在后期,应当归属于后续会计期间的费用。如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报刊杂志预定费等。预付的费用是属于几个会计期间受益的,所以,为了正确计算每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就不能于费用支付时将其支出数额全部作为该期的费用,而应当先记入预付性质的账户,等到受益时再进行分摊,记入当期费用。会计循环第六步:调整后试算编制完调整分录并将所有调整分录登记入账之后,为了检查记账和过账等过程是否存在差错,需要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进行调整后试算。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和格式与调整前试算平衡表基本相同,只要在调整前试算平衡表的基础上增加调整分录栏和调整后试算栏即可。会计循环第七步:结账,并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账户的分类账户可以分为两大类:永久性账户与临时账户。永久性账户又称“实账户”,是指期末一般都有余额并应随着经营活动的延续而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的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都是永久性账户。临时账户又称“虚账户”,是指仅仅反映一个时期的经济活动,期末没有余额,每个会计期都从“零”开始的账户。利润表账户都是临时性账户。不同性质账户的结账结账,就是根据两类不同账户的性质,分别作出以下会计处理:对实账户,要结出期末余额,并将其转入下一个会计期间作为下一个会计期的期初余额;对所有的临时账户,都要全部予以结平,为此,需要编制结账分录。期末具体的结账程序如下:首先,将所有的收入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其次,将所有费用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最后,将“本年利润”账户这一临时性账户借贷方之间的差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账户。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编制完调整结账并将所有结账分录登记入账之后,为了检查记账和过账等过程是否存在差错,需要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进行结账后试算。结账后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和格式与调整前后试算平衡表基本相同。单个会计循环的结束:编制会计报表期末调整结账并试算平衡后,标志着与本期有关的全部会计事项已经登记入账且账务处理过程不存在明显差错,下一步就可以编制基本财务报表。我国目前要求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谢谢!习题1目的:练习资金筹集过程的核算资料:某公司发生下列资金筹集业务1.投资人甲以银行存款300000元进行投资,投入的款项以通过银行收妥。2.投资人乙以一台设备进行投资,评估确认的价值为200000元。3.4月1日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1000000元,用于生产经营。年利率9.6%,期限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企业按年计算应付利息。4.7月1日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00000元,月利率5.1‰,期限3个月,利息按季结算,企业按月计提利息。要求:编制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其中借款业务要编制收到借款、计提利息、偿还借款及利息的全部分录。答案:1.借:银行存款300000贷:实收资本3000002.借:固定资产200000贷:实收资本2000003.(1)4月1日,借入款项时,应编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1000000贷:长期借款1000000(2)第一年年末公司计提利息时,编制如下分录:借:财务费用72000(1000000×9.6%×9/12)贷:长期借款72000(3)第二年、第三年年末计提利息的分录:借:财务费用96000(1000000×9.6%)贷:长期借款96000(4)到期还本付息时,编制如下分录:借:财务费用24000(1000000×9.6%×3/12)长期借款1264000(1000000+96000×2+72000)贷:银行存款1288000[1000000×(1+9.6%×3)4.(1)7月1日,向银行借入款项应编制分录:借:银行存款200000贷:短期借款200000(2)7月末预提当月应负担的借款利息,应编制如下分录:借:财务费用1020贷:预提费用1020(3)8月末、9月末企业计提借款利息编制的分录同7月末。(4)2003年4月1日到期还本付息时,编制如下分录:借:
本文标题:会计分录图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6244 .html